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三棱錐的三視圖如圖所示.
(Ⅰ)求證:是直角三角形;
求三棱錐是全面積;
(Ⅲ)當點在線段上何處時,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1)根據(jù)視圖中所給的數(shù)據(jù)特證可以證明BC⊥面PAB,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證出BC⊥PB,由此證得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2)
(3)當為線段的中點時,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解析試題分析:解析:(Ⅰ)由三視圖可得:
由俯視圖知
,
故是以為直角頂點的直角三角形. 4分
(Ⅱ) 且
,,且
由(Ⅰ)知是直角三角形,故其面積為
故三棱錐的全面積為 8分
(Ⅲ)在面內(nèi)過做的垂線,
以為原點, 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則
設(shè)為面的一個法向量,
則取
設(shè),,
,故當為線段的中點時,與平面所成的角為……13分
考點:由三視圖求幾何體的面積、體積
點評:本題考點是由三視圖求幾何體的面積、體積,考查對三視圖的理解與應(yīng)用,主要考查三視圖與實物圖之間的關(guān)系,用三視圖中的數(shù)據(jù)還原出實物圖的數(shù)據(jù),再根據(jù)相關(guān)的公式求表面積與體積,本題求的是四棱錐的體積,其公式為 ×底面積×高.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則是:“主視、俯視 長對正;主視、左視高平齊,左視、俯視 寬相等”,三視圖是新課標的新增內(nèi)容,在以后的高考中有加強的可能.用向量法求線面角是空間向量的一個重要運用,其步驟是:一、建立坐標系,表示出相應(yīng)量的坐標,二、求出直線的方向向量以及面的法向量,三、利用公式表示線面角或者面面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求角.用向量解決幾何問題是新課標的新增內(nèi)容,這幾年高考中此工具是一個?汲P碌念愋停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是AB,BB1的中點
(Ⅰ)證明:BC1//平面A1CD;
(Ⅱ)設(shè)AA1=AC=CB=2,AB=,求三棱錐C一A1DE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在三棱錐A—BCD中,側(cè)面ABD、ACD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斜邊,且AD=,BD=CD=1,另一個側(cè)面ABC是正三角形.
(1)當正視圖方向與向量的方向相同時,畫出三棱錐A—BCD的三視圖;(要求標出尺寸)
(2)求二面角B—AC—D的余弦值;
(3)在線段AC上是否存在一點E,使ED與平面BCD成30°角? 若存在,確定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示,給出的是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其中正視圖與側(cè)視圖都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俯視圖為半徑等于1的圓.試求這個幾何體的體積與側(cè)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處的安全標識墩如圖1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錐,下半部分是長方體。圖2、圖3分別是該標識墩的正(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1 圖2 圖3
(1)請在正視圖右側(cè)畫出該安全標識墩的側(cè)(左)視圖;
(2)求該安全標識墩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在平面四邊形ABCD中,ABC為正三角形,AD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D=DC=2,將ABC沿AC折起,使點B至點P,且PD=2,M為PA的中點,N在線段PD上。
(I)若PA平面CMN,求證:AD//平面CMN;
(II)求直線PD與平面ACD所成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某幾何體的下部分是長為8,寬為6,高為3的長方體,上部分是側(cè)棱長都相等且高為3的四棱錐,求:
(1)該幾何體的體積;
(2)該幾何體的表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本題滿分13分)如圖,圓柱內(nèi)有一個三棱柱,三棱柱的底面為圓柱底面的內(nèi)接三角形,且AB是圓O直徑.
(Ⅰ)證明:平面平面;
(Ⅱ)設(shè),在圓柱內(nèi)隨機選取一點,記該點取自于三棱柱內(nèi)的概率為.
(。┊旤cC在圓周上運動時,求的最大值;
(ii)記平面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當取最大值時,求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