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兩端開口、內(nèi)表面光滑的U形管處于豎直平面內(nèi),如圖所示質(zhì)量均為m=10kg的活塞A、B在外力作用下靜止于左右管中同一高度h處,將管內(nèi)空氣封閉,此時管內(nèi)外空氣的壓強均為P0=1.0×105Pa左管和水平管橫截面積S1=10cm2,右管橫截面積S2=20cm2,水平管長為3h,現(xiàn)撤去外力讓活塞在管中下降,求兩活塞穩(wěn)定后所處的高度.(活塞厚度均大于水平管直徑,管內(nèi)氣體初末狀態(tài)溫度相同,g取10m/s2

分析 以封閉氣體為研究對象,求出氣體末狀態(tài)的壓強,應(yīng)用玻意耳定律求出氣體末狀態(tài)的體積,然后求出活塞的高度即可.

解答 解:撤去外力時,左、右活塞對管內(nèi)空氣的壓強分別為:
P=P0+$\frac{mg}{{S}_{1}}$=1×105+$\frac{10×10}{10×1{0}^{-4}}$=2×105Pa=2P0,
P=P0+$\frac{mg}{{S}_{2}}$=1×105+$\frac{10×10}{10×1{0}^{-4}}$=1.5×105Pa=1.5P0,
所以兩活塞均會下降.設(shè)兩活塞都降到水平管口,
由玻意耳定律得:P0(4hS1+hS2)=P•3hS1,解得:p=2P0
可見,左邊活塞能降到水平管口,右邊活塞只能降到離水平管口的高度為x處,
管內(nèi)空氣壓強:p′=P=1.5P0,由玻意耳定律得:
P0(4hS1+hS2)=1.5P0(3hS1+xS2),解得:x=0.5h,
最后左邊活塞離水平管口的高度為零;右邊活塞離水平管口的高度0.5h.
答:兩活塞穩(wěn)定后,左邊活塞離水平管口的高度為零;右邊活塞離水平管口的高度0.5h.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活塞的高度,分析清楚氣體狀態(tài)變化過程、應(yīng)用玻意耳定律即可解題;分別對兩活塞進行受力分析、判斷出兩活塞各自的末位置情況是解題的前提與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某同學(xué)驗證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合力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主要思路是,通過改變懸掛小鉤碼的質(zhì)量,改變小車所受拉力,并測得小車的加速度.將每組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描點、畫線,觀察圖線特點.
(1)實驗中為使小鉤碼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車所受拉力,則鉤碼的質(zhì)量m和小車質(zhì)量M應(yīng)該滿足的關(guān)系為:m<<M.

(2)如圖2所示為本實驗中得到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測量其中x1、x2、x、x4、x5、x6.為了盡量減小誤差,則用T、x1、x2…x6表示小車加速度大小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_{\;}^{2}}$.
(3)經(jīng)過6次實驗,獲得了6組對應(yīng)的小車所受合力F、小車加速度a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描點、畫線,得到如圖3所示的a-F圖線.發(fā)現(xiàn)圖線不過原點,經(jīng)排查發(fā)現(xiàn):并非人為的偶然誤差所致,那么,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小車前進過程中受到滑動摩擦力.學(xué)習(xí)牛頓第二定律后,你認為,圖中圖線的斜率表示$\frac{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回答下列問題:
(1)因測試需要,一輛汽車在某雷達測速區(qū)沿平直路面從靜止開始勻加速一段時間后,又接著做勻減速運動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給出了雷達每隔2s記錄的汽車速度數(shù)值.
時刻(s)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1.0
速度(m/s)04.08.012.016.016.513.510.57.54.51.50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在加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2.0m/s2,在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最大速率為18m/s.
(2)在用DIS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外力的關(guān)系時,某實驗小組先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重物通過滑輪用細線拉小車,位移傳感器(發(fā)射器)隨小車一起沿傾斜軌道運動(已平衡小車的摩擦力),位移傳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軌道一端.實驗中把重物的重力作為拉力F,改變重物重力,重復(fù)實驗次數(shù),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加速度a隨拉力F變化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b)所示.

從所得圖線分析,該實驗小組在實驗中的不當之處是不滿足小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重物的質(zhì)量;該小組改變實驗方法,在小車和重物之間接一個不計質(zhì)量的微型力傳感器,如圖(c)所示.從理論上分析,所作的小車加速度a和拉力F關(guān)系圖線的特征是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有一帶電量q=3×10-6C的點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時,克服電場力做功6×10-4J,從B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功9×10-4J.UAB=-200V,UBC=300V,UAC=1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同學(xué)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設(shè)計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其實驗步驟如下:
①把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
②把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遠離滑輪的一端,接入6V(選填“220V”或“6V”)的交流(選填“直流”或“交流”)電.
③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車后面.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合適的鉤碼,釋放手后,小車能在長木板上平穩(wěn)的加速滑行一段距離.
④先接通電源,后放開小車.(選填“先放開小車,后接通電源”或“先接通電源,后放開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立即關(guān)閉電源,取下紙帶.
⑤換紙帶重復(fù)步驟④,選擇一條最滿意的紙帶如圖2所示,取其中一段并取5個點為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間距,分別記為x1、x2、x3…x6

(1)補充完成上述步驟.
(2)如果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周期為T0=0.02s,則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
(3)打點計時器打下A、B、C三個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分別是vA=$\frac{2{x}_{1}+{x}_{2}-{x}_{3}}{2T}$、vB=$\frac{{x}_{1}+{x}_{2}}{2T}$、vC=$\frac{{x}_{2}+{x}_{3}}{2T}$. (用字母表示)
(4)由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的加速度為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在真空中有兩個相距0.18m的正點電荷,Q1電量為+1.8×10-12C.兩個點電荷間的靜電力F=1.0×10-12N.求Q2所帶的電量?(k=9×109N•m2/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某同學(xué)利用圖示裝置,驗證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圖中P、Q、R是三個完全相同的物塊,P、Q用細繩連接,放在水平氣墊桌上.物塊R與輕質(zhì)滑輪連接,放在正中間,a、b、c是三個光電門,調(diào)整三個光電門的位置,能實現(xiàn)同時遮光,整個裝置無初速度釋放.
(1)為了能完成實驗?zāi)康,除了記錄P、Q、R三個遮光片的遮光時間t1、t2、t3外,還必需測量的物理量有CD;
A.P、Q、R的質(zhì)量M                B.兩個定滑輪的距離d
C.R的遮光片到c的距離H          D.遮光片的寬度x
(2)根據(jù)裝置可以分析出P、Q的速度大小相等,驗證表達式為t1=t2
(3)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萭,則驗證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為gH=$\frac{{x}^{2}}{2{t}_{3}^{3}}+\frac{{x}^{2}}{2{t}_{2}^{2}}+\frac{{x}^{2}}{2{t}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A、B兩物體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A的加速度a1=1m/s2,B的加速度a2=-2m/s2,根據(jù)這些條件作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B的加速度小于A的加速度
B.A做的是勻加速運動,B做勻減速運動
C.任意時刻兩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為零
D.兩個物體的運動方向可能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甲乙兩條銅導(dǎo)線橫截面積之比4:1,長度之比為1:4,則其電阻之比R:R為( 。
A.1:1B.16:1C.1:16D.1: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