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豎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火箭加速上升的加速度為20m/s2,離地最大高度為48km.

分析 在速度-時間圖象中,某一點代表此時刻的瞬時速度,時間軸上方速度是正數(shù),時間軸下方速度是負數(shù);切線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傾斜,加速度為正,向右下方傾斜加速度為負;圖象與坐標軸圍成面積代表位移,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時間軸下方位移為負.

解答 解:在速度-時間圖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傾斜的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由圖象可知,火箭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火箭上升的加速度a=$\frac{800}{40}$=20m/s2;
離地高度h=$\frac{800×120}{2}$=48000m=48km;
故答案為:20,48

點評 本題是速度--時間圖象的應用,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能根據(jù)圖象讀取有用信息,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圖1所示為一根豎直懸掛的不可伸長的輕繩,下端拴一小物塊A,上端固定在C點且與一能測量繩的拉力的測力傳感器相連.在水平方向飛來的子彈B的沖擊下(未穿透),一起以初速度v0開始繞C點在豎直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在各種阻力都可忽略的條件下測力傳感器測得繩的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已知子彈和木塊整體可視為質(zhì)點,輕繩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且圖2中t=0為A、B開始以相同速度運動的時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和子彈一起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為1.5t0
B.物塊和子彈在最高點時繩子張力為mg
C.子彈和木塊整體在最高點的速度小于$\sqrt{gl}$
D.子彈和木塊整體在最高點的速度等于$\sqrt{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汽車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為0.5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在任意1s內(nèi)( 。
A.汽車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0.5m/s
B.汽車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
C.汽車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0.5m/s
D.汽車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1,A、B是電場中的同一條直線形電場線上的兩點.若將一個帶負電的點電荷從A點由靜止釋放,它在沿電場線從A向B運動過程中的速度圖象如圖2所示.比較A、B兩點的電勢能Ep和場強E,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EpA>EpB,EA>EBB.EpA>EpB,EA<EBC.EpA<EpB,EA<EBD.EpA<EpB,EA>E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為A、B兩燈泡的I-U圖象.把它們串聯(lián)接在220V的恒壓電源上.根據(jù)圖象,計算A、B兩燈泡的實際功率分別約為( 。
A.48.4W、22WB.22W、48.4WC.50W、170WD.5W、17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甲所示,水平平臺的右端安裝有輕質(zhì)滑輪,質(zhì)量為M=2.5kg的物塊A放在與滑輪相距l(xiāng)的平臺上,現(xiàn)有一輕繩跨過定滑輪,左端與物塊連接,右端掛質(zhì)量為m=0.5kg的小球B,繩拉直時用手托住小球使其在距地面h高處靜止,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重力加速度為g(g取10m/s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某探究小組欲用上述裝置測量物塊與平臺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放開小球,系統(tǒng)運動,該小組對小球勻加速下落過程拍得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乙)所示,拍攝時每隔1s曝光一次,若小球直徑為20cm,求物塊A與平臺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設小球著地后立即停止運動,已知l=3.0m,要使物塊A恰好不撞到定滑輪,求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h以及A的運動總時間?(假設小球距地面高度足夠,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固定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從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點D;
④重復步驟③;
⑤將多次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上述步驟中不必要的是①(只填出序號).
(2)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R}{L}$-$\frac{{s}^{2}}{4hL}$.
(3)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圓弧軌道與滑塊間有摩擦或空氣阻力.(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4)若由于BC足夠長,物塊不能從BC上滑下,簡述在不增加測量器材的情況下如何測出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測出物塊在BC上滑行的距離x.根據(jù)mgR=μmgx,就能測得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一小朋友從A點以1m/s的速度拋出一皮球,使皮球滾上滑梯.設皮球在滑梯上運動的加速度方向始終沿斜面向下,且大小始終為5m/s2.試求皮球運動0.8s時的位移.(設滑梯足夠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在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傳送帶上有質(zhì)量均為m的三個木塊1、2、3,中間均用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連接起來,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其中木塊1被與傳送帶平行的細線拉住,傳送帶按圖示方向勻速運動,三個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細線的拉力FT是多大?木塊1、3之間的距離L13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