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種粒子從同一位置無初速度地飄入電場線水平向右的加速電場,之后進入電場線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發(fā)生偏轉,最后打在屏上,整個裝置處于真空中,不計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A. 偏轉電場對三種粒子做功一樣多

B. 三種粒子打到屏上時速度一樣大

C. 三種粒子運動到屏上所用時間相同

D. 三種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答案】AD

【解析】

試題帶電粒子在加速電場中加速,電場力做功W=E1qd; 由動能定理可知:E1qd=mv2;

解得:;粒子在偏轉電場中的時間;在偏轉電場中的縱向速度

縱向位移;即位移與比荷無關,與速度無關;則可三種粒子的偏轉位移相同,則偏轉電場對三種粒子做功一樣多;故A正確,B錯誤;因三粒子由同一點射入偏轉電場,且偏轉位移相同,故三個粒子打在屏幕上的位置一定相同;因粒子到屏上的時間與橫向速度成反比;因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不同,故三種粒子運動到屏上所用時間不相同;故C錯誤,D正確;故選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B疊放在物體C上,水平力F作用于A,使A、B、C一起共同勻速運動,各接觸面間的摩擦力的情況是( )

A. AC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對地有向左的摩擦力

C. CB有向左的摩擦力 D. 物體C受到三個摩擦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太空站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水滴呈球形,是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

B. 用氣筒給自行車打氣,越打越費勁,是氣體分子之間斥力變大

C. 在壓強一定的情況下,晶體熔化過程中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

D. 當氣體溫度升高時,每一個分子運動速率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將在發(fā)射嫦娥三號之后,直至未來將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繞月軌道上建造空間站。如圖所示為航天飛機飛行圖,關閉動力的航天飛機在月球引力作用下經橢圓軌道向月球靠近。并將與空間站在B處對接,已知空間站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r,周期為T,萬有引力常量為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圖中航天飛機在飛向B處的過程中,月球引力做正功

B. 航天飛機在B處由橢圓軌道可直接進入空間站軌道

C. 航天飛機經過B處時的加速度與空間站經過B處時的加速度不相等

D. 根據(jù)題中條件可以算出月球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c為電場中同一條電場線上的三點,其中c為ab的中點.已知a、b兩點的電勢分別為φa=3V,φb=9V,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電場在c點處的電勢一定為6V

B.正電荷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電勢能一定增大

C.a點處的場強Ea一定小于b點處的場強Eb

D.正電荷只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在第5 s內的位移大小為5 m,第10 s內的位移大小為10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質點在t0時刻的速度為0

B. 該質點做勻加速直線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

C. 該質點在第20 s內的位移大小為20 m

D. 該質點在前10 s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物體從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加速時,物體a的加速度大于物體b的加速度

B. 20秒時,a、b兩物體相距最遠

C. 60秒時,物體a在物體b的前方

D. 40秒時,a、b兩物體速度相等,相距2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滑塊B以初速度v沿斜面體表面向下運動,此時斜面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斜面體A始終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滑塊B下滑的過程中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斜面體的斜面一定是粗糙的

C. 滑塊B下滑的過程中對其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時,A所受地面摩擦力一定變大

D. 滑塊B下滑的過程中對其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A所受地面摩擦力仍然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光滑絕緣圓環(huán)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直徑AC(含AC)下方有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沿圓內軌道運動,第一次恰能通過最高點D,(重力加速度為g);求:

1)電場強度的大;

2)第n次通過軌道最高點D,軌道對小球的作用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