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區(qū)1986年以來人口總數(shù)和居民住宅總面積分別按等比數(shù)列和等差數(shù)列逐年遞增.已知198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為10m2,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為20m2.據(jù)此計算:
(1)199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超過14m2,試給出證明;
(2)若人口年平均增長率不超過3%,能否確保2008年底人均住房面積比2006年底有所增加?為什么?
解:(1)設(shè)86年底人口總數(shù)為a,住宅總面積10a,年人口增長的公比為q(即后一年是前一年人口的q倍),年住宅總面積的公差為d,則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為
,則10d=5(2q
20-1)a,
故199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
.
(2)2008年底人均住房面積
,
2008年與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之差
.
∵q>0,∴只需考慮分子f(q)=22q
20-20q
22-1=2q
20(11-10q
2)-1(q>1).
∵f'(q)=440(q
19-q
21)<0,∴f(q)單調(diào)遞減.
又q≤1.03,∴f(q)≥f(1.03)=2×1.03
20(11-10×1.03
2)-1,
∴11-10×1.03
2>0.39,2×1.03
20=2×(1+0.03)
20>2×(1+20×0.03)=3.2.
∴f(q)>3.2×0.39-1>0.
此即表明,2008年底人均住房面積仍超過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
分析:(1)根據(jù)人口總數(shù)和居民住宅總面積分別按等比數(shù)列和等差數(shù)列逐年遞增,可得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進而可得199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故可證.
(2)線計算2008年與2006年底人均住房面積之差再利用導數(shù)的方法,即可解決.
點評:本題以數(shù)列為載體,考查實際運用,關(guān)鍵是正確理解數(shù)列模型,從而構(gòu)建代數(shù)式,有一定的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