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已知周期T=0.2s,t=0時的波形如圖所示,波上有P、Q兩質(zhì)點,其縱坐標分別為yP=2cm,yQ=-2c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點的振動比Q點滯后半個周期
B.P、Q在振動的過程中,位移的大小總相等
C.在0.25s內(nèi),P點通過的路程為20cm
D.該波波速為10m/s
E.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P、Q兩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相等

分析 P、Q兩點平衡位置間的距離等于半個波長,振動形式從P傳到Q需要半個周期,這兩點的振動情況總是相反.根據(jù)時間與周期的關系,分析P、Q的位置,求解路程.

解答 解:A、由圖看出,P、Q兩點平衡位置間的距離等于半個波長,因簡諧波在傳播過程中,在一個周期內(nèi)傳播一個波長的距離,所以振動形式從P傳到Q需要半個周期,即P點的振動比Q點超前半個周期,故A錯誤.
B、P、Q的振動情況總是相反,所以在振動過程中,它們的位移大小總是相等,故B正確.
C、t=0.25s=$\frac{5}{4}$T.若圖示時刻P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處,在$\frac{5}{4}$T內(nèi),P點通過的路程為:S=5A=5×4cm=20cm,而實際上圖示時刻,P點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處,所以在0.25s內(nèi),P點通過的路程不是20cm,故C錯誤.
D、由圖知,該波的波長為 λ=2m,則波速為 v=$\frac{λ}{T}$=$\frac{2}{0.2}$=10m/s,故D正確.
E、由于P、Q的步調(diào)總是相反,所以在相等時間內(nèi),P、Q兩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相等,故E正確.
故選:BDE

點評 本題關鍵的抓住P、Q是反相點,振動情況總是相反這一特點進行分析,知道平衡位置相距半個波長奇數(shù)倍的兩個質(zhì)點是反相點,即是振動情況總是相反的點,間距通項為x=(2n+1)•$\frac{λ}{2}$,(n=0,1,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2015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央電視臺6頻道播出了抗戰(zhàn)經(jīng)典影片《地雷戰(zhàn)》,吸引了一大批90后高中生的觀看.小陳同學看了其中日本工兵探雷的片段后,自己制做了一個簡易的金屬探測器,如圖所示.E是一個有不變內(nèi)阻的電源,A和V均是理想電表,R0為一特殊電阻,能讓電路中的電流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均勻增大,檢測報警裝置非常靈敏且電阻恒定,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檢測到電路中的電流不是均勻增大時能報警.L是電阻不計的單匝線圈,忽略L的自感,則閉合開關,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 。
A.電壓表讀數(shù)變大
B.R0兩端電壓減小
C.當L近距離掃過某塊金屬時,金屬中產(chǎn)生的電流方向一定不變
D.因為金屬中感應電流產(chǎn)生的變化磁場影響了線圈L中的電流,故探測器會報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足夠長質(zhì)量為M=10kg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勻加速運動.加速度a=2.5m/s2,某時刻速度為v0=5m/s,將一個小鐵塊(可視為質(zhì)點)無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這時木板恰好勻速運動,當木板運動了L=1.8m時,又將第二個同樣的小鐵塊無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g取10m/s2,求:
(1)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放上第二個鐵塊后木板又運動L距離時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示,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沿AB方向勻速運動,當其運動到位置O處時開始受到一水平恒力F作用,經(jīng)過一段時間運動到P點.已知OP與AB間夾角為θ,力的方向與OP垂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從O到P的運動時間t=$\frac{m{v}_{0}sinθ}{F}$
B.物體從O到P的位移y=$\frac{m{v}_{0}^{2}sin2θ}{F}$
C.物體從O到P的過程中,力F做的功不為零
D.物體運動到P的速度大小為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同學利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器材,測量滑塊和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如圖所示,帶滑輪的長木板水平放置.力傳感器固定在墻上,輕繩分別跨過固定在滑塊上和固定在長木板末端的滑輪,一端與力傳感器連接,另一端豎直懸掛一沙桶,沙桶距地面足夠遠.調(diào)節(jié)兩滑輪的位置使輕繩與長木板平行,不計輕繩與各滑輪之間的摩擦.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C(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B.使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質(zhì)量
C.將打點計時器接交流電源
D.用天平測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
(2)實驗時,記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用天平測出滑塊質(zhì)量m,由紙帶上的點求出加速度a,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frac{2F-ma}{mg}$.(重力加速度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興趣小組準備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前組員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①W∝v;②W∝v2;③W∝$\sqrt{v}$.
為了驗證猜想,他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PQ為一塊傾斜放置的木板,在Q處固定一個速度傳感器(用來測量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在剛開始實驗時,小剛同學提出“不需要測出物體質(zhì)量,只要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和讀出速度傳感器的讀數(shù)v就行了”,大家經(jīng)過討論采納了小剛的建議.
(1)請你說明小剛建議的理由:根據(jù)動能定理列出方程式,可以簡化約去質(zhì)量m.
(2)讓物體分別從不同高度無初速釋放,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1、L2、L3、L4…,讀出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v1、v2、v3、v4、…,并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L-v圖象.若為了更直觀地看出L和v的變化關系,他們下一步應該作出A;
A.L-v2圖象  B.L-$\sqrt{v}$圖象   C.L-$\frac{1}{v}$圖象   D.L-$\frac{1}{\sqrt{v}}$圖象
(3)實驗中,木板與物體間摩擦力不會(會”或“不會”)影響探究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2015年上映的美國科幻片《火星救援》在全球引起熱播,影片拍攝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均用到了一些基本物理原理.如圖所示,有一次,被困在火星的宇航員馬克•沃特尼在與救援小組對接時,由于馬克•沃特尼的飛行器燃料不夠,沒有到達理想的高度,離救援小組還有幾十米的距離,馬克•沃特尼急中生智,在自己的宇航服上戳了一個小洞,利用向下噴出的氣體,使自己活得向上的力成功地對接上救援小組.馬克•沃特尼使自己獲救主要用到的物理規(guī)律是( 。
A.牛頓第一定律B.牛頓第三定律C.機械能守恒定律D.萬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甲所示,ABCD為固定在水平面內(nèi)的閉合軌道,其中 AB、CD段均為半徑1.6m的半圓軌道,BC、AD段為直軌道,AD=BC=5m.AD段粗糙,動摩擦因數(shù)為0.2,其余各段均光滑.有一質(zhì)量為0.2kg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物體卡在軌道上,沿著軌道運動,其截面圖如圖乙所示.小物體經(jīng)過DA段時會受到一個方向豎直向上,大小隨速度如圖丙規(guī)律變化的力作用;小物體經(jīng)過BC段時會受到一個方向沿軌道向右,大小恒為0.4N的F2作用.現(xiàn)使小物體在D點以4m/s的初速度向左運動,發(fā)現(xiàn)小物體恰好能勻速運動到A點.g取10m/s2.求:

(1)小物體第一次經(jīng)過圓弧AB段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2)小物體第一次運動到C點時速度大。
(3)若要小物體每次經(jīng)過D點的速度都相同,則在D至少要獲得多大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實驗小組利用提供的器材測量某種電阻絲(電阻約為20Ω)材料的電阻率.他們首先把電阻絲拉直后將其兩端固定在刻度尺兩端的接線柱a和b上,在電阻絲上夾上一個與接線柱c相連的小金屬夾,沿電阻絲移動金屬夾,可改變其與電阻絲接觸點P的位置,從而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可供選擇的器材還有:
電池組E(電動勢為3.0V,內(nèi)阻約1Ω);
電流表A1(量程0~100mA,內(nèi)阻約5Ω);
電流表A2(量程0~0.6A,內(nèi)阻約0.2Ω);
電阻箱R(0~999.9Ω);
開關、導線若干.他們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A.用螺旋測微器在三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量電阻絲的直徑d;
B.根據(jù)提供的器材,設計并連接好如圖甲所示的電路;
C.調(diào)節(jié)電阻箱使其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較大,閉合開關S;
D.將金屬夾夾在電阻絲上某位置,調(diào)整電阻箱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使電流表滿偏,記錄電阻箱的示值R和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L;
E.改變金屬夾與電阻絲接觸點的位置,調(diào)整電阻箱接入電路中的阻值,使電流表再次滿偏.重復多次,記錄每一次電阻箱的電阻值R和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L.
F.斷開開關,拆除電路并整理好器材.

(1)小明某次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電阻絲直徑時其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這次直徑的測量值d=0.726mm;
(2)實驗中電流表應選擇A1(選填“A1”或“A2”);
(3)小明用記錄的多組電阻箱的電阻值R和對應的接入電路中電阻絲長度L的數(shù)據(jù),繪出了如圖丙所示的R-L關系圖線,圖線在R軸的截距為R0,在L軸的截距為L0,再結(jié)合測出的電阻絲直徑d,可求出這種電阻絲材料的電阻率ρ=$\frac{πrvdnxrn^{2}{R}_{0}}{4{L}_{0}}$(用給定的物理量符號和已知常數(shù)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