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可以證明瓊脂塊越小NaOH擴散進入瓊脂塊越深 | |
B. | 統(tǒng)計洋蔥根尖每一時期細胞數(shù)占總數(shù)的比例,可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 | |
C. | 用14C標記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碳元素的來源 | |
D. | 用健那綠對新鮮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染色,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 |
分析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碳元素來源為CO2;各時期越長,所處的細胞越多,所以統(tǒng)計洋蔥根尖每一時期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能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能反映NaOH進入瓊脂塊的效率.
解答 解:A、“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能證明瓊脂塊越小,NaOH擴散進入瓊脂塊的效率越高,A錯誤;
B、統(tǒng)計洋蔥根尖每一時期細胞數(shù)占總數(shù)的比例,可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B正確;
C、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首先轉(zhuǎn)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再轉(zhuǎn)移到有機物中.因此用14C標記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碳元素的來源,C正確;
D、健那綠可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物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nèi)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0個 | B. | 17個 | C. | 16個 | D. | 15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癌癥患者體內(nèi)有癌細胞,而正常人體內(nèi)不可能有癌細胞 | |
B. | 細胞癌變是由于受致癌因子的影響,細胞內(nèi)的正常基因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了原癌基因 | |
C. | 癌癥患者體內(nèi)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些 | |
D. | 癌細胞的細胞周期比正常細胞明顯縮短,主要是細胞的分裂期明顯縮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射活動的完成可以不通過反射弧來實 | |
B. | 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 | |
C. |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會出現(xiàn)反射活動 | |
D. |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質(zhì)上是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都是DNA | |
B. |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兩者生命系統(tǒng)的邊界都是細胞膜 | |
C. | 身體干細胞中產(chǎn)生CO2的唯一場所是線粒體 | |
D. | 光下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暗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項 | B. | 兩項 | C. | 三項 | D. | 四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新華中學高二下學業(yè)水平2模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中心法則掲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zhì)傳遞與表達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健康的人體細胞中,不會發(fā)生e過程,a、b、c、d均可發(fā)生
B.在真核細胞中,a和b兩個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
C.能特異性識別信使RNA上密碼子的分子是tRNA,后者所攜帶的分子是氨基酸
D.a(chǎn)過程只發(fā)生在真核細胞分裂的間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西河池高級中學高二下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通過體外受精培育牛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獲取的精子經(jīng)獲能后才能進行體外受精
B.②過程只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C.③過程的細胞增殖方式是有絲分裂
D.④過程屬于胚胎移植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