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的生理效應.它們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很廣泛.

(1)2,4-D是一種最早應用的選擇性除草劑,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它除去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單子葉農(nóng)作物與雙子葉雜草對2,4-D濃度的反應如圖1曲線所示.
①從圖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點是兩重性.
②圖中X點(甲、乙的交點)對應的濃度對于雙子葉雜草的作用效果是促進,2,4-D作為除草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F或D點所對應的濃度.
③近幾年,媒體經(jīng)常報道有些農(nóng)民使用除草劑導致作物絕產(chǎn)的消息.如果某農(nóng)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產(chǎn)品,請你分析導致作物絕產(chǎn)的最可能原因是使用濃度過高,殺死了作物.
(2)2,4-D還能促進插條生根.為了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某生物興趣小組先做了一組梯度比較大的預實驗,實驗的結果如圖2所示.
①圖中縱坐標的標識是平均生根數(shù);推測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在2~6之間.
②做預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實驗條件;也可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正式實驗中要實現(xiàn)實驗目的,最少需要設置5組實驗.

分析 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生長素的兩重性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和植物的種類有關.生產(chǎn)上運用的生長素類似物有:2.4-D、萘乙酸、吲哚丁酸等.
分析圖1曲線看出,甲曲線代表的植物對生長素濃度更敏感.
圖2曲線實驗探索的是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因此實驗的自變量為2.4-D的濃度,因變量為生根數(shù)或生根長度.

解答 解:(1)①從圖1中看出,橫軸代表2.4-D的濃度,隨著2.4-D的濃度的升高,對甲乙兩種植物的生理作用均是先促進后抑制,說明2.4-D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②圖中X點(甲、乙的交點)位于橫軸以上,即對應的濃度對于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農(nóng)作物的作用效果均是促進.2.4-D作為除草劑應該對甲植物起抑制作用,而對乙植物起促進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濃度是F或D點所對應的濃度,此濃度對甲植物的抑制效果較強,對乙植物的促進作用也最強.
③由于生長素的兩重性,導致作物絕產(chǎn)可能是使用的濃度過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長甚至殺死了作物.
(2)①根據(jù)題意可知,實驗探索的是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因此實驗的自變量為2.4-D的濃度,因變量為生根數(shù)或生根長度,因此圖中縱坐標的標識是平均生根條數(shù)(或平均生根長度);圖2中看出,2,4-D相對濃度為4時生根數(shù)最高,因此可推測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在2--6之間.
②做預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實驗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正式實驗中要實現(xiàn)實驗目的,最少需要設置5組實驗(相對濃度梯度為1).
故答案為:
(1)①兩重性  、诖龠M F或D
③使用濃度過高,殺死了作物
(2)①平均生根數(shù)    2~6
②探索實驗條件;也可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5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以及生長素類似物作用的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圖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是下面哪位科學家用什么實驗材料得出的(  )
A.撒頓、蝗蟲B.摩爾根、果蠅C.孟德爾、豌豆D.道爾頓、色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下列關于人類探索遺傳奧秘歷程中的科學實驗方法及技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孟德爾研究豌豆雜交實驗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②薩頓根據(jù)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類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③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雙球菌研究遺傳物質時,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④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運用了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
⑤艾弗里和赫爾希等人的實驗都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⑥艾弗里和赫爾希等人的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都是設法把DNA和蛋白質分開;
⑦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和應用統(tǒng)計方法分析實驗結果等;
⑧克里克除了參與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還提出了“中心法則”
A.②⑤⑧B.③⑤C.③⑤⑥D.③⑤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若含放射性H的氨基酸在甲狀腺細胞內(nèi)的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了放射性H2O,那么水中的放射性H最可能來自氨基酸的( 。
A.一COOHB.一NH2C.一RD.一COOH和一N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蛙的紅細胞與植物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分裂,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
A.無染色體的復制B.無染色體的變化和紡錘絲的出現(xiàn)
C.形成的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D.形成的兩個子細胞大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對人體細胞內(nèi)關于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ATP主要在線粒體中生成
B.它含有三個高能磷酸鍵
C.ATP轉變?yōu)锳DP的反應中物質轉化是不可逆的
D.細胞內(nèi)儲有大量ATP,以供生理活動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哺乳動物的背部皮毛顏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三個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兩個組合在一起時,各基因均能正常表達.如A1A1(純合子)表現(xiàn)為褐色,A2A3(雜合子)表現(xiàn)為白色等等,如圖表示基因對背部皮毛顏色的控制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性狀
B.背部的皮毛顏色的基因型有6種,褐色個體是雜合子
C.背部的皮毛顏色為棕色或黑色的個體一定為雜合子
D.某白色雄性個體與多個黑色雌性個體交配后代有三種毛色,則其基因型為A2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是將某油料作物種子置于溫度、水分、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過程中干重的變化情況.分析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①前8天,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轉化為糖類
②實驗過程中,導致萌發(fā)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③實驗過程中,導致萌發(fā)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O
④實驗過程中,導致萌發(fā)種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之一是N
⑤實驗過程中,導致萌發(fā)種子干重增加可能是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原因
⑥實驗過程中,種子的總重量也和干重的變化趨勢相同.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表為3個不同水稻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組合
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抗病高稈抗病矮桿感病高桿感病矮桿
抗病、高桿×感病、高桿416138410135
抗病、高桿×感病、矮桿180184178182
感病、高桿×感病、矮桿140136420414
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是否抗病用A、a表示,桿的高低用B、b表示)
(1)這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感病、高桿.
(2)依次寫出三個組合的親本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若組合一中的感病高桿個體自交,子代可得到9種基因型的.
(4)若組合一和組合二中的抗病高桿個體交配,子代可得到2種表現(xiàn)型.
(5)若組合一中產(chǎn)生的感病矮桿與組合三中的感病高桿再雜交,得到隱性純合子的概率是$\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