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為了研究果蠅眼色(由基因E、e控制)和翅形(由基因B、b控制)的遺傳規(guī)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長翅(野生型)三個不同品系的果蠅為材料,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1.請分析回答:

(1)由實驗一可推測出翅形中的顯性性狀是卷翅.
(2)科研工作者讓卷翅果繩雌雄個體之間相互交配,產(chǎn)生的子代中,卷翅與長翅比例總是接近2:1,推測產(chǎn)生這種分離比的原因是基因型為BB的個體致死.請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推測.
雜交組合:讓卷翅果蠅與長蠅果蠅雜交
預測的實驗結果:后代卷翅果蠅:長翅果蠅=1:1.
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釋以上果蠅翅形的遺傳現(xiàn)象時提出,果蠅的卷翅與長翅這對等位基因所在染色體上存在另一對等位基因D和d,d為隱性致死基因,請在圖2中標出卷翅果蠅中這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
(3)實驗二中F1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BbEe,F(xiàn)2赤眼卷翅個體中雜合子占100%.據(jù)F2表現(xiàn)型比例推測控制果蠅眼色和翅形的兩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分析 由實驗一可知,子一代卷翅果蠅相互交配子二代的卷翅:長翅=3:1,因此卷翅對長翅是顯性性狀;實驗二,紫眼與赤眼雜交,子一代都是紫眼,說明紫眼對赤眼是顯性性狀,子一代赤眼卷翅果蠅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赤眼卷翅:赤眼長翅:紫眼卷翅:紫眼長翅≈4:2:2:1,可能的原因是顯性純合致死.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翅形中卷翅對長翅是顯性性狀.
(2)卷翅果繩雌雄個體之間相互交配,產(chǎn)生的子代中,卷翅與長翅比例總是接近2:1,說明基因型為BB的個體致死;如果BB純合致死,卷翅果蠅的基因型是Bb,與長翅bb雜交,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bb=1:1,前者表現(xiàn)為卷翅,后者表現(xiàn)為長翅;由題意知,B(b)、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dd純合致死,因此該果蠅的基因型是BbDd,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是
(3)實驗二子一代赤眼卷翅果蠅相互交配,子二代赤眼卷翅:赤眼長翅:紫眼卷翅:紫眼長翅≈4:2:2:1=(2:1)(2:1),說明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Ee;由于2對等位基因存在于顯性純合致死,因此子二代赤眼卷翅個體都是雜合子.
故答案為:
(1)卷翅 
(2)基因型為BB的個體致死       讓卷翅果蠅與長蠅果蠅雜交,后代卷翅果蠅:長翅果蠅=1:1

(3)EeBb  100%  基因的自由組合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使用條件,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學會根據(jù)題干信息進行推理、綜合解答問題,并學會應用演繹推理的方法設計遺傳實驗、預期結果并獲取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中,若在50×的視野中均勻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個細胞,則換用100×后,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是5個
B.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核細胞比真核細胞結構簡單,但都具有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顯微鏡所成的是倒像,“p”在顯微鏡下應該是“b”
D.換用高倍物鏡觀察材料時,一般用較小的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各項中,都含有肽鍵的一組是( 。
A.載體、性激素B.生長激素、胰島素C.脂肪、維生素D.肌蛋白、纖維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表示某一傳出神經(jīng)元與肌細胞之間的突觸.
(1)突觸是由圖中的②③④構成的,①中的物質名稱為神經(jīng)遞質,這是一種化學信號物質,肌細胞對該物質的識別功能與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或受體)有關.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作用與突觸后膜,突觸后膜的外正內負的電位分布不變(“改變”或“不變”).
(2)與突觸前膜相對的肌細胞膜形態(tài)具有明顯特點,其意義是擴大了突觸后膜的面積,有利于遞質的作用.
(3)興奮通過突觸的速度比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興奮通過突觸速度變慢的原因是:遞質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約0.5~1毫秒).
(4)神經(jīng)細胞與肌細胞接觸點的遞質乙酰膽堿與受體結合,肌細胞收縮,乙酰膽堿很快被膽堿酯酶分解,肌細胞恢復舒張狀態(tài).美洲箭毒有與乙酰膽堿爭奪受體的作用,若美洲箭毒進入人體,其效應是肌肉無法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圖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
(2)該化合物是由3個氨基酸分子失去2個分子的水而形成的.
(3)圖中表示R基的字母BCG,表示肽鍵的字母是EF,含有2個羧基.
(4)該化合物是由2種氨基酸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應先將所要觀察的物鏡移到視野正中央
B.使用顯微鏡觀察水生微生物,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中觀察對象向左下方游動,則應該把載玻片向左下方移動
C.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D.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為不同因素與酶促反應速率的關系圖,A→B代表酶促反應速率坐標(0~100%),A→C代表溫度坐標(0~70℃),C→B代表溶液酸堿度坐標(pH=0.1~14),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各線段含義提示:例如EH線段表示溫度為E時,該酶的酶促反應速率為H)
A.GH線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適溫度在DE范圍內
B.FI和GI線段可用來體現(xiàn)胃蛋白酶的作用特點
C.影響某酶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還可能有酶的數(shù)量和底物濃度
D.GH、GI線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應速率差異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蠖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在曼徹斯特地區(qū),19世紀中葉以前,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紀中葉則上升到95%以上.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最初的S基因是通過基因突變出現(xiàn)的.它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材料.
(2)試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
①19世紀時,樺尺蠖的棲息地(樹干)上長滿了地衣,在此環(huán)境下,種群中的s基因頻率高的原因是淺色樺尺蠖與環(huán)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鳥類(或天敵)所食.
②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結果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種群中的S基因頻率升高的原因是樺尺蠖的棲息環(huán)境變黑,淺色個體容易被鳥類(或天敵)所食.
③上述事例說明,種群中產(chǎn)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其中不利變異被不斷淘汰,有利變異則逐漸積累,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緩慢地進化.因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遵義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表示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不正確的分析是( )

A.下丘腦是內分泌的樞紐,又是神經(jīng)中樞,但受大腦皮層控制

B.圖中下丘腦、垂體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腦分泌多種促激素

C.若圖中內分泌是甲狀腺,當它的分泌物增多時,可抑制垂體和下丘腦的活動

D.當人體飲水不足或食物過咸時,下丘腦分泌并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