5.如圖2所示.測力計.繩子和滑輪的質(zhì)量都不計.摩擦不計.物體A重40N.物體B重10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40N B.物體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測力計示數(shù)20 N D.測力計示數(shù)30 N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測力計、繩子和滑輪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摩擦也忽略不計.已知GA=40 N,GB=30 N,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5-16

A.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0 N

B.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0 N

C.地面對A的支持力為40 N

D.物體A所受合力為30 N

【解析】:選A.繩子的拉力為物體B的重力,即30 N.測力計受到兩根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作用,這兩個拉力的合力為60 N,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0 N,A項對,B項錯.繩子對A豎直向上的拉力為30 N,因GA=40 N,則地面對A的支持力為10 N,物體A的合力為零,選項C、D都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所示,測力計、繩子的質(zhì)量都不計,摩擦也不計。物體A重40N,物體B重10 N,滑輪重2 N,兩物體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測力計示數(shù)和物體A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大小分別是

A.22 N和30 N  B.20 N和32 N

C.52 N和10 N  D.50 N和4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所示,測力計、繩子的質(zhì)量都不計,摩擦也不計。物體A重40N,物體B重10 N,滑輪重2 N,兩物體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測力計示數(shù)和物體A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大小分別是

A.22 N和30 N  B.20 N和32 N

C.52 N和10 N  D.50 N和4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測力計、繩子和滑輪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摩擦也忽略不計.已知GA=40 N,GB=30 N,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5-16

A.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0 N[來源:Zxxk.Com]

B.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0 N

C.地面對A的支持力為40 N

D.物體A所受合力為30 N

【解析】:選A.繩子的拉力為物體B的重力,即30 N.測力計受到兩根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作用,這兩個拉力的合力為60 N,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0 N,A項對,B項錯.繩子對A豎直向上的拉力為30 N,因GA=40 N,則地面對A的支持力為10 N,物體A的合力為零,選項C、D都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甲)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總重力的大小作為細(xì)線對小車?yán)Φ拇笮。?br />(1)當(dāng)M與m的大小關(guān)系滿足
 
時,才可以認(rèn)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砂、砂桶的重力大小.
(2)某一組同學(xué)先保持砂及砂桶質(zhì)量m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A.平衡摩擦力時,應(yīng)將砂、砂桶用細(xì)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和砝碼質(zhì)量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mgM
求出
(3)實驗中,為了使細(xì)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diào)節(jié)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xì)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jìn)行的一項操作是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引時器通電,調(diào)m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dāng)?shù)母叨龋屝≤囘B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dāng)?shù)母叨,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4)如圖(乙)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5.49cm、sEF=5.9l cm、sFG=6.34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a=
 
m/s2,E點速度VE
 
m/s.(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C 2.A 3.B 4.B 5.C 6.D 7.C 8.D 9.C 10.B 11.C 12.D 13.B 14.A 15.D 16.B 17.D 18.D 19.B 20.D 21.B 22.D 23.D 24.D 25.C

26.(提示:若用平移法,

 

 

 

29.12m/s,180m

28.1.84kg,0.56kg

27.0.52m/s2

30.8J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