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圖所示,一塊質(zhì)量為M=2kg、長為L的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B的左端有一質(zhì)量為m=0.2kg的物塊A(可視為質(zhì)點),A上連接一根很長的輕質(zhì)細繩,細繩跨過位于桌面邊緣的定滑輪掛上一質(zhì)量為m0=0.1kg的重物,用手托住重物使細繩伸直但無張力,重物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1m;已知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A與滑輪間的細繩與桌面平行,B右端距離桌邊定滑輪足夠遠;釋放重物后,A相對于B滑動;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重物落地前瞬間細繩上的拉力大小和A的速度大小;
(2)當AB相對靜止時,A仍在B上,求從釋放重物到AB相對靜止的過程中A運動的時間.

分析 (1)分別以重物和A為研究對象,關(guān)鍵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拉力和加速度大;根據(jù)位移速度關(guān)系求解速度大小;
(2)求出重物落地前,A運動的時間,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加速運動時B的加速度,根據(jù)速度時間關(guān)系求出重物落地時B的速度,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B減速的加速度大小,最后求出AB速度相等時經(jīng)過的時間.

解答 解:(1)設(shè)釋放重物后重物的加速度為a1,細繩的張力大小為F,對重物,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0g-F=m0a1
對A,由牛頓定律有:F-μmg=ma1
聯(lián)立解得:F=0.8N;a1=2m/s2
由v12=2a1h解得重物落地前瞬間A的速度大小為:v1=2m/s;
(2)重物落地前,A運動的時間為:${t}_{1}=\frac{{v}_{1}}{{a}_{1}}=1s$
B的加速度為:${a}_{2}=\frac{μmg}{M}=0.2m/{s}^{2}$
重物落地時B的速度為:v2=a2t1=0.2m/s
落地后,A開始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3=μg=2m/s2
設(shè)經(jīng)過時間t2,AB速度相等,則有:v1-a3t2=v2+a2t2
解得:${t}_{2}=\frac{9}{11}s$
從釋放重物到AB相對靜止的過程中A運動的時間為:t=t1+t2=$\frac{20}{11}s≈1.82s$.
答:(1)重物落地前瞬間細繩上的拉力大小為0.8N,A的速度大小為2m/s;
(2)從釋放重物到AB相對靜止的過程中A運動的時間約為1.82s.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弄清楚A和B的運動情況和受力情況;對于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yīng)用問題,關(guān)鍵是弄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和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或運動學的計算公式求解加速度,再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解答;知道加速度是聯(lián)系靜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若一質(zhì)點從t=0開始由原點出發(fā),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該質(zhì)點( 。
A.在前8 s內(nèi)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在2~6 s內(nèi)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C.6 s末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相反
D.4~6 s內(nèi)與6~8 s內(nèi)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用圖1示裝置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

(1)若將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當小車剛好達到最大速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填寫選項前的字母標號)
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
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小車恰好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2)若將木板帶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適當墊高,利用小車沿斜面的重力分量消除掉阻力的影響,再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獲得實驗所需的紙帶.在下列2條紙帶中,最符合實驗事實的是B(填寫紙帶下方的字母標號)
(3)若將一根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O,兩條、三條…同樣的橡皮筋并在一起拉伸同樣的長度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0、3W0…,計算出小車對應(yīng)的最大速度v,取△v=v2-0,橫坐標以W0為單位,繪出△v-W圖線,理論上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但某次實驗得到的圖線卻不過原點,如圖3所示,造成這一偏差的原因是:在墊高木板帶有打點計時器一端時,木板的傾斜角度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C.
A.是為了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是為了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減速下滑
(2)本實驗中,關(guān)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可以直接測量橡皮筋做功的大小
B.通過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可以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車運動的全程中始終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為原來的兩倍,橡皮筋做的功也增加為原來的兩倍
(3)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4條…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1,則第2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1…橡皮筋對小車做功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4次的紙帶(如圖2所示)求得小車彈開后獲得的速度為2m/s.(圖中各點是相鄰的計時點)若W-v2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則說明W與v2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進行“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

(1)為了平衡摩擦阻力,可以將圖甲中的軌道左端略微墊高(選填“左”、“右”).
(2)實驗中,某同學根據(jù)紙帶(乙圖所示)作W-v2關(guān)系圖線,W為從O點開始合力所做的功.則該圖線可能是下列圖線中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水平傳送帶兩端相距s=2m,工件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工件滑上A端時速度vA=3m/s,(取g=10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求:
(1)若傳送帶以v=1m/s逆時針轉(zhuǎn)動,求工件從滑上皮帶到離開皮帶所用的時間;
(2)若傳送帶以v=2m/s順時針轉(zhuǎn)動,求工件從滑上皮帶到離開皮帶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 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1)本實驗需要平衡小車在平板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其原因是AB
A.確保橡皮筋對小車所做的功等于外力對小車所做的總功
B.確保橡皮筋恢復(fù)原長后小車的運動為勻速運動,以利于求小車速度
C.為了使小車獲得較大的動能
D.為了增大橡皮筋對小車的彈力
(2)圖乙是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打出的一條紙帶,從中截取了測量物體最大速度所用的一部分,已知相鄰兩點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則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vm=1.22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幾名同學在實驗中分別得到了若干組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W與小車獲得最大速度vm的數(shù)據(jù),并利用數(shù)據(jù)繪出了圖中給出的四個圖象,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一圓形區(qū)域內(nèi)存在垂直紙面、磁感應(yīng)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O點是圓形區(qū)域的圓心.一帶電粒子(不計重力)從A點沿AO方向水平射入,速度為v0,偏轉(zhuǎn)60°之后從B點射出.現(xiàn)把圓形區(qū)域的磁場改為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E,使帶電粒子仍以原速度沿AO方向射入從B點射出,則( 。
A.E=$\frac{4B{V}_{0}}{3}$B.E=$\frac{3B{V}_{0}}{4}$C.E=$\frac{2B{V}_{0}}{3}$D.E=B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關(guān)于電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場中某點的電勢,其大小等于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動到零電勢點時,靜電力所做的功
B.電勢是描述電場能的性質(zhì)的物理量
C.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guān)
D.由于電勢是相對的,所以無法比較電場中兩點的電勢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