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12 L×4 mol·L-1-)=0.21 mol
據Fe守恒,被H2還原時得出鐵的物質的量為:n(Fe)=n[Fe(NO3)2]=0.21 mol。
答案:A
4.(2010·啟東調研)向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1的
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標準狀況)氣體,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無紅色出現,若用足量的H2在加熱條件下還原相同質量的混合物,
能得到鐵的物質的量為( )
A.0.21 mol B.0.14 mol C.0.16 mol D.0.24 mol
解析:據題意,反應后溶液中只有Fe(NO3)2,據氮元素守恒有:n[Fe(NO3)2]=×
0.03 mol·L-1∶0.04 mol·L-1=3∶4。
答案:D
3.將Cu片放入0.1 mol·L-1 FeCl3溶液中,反應一段時間后取出Cu片,溶液中
c(Fe3+)∶c(Fe2+)=2∶3,則溶液中Cu2+和Fe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不考慮溶液體
積變化)( )
A.3∶2 B.3∶5 C.4∶3 D.3∶4
解析:由鐵守恒得,反應后生成c(Fe2+)=×0.1 mol·L-1=0.06 mol·L-1,剩余
c(Fe3+)=×0.1 mol·L-1=0.04 mol·L-1,由方程式知2Fe3++Cu===2Fe2++Cu2+,
故n(Cu2+)∶n(Fe3+)=c(Cu2+)∶c(Fe3+)=0.06 mol·L-1/2∶0.04 mol·L-1=
2.向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
鐵粉,充分攪拌后,Fe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時析出0.1 mol Ag。下列結論
錯誤的是( )
A.氧化性:Zn2+>Cu2+>Fe3+>Ag+
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溶液中Cu2+與Fe2+的物質的量比為1∶2
D.1 mol Fe可還原2 mol Fe3+
解析: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銀的還原性較差,一旦失去電子變成銀離子其氧化性
較強。鐵粉先跟銀離子反應,然后再與三價鐵離子反應,由反應方程式或電子守恒
得,銀離子、三價鐵離子完全反應后鐵粉沒有剩余,B、C選項正確。一個鐵失兩個
電子,一個三價鐵離子得一個電子,所以1 mol鐵可還原2 mol三價鐵離子。
答案:A
1.將鐵屑溶于過量鹽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質,不會有三價鐵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鋅 D.溴水
解析:Fe與非氧化性酸作用生成Fe2+,當Fe2+一旦遇強氧化劑便容易轉變?yōu)镕e3+。
對于選項A,硫酸符合要求,因為稀硫酸屬非氧化性酸;對于選項B,氯水組成中
有Cl2、HClO等強氧化劑,最終鐵元素被氧化為Fe3+;對于選項C,硝酸鋅加入到
Fe2+溶液中,相當于Fe2++H++NO,Fe2+立即被酸化的NO氧化生成Fe3+;對于
選項D,溴水可氧化Fe2+,生成Fe3+。
答案:A
18.為了探究乙醇和金屬鈉反應的原理,做了如下四個實驗
實驗一:向小燒杯中加入無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象,并收集產生的氣體。
實驗二:設法檢驗實驗一收集到的氣體。
實驗三:向試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象。
實驗四:向試管中加入3 mL乙醚,并加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象。
回答以下問題:
(1)簡述實驗二中檢驗氣體的實驗方法及作出判斷的依據: 。
(2)從結構上分析,該實驗選取水和乙醚做參照物的原因是 。
(3)實驗三的目的是欲證明 ;實驗四的目的是欲證明 ;根據實驗三和實驗四的結果,可以證明乙醇和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解析:本題中實驗一與實驗二是探究乙醇與鈉反應,生成的氣體是氫氣,利用爆鳴實驗可證明生成的氣體是H2;若用定量實驗法,便可推出乙醇分子中的6個H原子只有一個H原子參與反應;實驗三與實驗四是對比實驗,從而達到實驗探究目的。
答案:(1)將收集到的氣體點燃,若能燃燒或發(fā)出爆鳴聲則證明該氣體是氫氣。
(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羥基而水分子中含羥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
(3)羥基氫可和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乙基上的氫不能和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17.為證明有關物質的性質,某學生設計了如圖裝置,當打開活塞C,使液體A與隔板H上的固體B相遇時,即有氣體產生,并發(fā)現D中蠟燭慢慢熄滅,關閉C打開E時,則看到G中蠟燭燃燒得更亮。
(1)請寫出這名學生設計的實驗中有關儀器中盛放的常見物質的名稱:AA__,BA__,FA__。
(2)儀器A的名稱為 。
(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實驗中發(fā)生的反應(至少寫兩個)。
解析:由D中蠟燭慢慢熄滅,推測產生的氣體可能是CO2;G中蠟燭燃燒得更亮,說明進入G的氣體是O2,那么進入F的氣體是CO2,從F逸出的氣體是O2,推斷F中盛有Na2O2。
答案:(1)稀鹽酸 碳酸鈣 過氧化鈉 (2)長頸漏斗
(3)①2HCl+CaCO3===CO2↑+CaCl2+H2O、2CO2+2Na2O2===2Na2CO3+O2
16. 在低壓低溫條件下,將Na2O粉末放入盛有CO2和水蒸氣[n(CO2)<n(H2O)]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
(1)若Na2O粉末的質量為6.2 g,反應完全后容器內仍有較多的CO2剩余,則在反應后容器內的固體物質中一定含有A__,該固體的質量為A__;若反應完全后容器內只有H2O蒸氣剩余,則容器中固體的質量m的取值范圍是A__。
(2)若Na2O的質量為a g,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b mol,反應完全后容器內CO2有剩余,則在b mol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的量x的取值范圍是A__。
(3)若Na2O的質量仍為a g,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仍為b mol,反應后容器內氣體無剩余,則反應后容器內固體物質質量的取值范圍是A__。
解析:(1)容器中仍有CO2剩余時固體物質是NaHCO3,其質量為16.8 g。若反應后容器中只有H2O(g)剩余。在極值情況下固體的成分可能是NaOH或NaHCO3,
所以8g<m<16.8 g。
(2)若反應后容器中有CO2剩余,則發(fā)生的反應為:
Na2O + 2CO2+H2O===2NaHCO3
1 mol 2 mol
mol n(CO2)
n(CO2)= mol,由于CO2有剩余,所以x> mol
而n(CO2)<n(H2O),所以x< mol。
(3)由于氣體無剩余,所以氣體的質量就是固體增重的質量。當b mol混合氣體幾乎全部是H2O(g)時質量最小為18b g。當CO2與H2O(g)幾乎等摩爾時質量最大為31b g。所以(a+18b)<m<(a+31b)。
答案:(1)NaHCO3 16.8 g 8 g<m<16.8 g (2) mol<x< mol
(3)(a+18b)g<m<(a+31b) g
15.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某同學將一塊部分被氧化的鈉塊用一張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針刺一些小孔的鋁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滿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內。待鈉塊反應完全后,在容器中僅收集到1.12 L氫氣(標準狀況),此時測得鋁箔質量比反應前減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內溶液的總體積為2.0 L,溶液中NaOH的濃度為0.050 mol/L(忽略溶液中離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氫氣的量)。
(1)該實驗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有:
①
②
③
(2)鈉塊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
解析:(1)①2Na+2H2O===2NaOH+H2↑
②Na2O+H2O===2NaOH
③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n(Al)==0.010 mol
根據反應③可得由鋁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為n(NaOH)=0.010 mol
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0.015 mol
那么由金屬鈉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0.015 mol=0.035 mol
根據反應①可得金屬鈉的物質的量為n(Na)=2×0.035 mol=0.070 mol
又因為反應后溶液中的NaOH的物質的量為n(NaOH)=2.0 L×0.050 mol/L=0.10 mol
所以溶液中Na+的總物質的量即原金屬鈉的總物質的量為n(Na+)=0.10 mol+0.010 mol=0.11 mol,n(Na2O)==0.020 mol
該鈉塊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89%。
答案:(1)①2Na+2H2O===2NaOH+H2↑ ②2Na2O+H2O===2NaOH
③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89%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