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光電效應現象說明光具有粒子性 | |
B. | 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提出了能量子假說 | |
C. | 玻爾建立了量子理論,成功解釋了各種原子發(fā)光現象 | |
D. | 運動的宏觀物體也具有波動性,其速度越大物質波的波長越大 | |
E. | 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變?yōu)橘|子時所產生的 |
分析 光電效應現象和康普頓效應現象都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提出了能量子假說;波爾理論成功解釋了氫原子發(fā)光現象,不能解釋其它原子的發(fā)光現象;根據德布羅意波長公式分析物質波波長與速度的關系.β衰變的實質是原子核中的一個中子轉變?yōu)橐粋質子和一個電子,電子釋放出來.
解答 解:A、光電效應現象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確.
B、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提出了能量子假說,故B正確.
C、玻爾建立了量子理論,成功解釋了氫原子發(fā)光現象,由于引入了軌道等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其它原子的發(fā)光現象,故C錯誤.
D、運動的宏觀物體也具有波動性,根據$λ=\frac{h}{p}=\frac{h}{mv}$知,速度越大,物質波的波長越小,故D錯誤.
E、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變?yōu)橘|子時所產生的,不是來自核外電子,故E正確.
故選:ABE.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電效應、黑體輻射、波爾理論、物質波、衰變的實質等基礎知識點,關鍵要熟悉教材,牢記這些基本概念,不能混淆.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燈泡L1電阻為$\frac{15}{4}$Ω | |
B. | 燈泡L1與L2消耗的電功率P1、P2之比為1:1 | |
C. | 電動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功率為3W | |
D. | 電源的輸出功率為8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60m/s2 | B. | 20m/s2 | C. | 18m/s2 | D. | 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本次下潛的最大深度為 360 m | |
B. | 全過程中最大加速度是 0.025 m/s2 | |
C. | 0~4 min內平均速度為1 m/s | |
D. | 0~1 min和8~10 min的時間內潛水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以速率2v0發(fā)射電子,重復實驗,O點可能處在暗條紋上 | |
B. | 以速率2v0發(fā)射電子,重復實驗,所形成的條紋間距會變小 | |
C. | 若將兩個狹縫沿垂直縫的方向移動一段很小的距離(不改變狹縫和屏幕間的距離),重復實驗,如果屏幕上仍有間隔的條紋分布,則O點一定處在暗條紋上 | |
D. | 若將兩個狹縫沿垂直縫的方向移動一段很小的距離(不改變狹縫和屏幕間的距離),重復實驗,如果屏幕上仍有間隔的條紋分布,則O點一定處在明條紋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雨后太陽光入射到水滴中發(fā)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 |
B. | 水滴對a光的臨界角大于對b光的臨界角 | |
C. | 在水滴中,a光的傳播速度大于b光的傳播速度 | |
D. | 在水滴中,a光的波長小于b光的波長 | |
E. | a、b光分別通過同一雙縫干涉裝置,a光的相鄰亮條紋間距較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