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t=0時,質量為0.5 kg的物體從光滑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經(jīng)過B點后進入水平面(設經(jīng)過B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最后停在C點.每隔2 s物體的瞬時速度記錄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A. t=3 s的時刻物體恰好經(jīng)過B B. t=10 s的時刻物體恰好停在C

C. 物體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大于12 m/s D. A、B間的距離大于B、C間的距離

【答案】BC

【解析】AC: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下滑的加速度為,0~4s加速,4s末速度應為,4s末速度為12m/s,即物體在4s時已過B點,而過B點后物體減速,故物體的最大速度大于12 m/s,可知加速時間大于3 s;A錯誤,C正確。

B:4s時已過B點,而過B點后物體減速,減速階段加速度為6s到停止,故物體停止時對應的時刻為10s,B正確。

D:物體在4s時已過B,A、B間運動時間小于4s,B、C間運動時間大于6s,由可得A、B間的距離小于B、C間的距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電路中接有四只規(guī)格相同的燈泡,原線圈電路接在電壓恒為U0的交變電源上。當S斷開時,L1、L2、L3三只燈泡均正常發(fā)光;若閉合S,已知燈泡都不會損壞,且燈絲電阻不隨溫度變化,則

A. 燈泡L1變亮 B. 燈泡L2變亮 C. 燈泡L3亮度不變 D. 燈泡L4正常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做研究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得到的紙帶,在紙帶上選取了A、B、C、D、E5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畫出來,其相鄰點間距離如圖所示.

(1)打點計時器從打下A點到打下C點的時間內(nèi),小車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這條紙帶的 ______ (左或右)端與小車相連.

(2)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著用T表示,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的計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T表示).其大小為 ______ m/s2(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a)為一列波在t=2s時的波形圖,圖(b)為媒質是平衡位置在x=1.5m處的質點的振動圖象,P是平衡位置為x=2m的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波速為0.5m/s

B. 波的傳播方向向右

C. 0-2s時間內(nèi),P運動的路程為8cm

D. 0-2s時間內(nèi),Py軸正方向運動

E. t=7s時,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康普頓效應中,當入射光子與晶體中的電子碰撞時,把一部分動量轉移給電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長變長

B. 氫原子的核外電子從距核較近的軌道躍遷到距核較遠軌道的過程中,原子吸收能量,電子的動能減小,原子的電勢能增大

C. 比結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結合得越牢固

D. 盧瑟福依據(jù)極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普朗克墓的標志是一塊簡單的矩形石碑,上面刻著他的名字,墓志銘是描述量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數(shù)的值。普朗克的貢獻

A. 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jù)的近代科學

B. 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 彌補了經(jīng)典力學對宏觀世界認識不足

D. 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勻速圓周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勻速圓周運動是勻速運動

B. 勻速圓周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C. 勻速圓周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D. 勻速圓周運動是受恒力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相同時間內(nèi)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負相反

B. 在地面上的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一定等于零

C. 使用機械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D. PF v可知,當發(fā)動機功率一定時,交通工具的牽引力與運動速率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05年,愛因斯坦解釋了光電效應,亦即在光的照射下,由金屬逸出的電子的能量和光的強度無關,但和波長有關。這一解釋主要是基于

A. 經(jīng)典力學

B. 量子論

C. 相對論

D. 電磁感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