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幾種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①蛋白質是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還含有P、S等;
②核酸是由C、H、O、N、P元素構成;
③脂質是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④糖類是由C、H、O構成.
2、分析題圖:題圖表示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圖,分析題圖可知Ⅰ是能源物質、為多糖,X是葡萄糖;Ⅱ、Ⅲ攜帶遺傳信息,且Ⅱ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Ⅲ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因此Ⅱ是DNA,Ⅲ是RNA,Y是脫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A是N、P元素,Ⅳ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承擔者,為蛋白質,P是氨基酸,B是N元素.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知,題圖中的A表示的元素是N、P,B表示的元素是N.
(2)題圖中的Ⅰ是多糖,在人和動物細胞的多糖是糖原,構成多糖的單體X是葡萄糖.
(3)題圖中的P、Ⅳ分別是氨基酸、蛋白質,氨基酸經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質,連接兩個氨基酸的化學鍵是肽鍵,是由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后形成的,肽鍵的結構簡式是-CO-NH-,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從氨基酸P分析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數目不同、排列順序不同.
(4)大分子Ⅰ(多糖)、Ⅱ(DNA)、Ⅲ(RNA)、Ⅳ(蛋白質)中,具有物種特異性的是Ⅱ、Ⅲ、Ⅳ;該細胞基因的表達過程遵循“中心法則”,其表達過程為Ⅱ$\stackrel{轉錄}{→}$Ⅲ$\stackrel{翻譯}{→}$Ⅳ(性狀).
(5)蛋白質是在DNA的指導下通過轉錄和翻譯過程形成的,所以Ⅳ(蛋白質)的結構具有多樣性,從根本上是由Ⅱ(DNA)的多樣性決定的.
(6)由小分子物質X、Y、Z、P形成大分子物質Ⅰ、Ⅱ、Ⅲ、Ⅳ的過程中均通過脫水縮合反應形成,在此過程中的共同生成物是水.
故答案為:
(1)N、P N
(2)葡萄糖
(3)脫水縮合-CO-NH-構成Ⅳ的p的種類不同、數目不同、排列順序不同
(4)Ⅱ、Ⅲ、ⅣⅡ$\stackrel{轉錄}{→}$Ⅲ$\stackrel{翻譯}{→}$Ⅳ(性狀).
(5)Ⅱ
(6)水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圖,考查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等知識,考生識記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種類和功能、通過閱讀題圖判斷各部分代表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名稱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僅考慮老鼠體色有色和白化的遺傳,只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 |
B. | 這兩只栗色的雙親鼠的基因型均為CcAaBB | |
C. | 其后代白化鼠中純合子占白化鼠的$\frac{1}{3}$ | |
D. | 其后代栗色鼠中基因型有4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試劑 種類 | 碘液 | 蘇丹Ⅲ | 雙縮脲 |
甲 | ++++ | ++ | + |
乙 | ++ | ++++ | ++ |
丙 | + | ++ | ++++ |
A. | 三類有機物都可以作為細胞內的能源物質 | |
B. | 種子中三類有機物的來源與光合作用無關 | |
C. | 形成同等質量的種子,甲需要礦質元素的量最多 | |
D. | 同等質量種子萌發(fā),丙吸水能力最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有甲病、 無乙病 | 無甲病、 有乙病 | 有甲病、 有乙病 | 無甲病、 無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6 | 4465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調查林地上某種植物種群密度時需要隨機取樣 | |
B. | 森林恢復提高了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 |
C. | 人工恢復林比自然恢復林的植物豐富度低 | |
D. | 自然恢復林的形成屬于初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化合物是由三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所以該化合物是三肽 | |
B. | 該化合物形成過程中脫掉了2分子的水 | |
C. | 該化合物有2個氨基和2個羧基 | |
D. | 該化合物中的②肯定不是R基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