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777  7785  7791  7795  7801  7803  7807  7813  7815  7821  7827  7831  7833  7837  7843  7845  7851  7855  7857  7861  7863  7867  7869  7871  7872  7873  7875  7876  7877  7879  7881  7885  7887  7891  7893  7897  7903  7905  7911  7915  7917  7921  7927  7933  7935  7941  7945  7947  7953  7957  7963  7971  447348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烯的結構簡式可以表示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解析:乙烯的結構簡式必須能體現出其不飽和鍵,A錯誤;苯的溴代反應、硝化反應、磺化反應都屬于取代反應,而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也是取代反應,B正確;油脂有飽和和不飽和兩種,含有不飽和碳碳鍵的油脂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C錯誤;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而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時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含硫化合物雜質,故D錯。

答案:B

試題詳情

6. 下列對于淀粉和纖維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互為同分異構體                    B.化學性質相同

C.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相同       D.屬于同一類有機物

解析:雖然淀粉與纖維素均可以用通式(C6H10O5)n表示,但在淀粉分子中,n表示幾百到幾千個單糖單元,在纖維素分子中,n表示幾千個單糖單元,由于n值在二者分子中不相同,所以淀粉和纖維素不是同分異構體,A錯;由于淀粉和纖維素在結構上有所不同,雖然淀粉和纖維素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終產物都是葡萄糖,但淀粉遇碘變藍,纖維素的每個單糖單元中含有3個醇羥基,可與酸發(fā)生酯化反應,所以淀粉和纖維素的化學性質不相同,B錯;由于淀粉和纖維素是由單糖單元構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每個單元的分子組成結構相同,均為C6H10O5,所以C、H、O元素的質量比相同,C正確;淀粉和纖維素均屬于多糖,是屬于同一類有機物的物質,D正確。

答案:CD

試題詳情

5.我國將與德國合作,在近期啟動鉆探“可燃冰”的實物樣品的工作,實現“可燃冰”鉆探零的突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nH2O]晶體。有關甲烷水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屬于原子晶體

B.它屬于混合物

C.可燃冰可以燃燒說明水具有可燃性

D.甲烷水合物中H2O是極性分子,CH4是非極性分子

解析:A項,可燃冰晶體是分子晶體,A錯;B項,它屬于純凈物,B錯;C項,可燃冰燃燒是因為減壓升溫后釋放出的甲烷而燃燒,不是H2O燃燒,C錯;D正確。

答案:D

試題詳情

4.X、Y兩種有機物的分子式不同,但均含C、H或C、H、O,將X、Y以任意比例混合,只要物質的量之和不變,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和生成水的物質的量也分別不變,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X、Y分子式中氫原子數一定要相同,與碳、氧原子數的多少無關

B.若X為CH4,則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Y可能是醋酸或甲酸甲酯

C.若X為CH4,則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Y是乙二醇

D.X、Y的分子式應含有相同的氫原子數,且相差n個碳原子,同時相差2n個氧原子(n      為正整數)

解析:X、Y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總物質的量不變,完全燃燒生成水的量不變,說明X、Y兩物質的化學式中,氫原子數相同。二者耗氧量相同,則X、Y兩化學式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O2”基團,若X是CH4,則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Y的化學式為CH4·CO2,即C2H4O2

答案:BD

試題詳情

3.用食用白醋(醋酸濃度約1 mol/L)進行下列實驗,能證明醋酸為弱電解質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試液呈紅色       B.白醋加入豆?jié){中有沉淀產生

C.蛋殼浸泡在白醋中有氣體放出         D.pH試紙顯示白醋的pH為2-3

解析:A、B、C三項只能說明醋酸具有酸性,而不能證明醋酸存在電離平衡。

答案:D

試題詳情

2. 蘇丹紅是很多國家禁止用于食品生產的合成色素,結構簡式如圖。關于蘇丹紅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中含一個苯環(huán)和一個萘環(huán)

B.屬于芳香烴

C.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D.能溶于苯

解析:該化合物含有一個苯環(huán)和一個萘環(huán),A選項正確;其中所含元素有C、H、N、O不屬于烴類,B選項錯;苯環(huán)上有2個甲基,可被KMnO4氧化,C選項正確;苯是很好的溶劑,該有機物應能被苯溶解。

答案:B

試題詳情

1.下列是烴的衍生物中四個常見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表示乙醛分子的是( )

解析:比例模型可以直觀地表示分子的形狀,其碳原子的成鍵情況是確定分子結構的關鍵。碳原子的成鍵情況主要根據與碳原子形成共價鍵的原子的數目確定。A、B、C、D的結構簡式分別是CH3COOH、CH3CH2OH、CH4、CH3CHO。

答案:D

試題詳情

22.  (2009·四川理綜,29)新型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的開發(fā)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節(jié)能環(huán)保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磷酸亞鐵鋰(LiFePO4)是新型鋰離子電池的首選電極材料,它的制備方法如下:

方法一:將碳酸鋰、乙酸亞鐵[(CH3COO)2Fe]、磷酸二氫銨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研磨后,在800℃左右、惰性氣體氛圍中煅燒制得晶態(tài)磷酸亞鐵鋰,同時生成的乙酸及其他產物均以氣體逸出。

方法二:將一定濃度的磷酸二氫銨、氯化鋰混合溶液作為電解液,以鐵棒為陽極,石墨為陰極,電解析出磷酸亞鐵鋰沉淀。沉淀經過濾、洗滌、干燥,在800℃左右、惰性氣體氛圍中煅燒制得晶態(tài)磷酸亞鐵鋰。

在鋰離子電池中,需要一種有機聚合物作為正負極之間鋰離子遷移的介質,該有機聚合物的單體之一(用M表示)的結構簡式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兩種方法制備磷酸亞鐵鋰的過程都必須在惰性氣體氛圍中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方法一所發(fā)生的反應中,除生成磷酸亞鐵鋰、乙酸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生成。

(3)在方法二中,陽極生成磷酸亞鐵鋰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

(4)寫出M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該鋰離子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陽極的磷酸亞鐵鋰生成磷酸鐵,則該電池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制備該電池電極材料的原料為乙酸亞鐵,產品為磷酸亞鐵鋰,為防止亞鐵化合物被氧化,故兩種制備方法的過程必須在惰性氣體氛圍中進行。

(2)方法一中除生成磷酸亞鐵鋰和乙酸外,由碳酸鋰可生成CO2氣體,由磷酸二氫銨可生成NH3和水蒸氣,故除生成磷酸亞鐵鋰、乙酸外,還有CO2、H2O和NH3生成。

(3)分析方法二所給條件,抓住幾個關鍵點:①鐵作陽極;②磷酸二氫銨、氯化鋰混合溶液為電解液;③析出磷酸亞鐵鋰沉淀,所以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Fe+H2PO+Li+-2e―→LiFePO4+2H+

(4)分析M的結構簡式可知,M分子中既含甲基丙烯酸酯的結構,又含碳酸二酯的結構(見圖示):

由此可分析寫出M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該電池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為充電時陽極電極反應的逆過程,即由磷酸鐵生成磷酸亞鐵鋰,故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FePO4+Li++e―→LiFePO4

答案:(1)為了防止亞鐵化合物被氧化

(2)CO2 H2O NH3

(3)Fe+H2PO+Li+-2e―→LiFePO4+2H+

(4)

(5)FePO4+Li++e―→LiFePO4

試題詳情

21.某學生試圖用電解法根據電極上析出物質的質量來驗證阿伏加德羅常數值,其實驗方案的要點為:

①用直流電電解氯化銅溶液,所用儀器如圖。

②在電流強度為IA,通電時間為t s后,精確測得其電極上析出的銅的質量為m g。

試回答:

(1)連接這些儀器的正確順序為(用圖中標注儀器接線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________,C接________,________接F。

實驗線路中的電流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寫出B極上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G試管中淀粉KI溶液變化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相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為精確測定電極上析出銅的質量,所必需的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應是________。

①稱量電解前電極質量  ②刮下電解后電極上的銅并清洗

③用蒸餾水清洗電解后電極  ④低溫烘干電極后稱量

⑤低溫烘干刮下的銅,后稱量  ⑥再次低溫烘干后稱量至恒重

(4)已知電子的電量為1.6×1019C。試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計算表達式:NA=________。

解析:(1)首先應確定電極A、B的極性,因B極上有氣體吸收裝置G與之相連,所以B應為陽極,與電池正極相連;A為陰極,與電池負極相連。再在A、E之間串聯上電流計即可。

(2)B極上Cl被氧化,生成的Cl2使試管G中的淀粉KI溶液變藍。

(3)電解生成的Cu附著在電極上是無法將其恰好完全刮下稱量的,所以應比較電解前后的質量之差。

(4)由電荷守恒關系式:It=×2NA×1.6×1019。故NA=×。

答案:(1)D A B;F B A D E (2)2Cl-2e―→Cl2↑ 變藍色 

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

試題詳情

20.(1)今有2H2+O22H2O反應,構成燃料電池,則負極通的應是________,正極通的應是

________,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把KOH改為稀H2SO4作電解質溶液,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2)的電解液不同,反應進行后,其溶液的pH各有何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把H2改為甲烷、KOH作導電物質,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電池反應式可知H2在反應中被氧化,O2被還原,因此H2應在負極上反應,O2

應在正極上反應。又因為是堿性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反應為:

2H2+4OH-4e===4H2O,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若將導電物質換成酸性

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O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2H2-4e===4H+,正極:O2+4H+

+4e===2H2O。由于前者在堿性條件下反應KOH量不變,但工作時H2O增多故溶液變稀堿

性變小,pH將變小。而后者為酸溶液,H2SO4不變,水增多,溶液酸性變小,故pH將變大。

如把H2改為甲烷用KOH作導電物質,根據反應CH4+2O2===CO2+2H2O,則負極為發(fā)生

氧化反應的CH4,正極為發(fā)生還原反應的O2,由于有KOH存在,此時不會有CO2放出。

答案:(1)H2 O2 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2)負極:2H2-4e===4H+ 正極:O2+4H++4e===2H2O (1)變小,(2)變大

(3)負極:CH4+10OH-8e===CO+7H2O 正極:2O2+4H2O+8e===8OH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