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2011•重慶)如圖,橢圓的中心為原點0,離心率e=,一條準線的方程是x=2

(Ⅰ)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Ⅱ)設動點P滿足:=+2,其中M、N是橢圓上的點,直線OM與ON的斜率之積為﹣
問:是否存在定點F,使得|PF|與點P到直線l:x=2的距離之比為定值;若存在,求F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Ⅰ)+=1(Ⅱ)見解析

解析試題分析:(Ⅰ) 由題意得 ===2,解出a、b 的值,即得橢圓的標準方程.
(Ⅱ)設動點P(x,y),M(x1,y1)、N(x2,y2). 由向量間的關系得到 x=x1+2x2,y=y1+2y2,據(jù)
M、N是橢圓上的點可得 x2+2y2=20+4(x1x2+2y1y2).再根據(jù)直線OM與ON的斜率之積為﹣,得到點P是橢圓
x2+2y2="20" 上的點,根據(jù)橢圓的第二定義,存在點F(,0),滿足條件.
解:(Ⅰ) 由題意得 ===2,∴a=2,b=
故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1.
(Ⅱ)設動點P(x,y),M(x1,y1)、N(x2,y2).∵動點P滿足:=+2,
∴(x,y)=(x1+2x2,y1+2y2 ),∴x=x1+2x2,y=y1+2y2,
∵M、N是橢圓上的點,∴x12+2y12﹣4=0,x22+2y22﹣4=0.
∴x2+2y2=(x1+2x22+2 (y1+2y22=(x12+2y12)+4(x22+2y22)+4(x1x2+2y1y2
=4+4×4+4(x1x2+2y1y2)=20+4(x1x2+2y1y2).
∵直線OM與ON的斜率之積為﹣,∴=﹣,∴x2+2y2=20,
故點P是橢圓 ="1" 上的點,焦點F(,0),準線l:x=2,離心率為,
根據(jù)橢圓的第二定義,|PF|與點P到直線l:x=2的距離之比為定值,
故存在點F(,0),滿足|PF|與點P到直線l:x=2的距離之比為定值.
點評:本題考查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橢圓的標準方程,兩個向量坐標形式的運算,以及橢圓的第二定義,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線段,的中點為,動點滿足為正常數(shù)).
(1)建立適當?shù)闹苯亲鴺讼,求動點所在的曲線方程;
(2)若,動點滿足,且,試求面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橢圓.
(1)求橢圓的離心率;
(2)設為原點,若點在橢圓上,點在直線上,且,試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橢圓上的點M與橢圓右焦點的連線與x軸垂直,且OM(O是坐標原點)與橢圓長軸和短軸端點的連線AB平行.
(1)求橢圓的離心率;
(2)F1是橢圓的左焦點,C是橢圓上的任一點,證明:;
(3)過且與AB垂直的直線交橢圓于P、Q,若的面積是20 ,求此時橢圓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分)(2011•福建)如圖,直線l:y=x+b與拋物線C:x2=4y相切于點A.
(Ⅰ)求實數(shù)b的值;
(Ⅱ)求以點A為圓心,且與拋物線C的準線相切的圓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圓的圓心在坐標原點,且恰好與直線相切,設點A為圓上一動點,軸于點,且動點滿足,設動點的軌跡為曲線
(1)求曲線C的方程,
(2)直線l與直線l,垂直且與曲線C交于B、D兩點,求△OBD面積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點是橢圓上任一點,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到點的距離為,且.直線與橢圓交于不同兩點、(都在軸上方),且
(1)求橢圓的方程;
(2)當為橢圓與軸正半軸的交點時,求直線方程;
(3)對于動直線,是否存在一個定點,無論如何變化,直線總經(jīng)過此定點?若存在,求出該定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直線 和橢圓,橢圓C的離心率為,連結橢圓的四個頂點形成四邊形的面積為.
(1)求橢圓C的方程;
(2)若直線與橢圓C有兩個不同的交點,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3)當時,設直線與y軸的交點為P,M為橢圓C上的動點,求線段PM長度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設橢圓C1=1(a>b>0)的左、右焦點分別為為,恰是拋物線C2的焦點,點M為C1與C2在第一象限的交點,且|MF2|=
(1)求C1的方程;
(2)平面上的點N滿足,直線l∥MN,且與C1交于A,B兩點,若,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