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已知K+通過細胞膜的方式如圖所示,則下列哪種物質有與其相同的運輸方式( 。 
A.乙醇B.膽固醇C.脂肪酸D.氨基酸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是物質吸收量和氧氣濃度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氧氣含量上升,物質吸收速率在上升,達到一定程度后,物質的吸收速率不再隨著氧氣含量上升,而是維持穩(wěn)定,氧氣的含量影響呼吸強度,從而影響主動運輸的能量供應,可見該物質的運輸方式很可能是主動運輸.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和特點

名 稱運輸方向載體能量實  例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不需不消耗水,CO2,甘油
協(xié)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消耗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主動運輸低濃度→高濃度?需要 消耗?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解答 解:A、乙醇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A錯誤;
B、膽固醇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B錯誤;
C、脂肪酸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C錯誤;
D、氨基酸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跨膜運輸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鎮(zhèn)海中學高三第一次校理綜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的敘述, 錯誤的是( )

A.骨骼肌細胞膜表面含有MHC分子和乙酰膽堿受體等膜蛋白

B.生物膜上載體蛋白的特異性是生物膜具有選擇透性的基礎

C.每個效應器細胞的細胞膜上都只有一種神經遞質識別受體

D.磷脂可以在光面內質網上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進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用于提取色素的化學試劑是( 。
A.丙酮B.二氧化硅C.碳酸鈣D.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Ⅰ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著絲點與中心體之間的平均距離變化曲線,則Ⅱ圖中能正確表示此細胞分裂過程中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兩個染色體之間的平均距離變化曲線是( 。
A.曲線aB.曲線bC.曲線cD.曲線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氨基酸,被細胞吸收后用于蛋白質合成.在細胞中放射性出現的部位先后順序( 。
A.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B.高爾基體、內質網、核糖體
C.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D.核糖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處于細胞有絲分裂某個時期的細胞圖象.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復制
B.圖2中細胞含8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8條染色單體
C.圖2中細胞處于圖1中的DE段
D.圖1中DE段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裝置圖,其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穩(wěn)定且適宜,該裝置放在20℃環(huán)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鐘后,針筒的讀數需要調至0.6ML,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綠色植物吸收的光能由少數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物質)轉化成電能,再由電能轉換成ATP和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
(2)若以釋放的氧氣量來代表光合作用強度,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0.8mL/h.
(3)如果在原有條件下適當增加光照強度,而針筒的讀數仍維持在0.6mL處,此時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最可能是溫度.如果在該植物的葉片上涂上一層凡士林,針筒的讀數大幅度變小,這一處理主要影響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研究小組對一大豆新品種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過程開展研究,首先將大豆種子置于水分(蒸餾水)、通氣、光照等條件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定期檢測萌發(fā)種子的干重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據圖分析:
(1)第2-6天,種子從外界吸收水分,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導致干重增加.6天后種子干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細胞呼吸,分解了有機物.
(2)種皮未突破前,種子以無氧呼吸為主,第4天,實驗小組測得種子吸收的O2和釋放的CO2之比為1:3,此時大豆細胞內有機物酒精增多,該物質產生于細胞的細胞質基質中,產生該物質的葡萄糖占被分解葡萄糖的比例是6:7.第10天,大豆的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大致相當.
(3)為鑒定這批種子的存活率,某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具體操作如下:
Ⅰ:取若干培養(yǎng)皿,倒入含有溴麝香草酚藍的瓊脂溶液,使其成一均勻的薄層,冷卻后備用.
Ⅱ:在溫水中浸泡種子,使種子吸足水分.
Ⅲ:取上述種子200粒,整齊地埋于上述培養(yǎng)皿中,間隔距離至少1cm.然后將培養(yǎng)皿置于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2-4小時.
Ⅳ:觀察種子附近瓊脂的顏色變化.
①在溫水中浸泡種子時,測定了種子呼吸過程CO2釋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如圖2所示.3時至4時,種子的呼吸場所為細胞質基質.4時至40時,種子呼吸分解糖類生成的最終產物有CO2、H2O、乙醇,40時以后種子的呼吸方式最可能為有氧呼吸.
②上述實驗操作Ⅳ觀察到種子附近的瓊脂顏色由藍色變綠色再變黃色,說明種子是有生命活力的.
③有人認為用上述實驗鑒定種子的存活率并不嚴密,還應采用等量的用沸水殺死的種子做同樣處理,進行對比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詔安橋東中學高三第一次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雞霍亂病原菌易致雞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發(fā)現全部雞存活。再次培養(yǎng)新鮮病原菌,并擴大雞的注射范圍,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存活雞均接受過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時,所用的雞霍亂病原菌相當于抗原

B、第一次注射后,雞霍亂病原菌誘導存活雞產生了抗性變異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雞體內相應記憶細胞參與了免疫反應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雞體內發(fā)生過特異性免疫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