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做了如下的實驗:他讓一個銅球從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計)的斜面上由靜止開始滾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設(shè)某次實驗伽利略是這樣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個位置A、BC。讓小球分別由A、B、C滾下,如圖所示,讓A、B、C與斜面底端的距離分別為x1x2、x3,小球由AB、C運動到斜面底端的時間分別為t1t2、t3,小球由A、B、C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分別為v1、v2、v3,則下列關(guān)系式中正確并且是伽利略用來證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x3x2x2x1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圖1所示的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

(1)為了消除長木板與小車間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必須在長木板遠離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一塊薄木板,反復(fù)移動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掛沙桶時輕推小車能在長木板上做    運動.

(2)為保持拉力的方向不變,應(yīng)調(diào)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   平行;

(3)掛上沙桶后,某同學(xué)只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進行測量.他根據(jù)實驗得到的幾組數(shù)據(jù)作出a﹣圖象如圖2.根據(jù)圖2,可判斷本次實驗中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為    N.(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二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動能相等的兩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A、B的軌道半徑之比為RA:RB=1:3,它們的角速度之比為ωA:ωB= ,質(zhì)量之比mA:m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甲是不帶電的絕緣物塊,乙是帶負電的物塊,甲、乙疊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絕緣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間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現(xiàn)加一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發(fā)現(xiàn)甲、乙一起向右加速運動.在加速運動階段(     )

  A.甲、乙兩物塊一起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

  B.甲、乙兩物塊間的摩擦力不變

  C.乙物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不斷增大

  D.甲、乙兩物體可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湯姆生當(dāng)年用來測定電子比荷的實驗裝置,真空玻璃管內(nèi)C、D為平行板電容器的兩極,圓形陰影區(qū)域內(nèi)可由管外電磁鐵產(chǎn)生一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出),圓形區(qū)域的圓心位于C、D中心線的中點,直徑與極板C、D的長度相等.已知極板C、D間的距離為d,C、D的長度為L1=4d,極板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為L2=10d.由K發(fā)出的電子,不計初速,經(jīng)A與K之間的高電壓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細的電子流,電子流沿C、D中心線進入板間區(qū)域,A與K之間的電壓為U1

若C、D間無電壓無磁場,則電子將打在熒光屏上的O點;若在C、D間只加上電壓U2,則電子將打在熒光屏上的P點,若再在圓形區(qū)域內(nèi)加一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磁感應(yīng)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則電子又打在熒光屏上的O點.不計重力影響.求:

(1)電子的比荷表達式.

(2)P點到O點的距離h1

(3)若C、D間只有上面的磁場而撤去電場,則電子又打在熒光屏上的Q點(圖中未標(biāo)出),求Q點到O點的距離h2.已知tan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下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6個計數(shù)點A、BCD、E、F,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各點到A點的距離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據(jù)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求出小車在B點的速度為vB=________m/s,CE間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

(2)以打B點為計時起點,建立vt坐標(biāo)系如下圖所示,請在圖中作出小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線。

(3)根據(jù)圖線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xué)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掛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三條橡皮筋連接,結(jié)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掛一重物。

 

(1)為完成該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 測量細繩的長度

b. 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 測量懸掛重物后橡皮筋的長度

d. 記錄懸掛重物后結(jié)點O的位置

(2)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光滑圓環(huán)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環(huán)上套著兩個小球AB(中央有孔),AB間由細繩連接著,它們處于如圖所示位置時恰好都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此情況下,B球與環(huán)中心O處于同一水平面上,A、B間的細繩呈伸直狀態(tài),與水平線成30°夾角,已知B球的質(zhì)量為3 kg,求細繩對B球的拉力TA球的質(zhì)量mA。(g=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頂端安裝一個定滑輪,小物塊A、B用輕繩連接并跨過定滑輪(不計滑輪的質(zhì)量和摩擦)。初始時刻,手扶物塊B使A、B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松手后A下落、B沿斜面上滑,則從松手到物塊A著地前的瞬間(  )

A. 物塊A減少的機械能等于物塊B增加的機械能

B. 輕繩對物塊B做的功等于物塊B的機械能增量

C. 輕繩對物塊A做的功等于物塊A的機械能變化量

D. 摩擦力對物塊B做的功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