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面有關物理實驗的問題

   (1)甲、乙、丙三位同學在使用不同的游標卡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的結果

        分別如下:

       甲同學:使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cm

       乙同學:使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cm

       丙同學:使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cm

從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讀數(shù)肯定有錯誤的是            同學。

   (2)用如圖16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

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

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

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列列舉了該實驗的n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骄,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內(nèi),并說明其原因。

答:                                                                       

                                                                             。

        ②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17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 ,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            。

 

        ③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的值為g,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出重錘在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            。

(1)甲(2)①步驟B是錯誤的。應該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端。步驟D是錯誤的,應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步驟C不必要,因為根據(jù)測量原理,重錘的動能和勢能中都包含了質(zhì)量m,可以約去。  ② 

③重錘的質(zhì)量m

    F=


解析:

(1)甲 

(2)①步驟B是錯誤的。應該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端。步驟D是錯誤的,應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步驟C不必要,因為根據(jù)測量原理,重錘的動能和勢能中都包含了質(zhì)量m,可以約去。  ② 

③重錘的質(zhì)量m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22

完成下面有關物理實驗的問題:

(1)甲、乙、丙三位同學在使用不同的游標卡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的結果分別如下:

甲同學:使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 cm.

乙同學:使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 cm.

丙同學:使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 cm.

從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讀數(shù)肯定有錯誤的是______同學.

(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 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內(nèi),并說明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______

③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若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值為g,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

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出重錘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022

完成下面有關物理實驗的問題:

(1)甲、乙、丙三位同學在使用不同的游標卡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的結果分別如下:

甲同學:使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 cm.

乙同學:使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 cm.

丙同學:使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讀數(shù)為12.045 cm.

從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讀數(shù)肯定有錯誤的是______同學.

(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 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內(nèi),并說明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______

③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粢阎?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值為g,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

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出重錘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根據(jù)“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完成下面的題目.

(1)有關實驗以及數(shù)據(jù)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

A.應使沙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以減小實驗誤差

B.可以用天平測出小桶和砂的總質(zhì)量m1及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2;根據(jù)公式a=m1g/m2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C.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采用描點法畫圖象,是為了減小誤差

D.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采用a-1/M圖象,是為了便于根據(jù)圖線直觀地作出判斷

(2)某學生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一端墊得過高,使得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關系可用下圖中的哪個表示?_________(圖中a是小車的加速度,F(xiàn)是細線作用于小車的拉力)

(3)某學生將實驗裝置按如圖所示安裝好,準備接通電源后開始做實驗.他的裝置圖中,明顯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沒有操作失誤,F(xiàn)的方向與的方向一般也并不重合,具體原因可能是(寫出一條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