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188  427196  427202  427206  427212  427214  427218  427224  427226  427232  427238  427242  427244  427248  427254  427256  427262  427266  427268  427272  427274  427278  427280  427282  427283  427284  427286  427287  427288  427290  427292  427296  427298  427302  427304  427308  427314  427316  427322  427326  427328  427332  427338  427344  427346  427352  427356  427358  427364  427368  427374  427382  447348 

24.仿照下面的例子,請另選事物進行仿寫。要求符合該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6分)

             小草

          沒有花朵的艷麗,

沒有身軀的偉岸,

卻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頑強。

     仿寫:                 

                   

                   

                   

                   

                   

試題詳情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淋巴細(xì)胞”下定義。(3 分)

①醫(yī)學(xué)界稱淋巴細(xì)胞為“免疫細(xì)胞”         

②白細(xì)胞中的一種叫淋巴細(xì)胞

③淋巴細(xì)胞產(chǎn)生于脾臟、淋巴結(jié)等器官     

④淋巴細(xì)胞具有消滅外來入侵病毒的功能

淋巴細(xì)胞是                                 

                                        。23.用不超過35 個字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3 分)

(語文的詩意)讓我再一次想到語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叭思冀逃眰(cè)重于給學(xué)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將語文養(yǎng)料內(nèi)化為學(xué)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則引導(dǎo)學(xué)生最終把“語文素質(zhì)”(包括知識、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與自己的人生融為一體。如果說“人技教育”給學(xué)生以“真”,“人格教育”給學(xué)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則將學(xué)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試題詳情

20.綜觀全文,作者對老家有什么樣的復(fù)雜心情?  (4分)

答:                                     

                                         

試題詳情

19.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寫到老屋,這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試題詳情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 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2)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

(3)如怨如慕,      ,       ,不絕如縷。

試題詳情

14.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在第二段中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試題詳情

13.對第二段中加“   ”的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人,文中指秦皇。不暇自哀,指沒有空余的時間哀痛自己。

B.不鑒之,即不之鑒,不以為鑒;鑒,“作為教訓(xùn)”的意思。

C.句中的三個“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驕奢淫逸。

D.句中第一、二、四個“后人”同義,指秦以后的統(tǒng)治者,可以理解為主要是指唐朝統(tǒng)治者;第三個“后人”指更后的統(tǒng)治者。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