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圖中實線是某電場中一簇未標明方向的電場線,虛線是一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通過該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是軌跡上的兩點。根據(jù)此圖可以作出判斷的是(

A. 兩點中,哪點的電勢較高

B. 兩點中,哪點的電場強度較大

C. 帶電粒子在、兩點的加速度哪點較大

D. 帶電粒子在、兩點的電勢能哪點較大

【答案】BCD

【解析】粒子的運動軌跡向左彎曲,說明粒子在a、b兩點受到的電場力沿電場線向左,由于粒子的電性未知,所以電場線方向不能判斷,則無法確定哪點的電勢較高。故A錯誤。由圖看出a處電場線比b處電場線疏,而電場線疏密表示場強的大小,即可判斷出a處場強較小,故B正確。帶電粒子在a處所受的電場力較小,則在a處加速度較小,故C正確。由軌跡彎曲方向與粒子速度方向的關系分析可知,電場力對粒子做負功,粒子的電勢能增大,則粒子在b點電勢能較大。故D正確。故選BC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斜面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B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沿斜面勻速上滑,AB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μ<tanθ,且質量均為m,則(  )

A. A、B保持相對靜止

B. 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等于mg(sinθμcosθ)cosθFcosθ

C. 地面受到的壓力等于(M+2m)g

D. B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為平行金屬板,兩板相距為d,分別與電源兩極相連,兩板的中央各有一小孔MN,今有一帶電質點,自A板上方相距為dP點由靜止自由下落(P、M、N在同一豎直線上),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到達N孔時速度恰好為零,然后沿原路返回,若保持兩極板間的電壓不變,則不正確的是(  )

A. 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質點自P點自由下落仍能返回

B. 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離,質點自P點自由下落后將穿過N孔繼續(xù)下落

C. 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質點自P點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D. 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離,質點自P點自由下落后將穿過N孔繼續(xù)下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電直導線放在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的方向如圖所示.“”表示導線中電流I的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表示導線中電流I的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圖中標出了導線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自某一高度被水平拋出,拋出1s后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時速度與水平方向成60°角,取g=10m/s2,求:

(1)物體剛被拋出時的速度;

(2)物體落地時的速度;

(3)物體剛被拋出時距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半徑相等的兩個小球甲和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若甲球質量大于乙球質量.碰撞前兩球動能相等.則碰撞后兩球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

A. 甲球的速度為零而乙球的速度不為零

B. 乙球的速度為零而甲球的速度不為零

C. 兩球的速度均不為零

D. 兩球的速度方向均與原方向相反.兩球的動能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負極板接地,在兩極板間有一正電荷(電荷量很。┕潭ㄔP點,以E表示兩極板間的電場強度,U表示電容器的電壓,B表示正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若保持負極板不動,將正極板移到圖中虛線所示位置,則

A. U變小,Ep不變 B. E變大,Ep不變

C. U變大,Ep變大 D. U不變,Ep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空間某一靜電場的電勢軸上分布如圖所示,軸上兩點B、C點電場強度在方向上的分量分別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的大小大于的大小

B的方向沿軸正方向

C.電荷在點受到的電場力在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負電荷沿軸從移到的過程中,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其中電流表A的量程為0.6A,表盤均勻劃分為30個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A;R1的阻值等于電流表內阻的;R2的阻值等于電流表內阻的2倍。若用電流表A的表盤刻度表示流過接線柱1的電流值,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將接線柱1、2接入電路時,每一小格表示0.04A

B. 將接線柱1、2接入電路時,每一小格表示0.02A

C. 將接線柱13接入電路時,每一小格表示0.06A

D. 將接線柱13接入電路時,每一小格表示0.0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