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158  7166  7172  7176  7182  7184  7188  7194  7196  7202  7208  7212  7214  7218  7224  7226  7232  7236  7238  7242  7244  7248  7250  7252  7253  7254  7256  7257  7258  7260  7262  7266  7268  7272  7274  7278  7284  7286  7292  7296  7298  7302  7308  7314  7316  7322  7326  7328  7334  7338  7344  7352  447348 

4.(2009·蚌埠模擬)有關蘇打和小蘇打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等質(zhì)量的蘇打、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稀硫酸反應,小蘇打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多

B.等質(zhì)量的蘇打、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的同種鹽酸反應,小蘇打消耗的鹽酸多

C.向小蘇打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鋇溶液無沉淀,而蘇打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鋇溶液出現(xiàn)沉淀

D.蘇打和小蘇打都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答案:A

試題詳情

3.(2009·巢湖模擬)在25℃,101 kPa下由HCHO(g)、H2和CO組成的混合氣體共6.72 g,其相對氫氣的密度為14,將該氣體與2.24 L氧氣(標準狀況)充分反應后的產(chǎn)物通過足量的Na2O2粉末,使Na2O2粉末增重的質(zhì)量為                                       ( )

A.等于6.72 g                  B.小于6.72 g

C.大于6.72 g                  D.無法計算

解析:由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可知:若6.72 g H2、CO和HCHO(g)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的CO2和H2O(g)被Na2O2完全吸收時,Na2O2會增重6.72 g;旌蠚怏w的物質(zhì)的量為=0.24 mol。

根據(jù)HCHO(g)、H2和CO分別完全燃燒消耗O2的量可知0.24 mol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應消耗O2:0.24 mol×=0.12 mol,故混合氣體燃燒時O2量(0.1 mol)不足,混合氣體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CO、CO2和H2O,而Na2O2與CO不反應,所以Na2O2固體增重量小于6.72 g。

答案:B          

試題詳情

2.“神舟七號”宇航員翟志剛成功完成中國歷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宇航員出艙時,呼吸所需的氧氣主要來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產(chǎn)生氧氣,其中最適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

A.HNO3  B.H2O2  C.KClO3  D.Na2O2

答案:D

試題詳情

1.將一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表面迅速變暗→“出汗”→變成白色固體(粉末),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表面迅速變暗是因為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鈉

B.“出汗”是因為生成的氫氧化鈉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變成碳酸鈉粉末

D.該過程的所有化學反應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D

試題詳情

19.(探究創(chuàng)新題)某混合金屬粉末,除Mg外還含有Al、Zn中的一種或兩種,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鋁、鋅元素的存在。

所用試劑:樣品、pH試紙、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該小組探究過程如下:

查閱資料:

提出假設:

(1)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________元素

(2)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________元素

(3)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鎂外還含有鋁、鋅元素

實驗探究:

基于假設3,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方案,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

(1)試劑M是________。

(2)寫出操作Ⅰ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方案比甲同學的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學研究了甲、乙兩同學的方案后,用最簡便的方法測定了W g樣品中金屬鎂(Mg)的質(zhì)量分數(shù),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出假設:(1)鋁(或Al)

(2)鋅(或Zn)(以上兩空可顛倒)

實驗探究:(1)NaOH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

(2)在濾液中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剛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氨水

(3)步驟簡單,節(jié)約試劑

(4)將沉淀C小心洗滌、干燥后稱量、計算即可

試題詳情

18.(2009·六安模擬)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實驗探究鋁等金屬的性質(zhì):將一置于空氣中的鋁片投入濃氯化銅溶液中,鋁片表面出現(xiàn)一層海綿狀暗紅色物質(zhì),接下來鋁片上產(chǎn)生大量氣泡,產(chǎn)生的氣體,具有可燃性,溶液溫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樣的鋁片投入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在短時間內(nèi)鋁片無明顯變化。

(1)鋁與氯化銅溶液能迅速反應,而與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在短時間內(nèi)不反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號)

A.鋁與Cl反應,鋁與SO不反應

B.氯化銅溶液酸性比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酸性強

C.硫酸銅水解生成硫酸使鋁鈍化

D.氯離子能破壞鋁表面氧化物薄膜,而硫酸根離子不能

E.生成氯化鋁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鋁不溶于水

(2)鋁片表面出現(xiàn)的暗紅色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出的氣體是________,請從有關物質(zhì)的濃度、能量、是否有電化學作用等分析開始階段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不斷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學通過其他的實驗操作,也能使鋁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A.用砂紙擦去鋁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銅溶液中

B.把鋁片投入熱氫氧化鈉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洗滌,再投入硫酸銅溶液中

C.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再投入鋁片

D.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再投入鋁片

解析:CuCl2與CuSO4溶液中均含有Cu2+,但CuSO4溶液不與鋁片反應。故鋁片與CuCl2溶液的反應一定是Cl起到了破壞鋁表面氧化物薄膜的作用。

CuCl2中的Cl破壞掉氧化膜以后,Al能置換出CuCl2溶液中的Cu而使鋁片表面呈暗紅色,反應方程式為:2Al+3Cu2+===2Al3++3Cu。

因此設法除去鋁表面的氧化物薄膜,或者往CuSO4溶液中加入Cl均可使鋁片與CuSO4溶液發(fā)生反應。

答案:(1)D (2)Cu

(3)H2、匐S著反應的進行生成鋁離子濃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產(chǎn)生H+的濃度增大,②該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反應加快,③銅與鋁構成原電池,加快鋁溶解

(4)A、B、D

試題詳情

17.A、B、C、D、E五種化合物均含有某種短周期常見元素,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A為澄清溶液,C為難溶的白色固體,E則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燒,焰色反應為淺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1)寫出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的突破口應在B、C兩物質(zhì)上,只要推斷出B、C,其他物質(zhì)的推斷就很容易了。在短周期元素的化合物中,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溶液反應的,必為兩性物質(zhì),又因為BC,故可知C為Al2O3,B為Al(OH)3,依次推出D是AlCl3,A與過量CO2反應生成Al(OH)3,且A溶液的焰色反應為淺紫色,則A為KAlO2,E為NaAlO2。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也不難寫出。

答案:(1)KAlO2 Al(OH)3 Al2O3 AlCl3 NaAlO2

(2)AlO+CO2+2H2O===Al(OH)3↓+HCO

AlO+4H+===Al3++2H2O

試題詳情

16.(2009·福建)某研究性小組借助A-D的儀器裝置完成有關實驗。

[實驗一]收集NO氣體

(1)用裝置A收集NO氣體,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號)

a.從①口進氣,用排水法集氣

b.從①口進氣,用排氣法集氣

c.從②口進氣,用排水法集氣

d.從②口進氣,用排氣法集氣

[實驗二]為了探究鍍鋅薄鐵板上的鋅的質(zhì)量分數(shù)ω(Zn)和鍍層厚度,查詢得知鋅易溶于強堿:Zn+2NaOH===Na2ZnO2+H2↑,據(jù)此,截取面積為S的雙面鍍鋅薄鐵板試樣,剪碎、稱得質(zhì)量為m1 g。用固體燒堿和水作試劑,擬出下列實驗方案并進行相關實驗。

方案甲:通過測量試樣與堿反應生成的氫氣體積來實現(xiàn)探究目標。

(2)選用B和________(填儀器標號)兩個裝置進行實驗。

(3)測得充分反應后生成氫氣的體積為V L(標準狀況),則ω(Zn)=________。

(4)計算鍍層厚度,還需要檢索的一個物理量是________。

(5)若將裝置B的恒壓分液漏斗改為普通分泌漏斗,測量結果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方案乙:通過稱量試樣與堿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實現(xiàn)探究目標。選用儀器C做實驗,試樣經(jīng)充分反應,濾出不溶物、洗滌、烘干,稱得其質(zhì)量為m2 g。

(6)ω(Zn)=________。

方案丙:通過稱量試樣與堿反應前后儀器、試樣和試劑的總質(zhì)量(其差值即為H2的質(zhì)量)實現(xiàn)探究目標。實驗同樣使用儀器C。

(7)從實驗誤差角度分析,方案丙________(填“優(yōu)于”“劣于”或“等同于”)方案乙。

解析:(1)N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8,和空氣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接近,故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而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則洗氣瓶中氣流方向為從導氣管短的一端進入,所以選c。

(2)方案甲中要測定收集的H2的體積只能用D裝置。

(3)由Zn - H2

  1          1

  mol  mol

w(Zn)===。

(4)由m(Zn)=ρ(Zn)·V=ρ(Zn)·S·d厚度可知,m、S已知,要求d厚度,則必須知道ρ(Zn)。

(5)若為普通分液漏斗,隨著H2的增多,漏斗內(nèi)氣體壓強增大,使得液面上升的高度增大,從而使V(H2)偏大。

(6)方案乙中加試樣和堿反應,由于試樣中的鐵不與NaOH反應,故剩余質(zhì)量為鐵的質(zhì)量,則(m1m2)為鋅的質(zhì)量,w(Zn)=。

答案:(1)c (2)D (3)(或等其他合理答案)

(4)金屬鋅的密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5)偏大

(6)(若其他合理答案) (7)劣于

試題詳情

15.(2009·四川)向m g鎂和鋁的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的氣體b 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氫氧化鉀溶液V mL,使金屬離子剛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質(zhì)量為n g。再將得到的沉淀灼燒至質(zhì)量不再改變?yōu)橹,得到固體p g。則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 )

A.c=               B.pm+

C.nm+17Vc                 D.m<p<m

解析:KOHc mol/L、V mL

由流程圖可知,n (H+)=2n(SO)=n(OH)=c·V×103mol,又根據(jù)H元素守恒可知·2=cV×103,即c=,A項正確。最終灼燒產(chǎn)物為MgO和Al2O3,其質(zhì)量可看作原金屬單質(zhì)質(zhì)量和氧元素質(zhì)量之和,則pm+cV×103×16×=m+,故B項正確。C中n為Mg(OH)2和Al(OH)3總質(zhì)量,可以看成是金屬單質(zhì)質(zhì)量和OH質(zhì)量之和,即nm+Vc×103×17,故C項錯誤。

答案:C

試題詳情

14.(2009·廣東高考)相同質(zhì)量的下列物質(zhì)分別與等濃度的NaOH溶液反應,至體系中均無固體物質(zhì),消耗堿量最多的是                                      (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答案:A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