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動點P到點A(-1,0)和B(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數(shù)λ(0<λ<1),使得d1d2sin2θ=λ.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過點B作直線雙曲線C的右支于M,N兩點,試確定λ的范圍,使,其中點O為坐標原點.

【答案】分析:(1)首先利用余弦定理寫出d1和d2的等量關系式,然后把它變形為(d1-d22=*的形式,即|d1-d2|=*的形式,此時滿足雙曲線的定義,則問題得證,最后由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形式即可寫出其方程.
(2)首先根據(jù)直線MN是否垂直于x軸進行討論,若直線MN垂直于x軸,則直線方程為x=1,又=0可得M、N的坐標,代入雙曲線方程即得λ的值;若直線MN不垂直于x軸,則設其點斜式方程,并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方程組,可消y得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用k與λ的代數(shù)式表示出x1+x2和x1x2,進而由=0及x1+x2>0,x1x2>0通過整理消去k得到λ的不等式,此時解不等式即可,最后把兩種情況綜合之.
解答:(1)證明:在△PAB中,|AB|=2,即22=d12+d22-2d1d2cos2θ,4=(d1-d22+4d1d2sin2θ,
(常數(shù)),
所以點P的軌跡C是以A,B為焦點,實軸長的雙曲線.
又b2=1-(1-λ),所以C的方程為:

(2)解:設M(x1,y1),N(x2,y2
①當MN垂直于x軸時,MN的方程為x=1,M(1,1),N(1,-1)在雙曲線上.
,因為0<λ<1,所以
②當MN不垂直于x軸時,設MN的方程為y=k(x-1).
得:[λ-(1-λ)k2]x2+2(1-λ)k2x-(1-λ)(k2+λ)=0,
由題意知:[λ-(1-λ)k2]≠0,
所以
于是:
因為,且M,N在雙曲線右支上,所以
由①②知,λ的取值范圍是:
點評:本題考查雙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及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綜合性強,字母運算量大,且需分類討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設動點P到點A(-1,0)和B(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數(shù)λ(0<λ<1),使得d1d2sin2θ=λ.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過點B作直線雙曲線C的右支于M,N兩點,試確定λ的范圍,使
OM
ON
=0
,其中點O為坐標原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044

(2007江西,21)設動點P到點A(1,0)B(10)的距離分別為,∠APB=2θ,且存在常數(shù)λ(0<λ<1),使得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過點B作直線交雙曲線C的右支于MN兩點,試確定λ的范圍,使,其中點O為坐標原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理科試題 題型:013

設動點P到點A(-1,0)和B(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APB=2,且存在常數(shù)λ(0<λ<1),使得.(如圖所示)那么點P的軌跡是

[  ]

A.

B.橢圓

C.雙曲線

D.拋物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湖北省武漢四中2008屆高三九月考模擬試題、數(shù)學 題型:044

設動點P到點A(-1,0)和B(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且存在常數(shù)λ(0<λ<1),使得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過點B作直線雙曲線C的右支于M,N兩點,試確定λ的范圍,使,其中點O為坐標原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