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同學在常溫下用如圖1-1實驗來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問: (1)實驗開始時.試管A和試管B內(nèi)泥土的唯一區(qū)別是: . (2)48 h后預計能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3)該實驗能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復合知識點綜合性訓練]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隨著人類對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重視,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fā)利用CO2,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
(1)目前,用超臨界CO2(其狀態(tài)介于氣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代替氟利昂作冷劑已成為一種趨勢,這一做法對環(huán)境的積極意義在于                     。
(2)將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以上反應中,最節(jié)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3)為探究用CO2來生產(chǎn)燃料甲醇的反應原理,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
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②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溫度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II)氫氣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N2(g)+3H2(g)  2NH3(g) △H=-93.4kJ/mol
①當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外界條件(不改變N2、H2和NH3的量),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t1時引起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能是              。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               。
②溫度為T°C時,將3amolH2和amolN2放入右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如果活塞能左右自由移動,充分反應后測得N2的轉(zhuǎn)化率為50%。如果在相同溫度下將3amolH2、amolN2和2amolNH3氣體放入該容器中,平衡時H2的體積分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I)隨著人類對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重視,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fā)利用CO2,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
(1)目前,用超臨界CO2(其狀態(tài)介于氣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代替氟利昂作冷劑已成為一種趨勢,這一做法對環(huán)境的積極意義在于                     。
(2)將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以上反應中,最節(jié)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3)為探究用CO2來生產(chǎn)燃料甲醇的反應原理,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
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
②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溫度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II)氫氣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N2(g)+3H2(g)  2NH3(g) △H=-93.4kJ/mol
①當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外界條件(不改變N2、H2和NH3的量),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t1時引起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能是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               。
②溫度為T°C時,將3amolH2和amolN2放入右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如果活塞能左右自由移動,充分反應后測得N2的轉(zhuǎn)化率為50%。如果在相同溫度下將3amolH2、amolN2和2amolNH3氣體放入該容器中,平衡時H2的體積分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碳化學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為原料來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學.CO是從煤的氣化或合成氣得到的.

(1)煤的氣化主要反應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跜O+H2O=CO2+H2

上述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屬于氧化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

(2)合成氣可通過天然氣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氣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燃料.合成氣還可用于冶煉金屬,用它冶煉鐵的部分生產(chǎn)過程示意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氣(CO和H2)在一定的條件下制的.用合成氣制二甲醚時,還產(chǎn)生了一種可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常溫為液態(tài)的氧化物,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②合成氣在冶煉鐵的生產(chǎn)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Ⅰ.甲同學取一定質(zhì)量的赤鐵礦粉與過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圖所示裝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驟測定(假設雜質(zhì)始終不發(fā)生變化).

①實驗中持續(xù)通入干燥的氮氣.加熱前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其作用是________

②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以防止倒吸?為什么?

________

③如果氫氧化鈉溶液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最變化測定出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準確”),原因是________

Ⅱ.乙同學取礦石樣品10 g,加入足量稀鹽酸,完全反應后,共用去稀鹽酸109.5 g過濾得到濾渣2 g(假設雜質(zhì)既不溶于水也不與酸發(fā)生反應).請你和乙同學-起計算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和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堿式碳酸鎂密度小,是橡膠制品的優(yōu)良填料。其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

【探究一】堿式碳酸鎂的制備

堿式碳酸鎂可用復鹽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備。取一定量的該復鹽放入三頸燒瓶中,并將三頸燒瓶放在恒溫水浴鍋中加熱(如圖所示),按一定的液固比加入蒸餾水,開啟攪拌器同時加入預定的氨水,待溫度到達 40℃時開始分解,此時滴加鹵水(氯化鎂溶液)并繼續(xù)滴入氨水,保持10分鐘,一段時間后過濾洗滌,濾出的固體在120 ℃干燥得到堿式碳酸鎂產(chǎn)品。

回答下列問題:

(1)①攪拌的目的是  ;②選擇水浴加熱方式,其優(yōu)點是   。

(2)所得堿式碳酸鎂產(chǎn)品中常檢出有少量Cl,其原因是混有    (填化學式)。

(3)設計實驗檢驗堿式碳酸鎂中含有Cl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取樣溶解,向樣品溶液中滴加過量稀硝酸。

②再向上述所得溶液加    溶液

現(xiàn)象①    

現(xiàn)象②    ;

含有 Cl

【探究二】定量測定堿式碳酸鎂的組成

300℃

 

已知:堿式碳酸鎂分解反應方程式為:xMgCO3·yMg(OH)2·zH2O ="==" (x+y)MgO + xCO2↑+ (y+z) H2O

探究小組利用下圖測定xMgCO3·yMg(OH)2·zH2O組成。

實驗步驟:

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過濾、洗滌并干燥過的樣品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驟2:打開活塞K,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后關閉,稱量相關裝置的質(zhì)量。

步驟3:加熱裝置B直至裝置C中無氣泡產(chǎn)生。

步驟4:      (請補充該步操作內(nèi)容)。

步驟5:稱量相關裝置的質(zhì)量。

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采集了如下數(shù)據(jù):

A.反應前玻璃管的質(zhì)量100.0 g

B.反應后玻璃管與殘留固體總質(zhì)量120.0 g

C.裝置C實驗后增重9.0 g

D.裝置D實驗后增重17.6 g

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整套實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如下:將裝置A的左端、裝置E的右端分別接上導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    ,對裝置B用酒精燈微熱,觀察,若    ,則氣密性良好;

(2)如果沒有裝置A,則測定得到的Z值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裝置C中的酸為    (寫名稱);  

(3)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求出堿式碳酸銅(xMgCO3·yMg(OH)2·zH2O)

中x∶y∶z=    (要求寫出過程,4分)。

【交流反思】

(4)如果不稱量裝置C實驗前后的增重,要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x∶y∶z的值,還可測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堿式碳酸鎂密度小,是橡膠制品的優(yōu)良填料。其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
【探究一】堿式碳酸鎂的制備

堿式碳酸鎂可用復鹽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備。取一定量的該復鹽放入三頸燒瓶中,并將三頸燒瓶放在恒溫水浴鍋中加熱(如圖所示),按一定的液固比加入蒸餾水,開啟攪拌器同時加入預定的氨水,待溫度到達 40℃時開始分解,此時滴加鹵水(氯化鎂溶液)并繼續(xù)滴入氨水,保持10分鐘,一段時間后過濾洗滌,濾出的固體在120 ℃干燥得到堿式碳酸鎂產(chǎn)品。
回答下列問題:
(1)①攪拌的目的是  ;②選擇水浴加熱方式,其優(yōu)點是   。
(2)所得堿式碳酸鎂產(chǎn)品中常檢出有少量Cl,其原因是混有    (填化學式)。
(3)設計實驗檢驗堿式碳酸鎂中含有Cl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取樣溶解,向樣品溶液中滴加過量稀硝酸。
②再向上述所得溶液加    溶液
現(xiàn)象①    ;
現(xiàn)象②    
含有 Cl
【探究二】定量測定堿式碳酸鎂的組成

300℃

 
已知:堿式碳酸鎂分解反應方程式為:xMgCO3·yMg(OH)2·zH2O ="==" (x+y)MgO + xCO2↑+ (y+z) H2O

探究小組利用下圖測定xMgCO3·yMg(OH)2·zH2O組成。

實驗步驟:
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過濾、洗滌并干燥過的樣品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驟2:打開活塞K,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后關閉,稱量相關裝置的質(zhì)量。
步驟3:加熱裝置B直至裝置C中無氣泡產(chǎn)生。
步驟4:      (請補充該步操作內(nèi)容)。
步驟5:稱量相關裝置的質(zhì)量。
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采集了如下數(shù)據(jù):
A.反應前玻璃管的質(zhì)量100.0 g
B.反應后玻璃管與殘留固體總質(zhì)量120.0 g
C.裝置C實驗后增重9.0 g
D.裝置D實驗后增重17.6 g
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整套實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如下:將裝置A的左端、裝置E的右端分別接上導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    ,對裝置B用酒精燈微熱,觀察,若    ,則氣密性良好;
(2)如果沒有裝置A,則測定得到的Z值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裝置C中的酸為    (寫名稱);  
(3)根據(jù)實驗測定的數(shù)據(jù),求出堿式碳酸銅(xMgCO3·yMg(OH)2·zH2O)
中x∶y∶z=    (要求寫出過程,4分)。
【交流反思】
(4)如果不稱量裝置C實驗前后的增重,要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x∶y∶z的值,還可測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