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ABC中,設(shè)BC,CA,AB的長度分別為a,b,c,證明:a2=b2+c2-2bccosA.
分析:采用坐標法證明,方法是以A為原點,AB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表示出點C和點B的坐標,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表示出|BC|的平方,化簡后即可得到a2=b2+c2-2bccosA.
解答:解:已知△ABC中A,B,C所對邊分別為a,b,c,以A為原點,AB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則C(bcosA,bsinA),B(c,0),
∴a2=|BC|2=(bcosA-c)2+(bsinA)2=b2cos2A-2bccosA+c2+b2sin2A=b2+c2-2bccosA.
點評:此題考查余弦定理的證明,會利用坐標法證明余弦定理,以及對命題形式出現(xiàn)的證明題,要寫出已知求證再進行證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在△ABC中,已知∠ABC=90°,AB上一點E,以BE為直徑的⊙O恰與AC相切于點D,若AE=2cm,
AD=4cm.
(1)求:⊙O的直徑BE的長;
(2)計算:△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在△ABC中,D是邊AC上的點,且AB=AD,2AB=
3
BD,BC=2BD,則sinC的值為( 。
A、
3
3
B、
3
6
C、
6
3
D、
6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設(shè)
AB
=a
,
AC
=b
,AP的中點為Q,BQ的中點為R,CR的中點恰為P.
(Ⅰ)若
AP
=λa+μb
,求λ和μ的值;
(Ⅱ)以AB,AC為鄰邊,AP為對角線,作平行四邊形ANPM,求平行四邊形ANPM和三角形ABC的面積之比
S平行四邊形ANPM
S△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B=45°,D是BC邊上的一點,AD=5,AC=7,DC=3.
(1)求∠ADC的大小;
(2)求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已知
BD
=2
DC
,則
AD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