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節(jié)約一張紙,增添一片綠”.紙的主要成分是木質纖維,以纖維素類物質生產燃料乙醇的研究越來越受重視.
(1)該技術需要從土壤中獲得纖維素分解菌,獲得該菌的方法是在含有纖維素的培養(yǎng)基上.加人剛果紅染料,篩選周圍有透明圈的菌落.其產生的分解纖維素的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種組分.在這三種酶協同作用下,纖維素最終被水解成葡萄糖.
(2)用獲得的糖液發(fā)酵生產乙醇,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發(fā)酵液中,
該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發(fā)酵過程中檢測該菌數量可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法計數,示意圖A和B中.B表示的是用該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果.

分析 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
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yǎng).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
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皿表面,經培養(yǎng)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產生纖維素酶,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金屬接種工具常用灼燒滅菌.剛果紅染液與纖維素呈紅色,纖維素分解菌在含有剛果紅染液的培養(yǎng)基中形成的菌落會出現透明圈,可以用來鑒別纖維素分解菌.

解答 解:(1)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用剛果紅染液進行鑒別,剛果紅可以與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能夠產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纖維素分解菌.因此,剛果紅染色法能通過顏色反應直接對微生物進行篩選.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用獲得的糖液發(fā)酵生產乙醇,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發(fā)酵液中,
該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發(fā)酵過程中檢測該菌數量可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法計數,示意圖A和B中,A表示平板劃線法,B表示稀釋涂布平板法.
故答案為:
(1)剛果紅    透明圈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2)酵母菌    缺氧呈酸性   稀釋涂布平板(法)   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纖維素分解菌發(fā)酵產葡萄糖與酵母菌分解產酒精的過程,意在強化學生對微生物篩選的理解及微生物的運用的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如圖)的目的是使( 。
A.物像變小B.物像變大C.物像更清淅D.視野更明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森林生態(tài)系統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的主要類型,它不僅具有改善和維護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功能,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碳循環(huán)不僅僅局限在某一生態(tài)系統,而是具有全球性,原因是大氣中的CO2能夠隨著大氣環(huán)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
(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別有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決定這種現象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森林植物的這種分布能增強圖中的①過程,從而提高群落對環(huán)境資源的利用能力.
(3)伴隨著圖中①過程的進行,太陽能就輸人到了生態(tài)系統的第一營養(yǎng)級中.圖中分解者參與的過程是③和④過程.
(4)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的主要功能,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請利用上圖某一個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對此加以說明①過程中,光能作為動力,使CO2轉化成有機物的反應得以進行(或②或③或④過程中,有機物氧化分解的同時,進行著化學能的釋放和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種子呼吸作用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種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種子細胞中的自由水,從而增強
種子的代謝.
(2)實驗開始時,紅色小液滴位于0點,在其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
一段時間后,紅色小液滴將向左移動.原因主要是浸透的種子進行有氧呼吸,
產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后導致瓶內氣壓下降.小液滴停止移動后,種子的呼吸
方式應是無氧呼吸,其反應式是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少量).
(3)為確保紅色小液滴的移動僅由種子的生理活動引起,需另設一個裝置,該裝置的金屬網上應放置等量、煮熟(或死亡)的同種種子,其他部分與原裝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關于染色體變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染色體變異通常都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B.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
C.染色體片段的缺失或重復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改變
D.染色體之間交換部分片段不一定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細胞膜的組成成分,a和b代表不同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膜的方式,下列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免疫抑制藥物可作用于①而使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明顯提高
B.不同物種的細胞中①、③的數量和種類均相同
C.鉀離子通過a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D.a和b的運輸方式都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生物技術實踐中的有關問題:
(1)通過花藥培養(yǎng)產生花粉植株,該過程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在花藥培養(yǎng)中,常常會出現染色體組數目(或染色體倍性)的變化,因此需要對培養(yǎng)出來的植株做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2)在配制用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MS培養(yǎng)基時,往往需要加入適量的蔗糖,理由是既能作為能源物質,又能維持滲透壓穩(wěn)定.
(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獲得,分離的基本過程如下:土壤取樣→選擇培養(yǎng)→梯度稀釋→將樣品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yǎng)基上→挑選產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選擇培養(yǎng)的目的是增加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以確保能夠從樣品中分離到所需的微生物,鑒別該種微生物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質是剛果紅,該物質能夠與纖維素反應生成紅色復合物;如果某個菌落的周圍出現了透明圈,說明該種微生物能夠產生纖維素酶,能夠分解纖維素.
(4)食品安全檢測時通常采用大腸桿菌作為致病微生物的指示菌,為測定哪些菌落屬于大腸桿菌,可選用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對該菌落進行鑒定,大腸桿菌的菌落在該培養(yǎng)基上呈現深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為某農田生態(tài)系統及對秸稈進行進一步利用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食物網較簡單,因此,該農田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負反饋調節(jié))能力較弱,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也相應較低.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相比,該生態(tài)系統的優(yōu)勢主要是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秸稈利用后產生的廢渣可以還田,其中的有機物可被分解者(微生物)分解,產生的水、二氧化碳、無機鹽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3)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而不能被家畜利用,可利用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對秸稈進行“糖化”,為了計數并篩選出高效分解纖維素的菌株應將相應的土壤樣品稀釋液以稀釋涂布平板 法接種于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但該培養(yǎng)基還必需提供氮源、水、無機鹽(特殊營養(yǎng)物質)等成分.
(4)在鼠與蛇的捕食與被捕食過程中,反應敏捷的蛇和跑得快的鼠均能很好的生存.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這是二者相互選擇(或者共同進化)的結果;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分析,信息傳遞能夠調節(ji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基因工程中不會出現( 。
A.DNA連接酶將黏性末端的堿基連接起來
B.限制酶可用于目的基因的獲取
C.目的基因必須由載體導入受體細胞
D.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