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狼和鹿通過捕食和被捕食進行著相互選擇,實現(xiàn)共同進化 | |
B. | 自然界中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基因頻率的變化是導致基因庫變化的原因 | |
C. | 從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狀具有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樣性 | |
D. |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
分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解答 解:A、狼捕食生存能力相對較弱的鹿,而生存能力相對較強的鹿能夠生存下來;生存能力相對較強的狼捕食能力強,生存能力相對較弱的狼捕食能力弱,容易被淘汰.狼和鹿通過捕食和被捕食進行著相互選擇,實現(xiàn)共同進化,A正確;
B、導致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有:基因突變重組、自然選擇、遺傳漂變遷移等.因此自然界中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種群中全部基因組成基因庫,特定基因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頻率.所以基因頻率改變,使得基因庫也隨之變化,B正確;
C、從分子水平上看,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直接影響著生物性狀表現(xiàn)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C錯誤;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的重點知識.要注意辨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意味著生物進化了,但不一定產生新的物種.新物種的產生必須要經過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產生不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觀察物鏡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⑤組合 | |
B. | 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 |
C. |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 | |
D. | 若丙圖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圖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GH線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適溫度在DE范圍內 | |
B. | FI和GI線段可用來體現(xiàn)胃蛋白酶的作用特點 | |
C. | 影響某酶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還可能有酶的數量和底物濃度 | |
D. | GH、GI線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應速率差異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溫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比較說明了“頂端優(yōu)勢”形成的原因是:頂芽能產生生長素,并抑制側芽的生長 | |
B. | 圖3中根向地、莖負地生長,均說明了生長素的生理功能具有兩重性 | |
C. | 圖4表示利用生長素類似物除草的原理,則①、②分別代表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農作物,且施用的最佳濃度是C點所對應的濃度 | |
D. | 圖5中,若背光側的濃度是M,則向光側的濃度為(m,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因為蘚類植物的葉片大,在高倍顯微鏡下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B.若目鏡放大倍數是10,物鏡放大倍數是40,被觀察的細胞面積放大400倍
C.換用高倍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
D.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西南寧市高二上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位于( )
A.大腦皮層 B.神經節(jié) C.脊髓 D.小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