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及發(fā)展史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脂肪時,必須通過制片、染色和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方法
B.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兩類核酸分布的實驗步驟是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C.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可用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代替表皮細胞
D.1903年,美國遺傳學家薩頓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分析 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有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脂肪鑒定、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

解答 解:A、為了確認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取浸泡過的花生種子用攪拌機打成勻漿后,用蘇丹Ⅲ染色后看是否呈現橘黃色.不一定通過制片、染色和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方法,A錯誤;
B、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實驗步驟是制片、水解、沖洗、染色和觀察,B正確;
C、成熟的植物細胞才能夠用來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是不成熟的植物細胞,不能用來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C錯誤;
D、薩頓用類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課本實驗操作過程,考查對實驗操作知識的記憶能力.注意:類比推理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而在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里尚未發(fā)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三上第二次診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陜西校級二模)如圖表示人體內一些生命活動,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進行①過程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周期

B.②過程不能體現細胞的全能性

C.進行③過程的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但遺傳物質并未增加

D.④過程也受基因控制,并且受環(huán)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控制玉米(2n=20)的胚乳非甜質與甜質等位基因(S、s)位于第4號染色體上、控制胚乳粒紫色與無色基因(B、b)和非糯性與糯性等位基因(R、r)都位于第9號染色體上.現欲培育純合紫色非糯性非甜質(BBRRSS)、純合無色糯性甜質(bbrrss)和雜合紫色非糯性非甜質(BbRrSs)三個品系,用于遺傳學的實驗教學.
(1)從大田種植的種子中選取表現型為無色非糯性非甜質和紫色糯性甜質的種子,種植并進行雜交,從當年果穗種子(F1)中,選出表現型為無色糯性甜質和紫色非糯性非甜質的種子,能穩(wěn)定遺傳的表現型是無色糯性甜質,如當年沒有獲得此種子,則說明上述親本的基因型中,至少有一個親本的一對顯性基因是純合的.另一類種子種植后通過可獲得純合品系,其中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花藥離體培養(yǎng)中,可通過誘導分化出芽、根獲得再生植株,此時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10條.該過程與植物激素的濃度、使用的先后順序及用量比例有關.
(2)如果純合品系構建成功,對兩個純合品系應如何處理,才能保證每年均能獲得上述三個品系?分別種植兩個純合品系,部分進行自交,部分進行雜交.
(3)用雜合子品系(BbRrSs)自交,統(tǒng)計子代性狀表現只有四種,分別為紫色非糯性非甜質、紫色非糯性甜質、無色糯性非甜質、無色糯性甜質,其比例是9:3:3:1.請將該雜合子親本的基因標注在如圖中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
(4)為了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選用你標注在圖中哪兩對基因進行分析?B、b與S、s或R、r與S、s.
(5)如果(3)中的雜合子品系自交,后代偶爾出現少量紫色糯性、無色非糯性性狀,分析出現此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在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9號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部分發(fā)生了交叉互換.(不考慮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將偃麥草與普遍小麥雜交,育成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抗病性、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小麥新品種--小偃6號.小麥與偃麥草的雜交屬于遠緣雜交.遠緣雜交的難題主要有三個:雜交不親和、雜種不育和后代“瘋狂分離”.
積累②基因庫的差別地理隔離③物種形成導致標志著導致自然選擇作用于①改變
(1)普通小麥(六倍體)與偃麥草(二倍體)雜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F1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紊亂,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使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對幼苗或正在發(fā)芽的種子進行處理,使其染色體數目加倍.這樣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幾倍體?八倍體.
(2)假設普通小麥與偃麥草雜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麥草,如果要選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麥性狀的后代,下一步的辦法是將雜交后代與普通小麥反復雜交.
(3)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這是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我們可以運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物種的形成(見圖).
1)請在下面填出如圖中相應的生物學名詞.
①突變和重組(或可遺傳的變異)、②種群基因頻率、③生殖隔離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地理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優(yōu)質的小偃6號小麥新品種的培育成功,這是B.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  C.生存斗爭的結果   D.定向變異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擬南芥(2n=10)是自花傳粉植物,花蕊的分化受多對基因控制,其中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與花蕊分化的關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A_B_aaB_A_bb 或aabb
花蕊分化情況有雄蕊和雌蕊只有雌蕊無花蕊
(1)花蕊細胞分化的本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由表中可推知,B基因決定擬南芥花蕊的發(fā)生.如需對擬南芥的基因組進行測序,應測5條染色體.
(2)基因型為AaBb的擬南芥種群自交,F1中能分化出雌蕊的植株所占的比例為$\frac{3}{4}$.若讓F1植株繼續(xù)繁殖,預計群體中B基因的頻率將會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此時與親本相比,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為什么?是,因為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
(3)目前主要利用浸花轉基因法對擬南芥的性狀進行改良,主要流程如下:

從流程圖中可知,該育種方法選用了青霉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與傳統(tǒng)轉基因技術相比,浸花轉基因法不需要使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育種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請分析推斷并回答有關問題.

(1)請依次寫出圖中X、Y所代表的元素:N、P N.
(2)圖中大分子物質A的中文名稱是脫氧核糖核酸,其徹底水解產是磷酸、脫氧核糖、堿基.
(3)B具有多樣性,其原因從b的角度分析是:組成B的b種類、數目、排列排序不同.
(4)細胞結構Ⅰ因而加倍.細胞結構Ⅱ的名稱是著絲點斷裂糖被,在細胞中的存在部位是細胞膜的外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請分析下面三段材料后回答間題:
材料一:發(fā)源于中國本主的“中華蜜蜂”(簡稱“中蜂”),蜂蜜產量較低但營養(yǎng)均衡.而來源于意大利的蜜蜂(簡稱“意蜂”),蜂蜜產量較高但營養(yǎng)和口感較差,蜂農為了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選擇養(yǎng)殖意蜂.
材料二:意蜂能殺死中蜂蜂王,其原理是意蜂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蜂相仿,導致中蜂中的守衛(wèi)蜂無法識別,放其進入蜂巢.意蜂還會將對自己不造成嚴重危害的囊狀幼蟲病等一些新的傳染病帶給中蜂,造成中蜂大量死亡.
材料三:意蜂要在10℃以上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才能工作,其嗅覺靈敏度較低,不易發(fā)現那些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而這些植物只能依賴中蜂授粉.當中蜂被意蜂取代時,會令多種植物授粉受到影響.
(1)蜜蜂的集群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意蜂的“翅膀振動頻率”屬于物理信息.
(2)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蜜蜂屬于消費者.材料二中所涉及的生物種間關系有競爭和寄生.
(3)在60多年前,北京地區(qū)的農戶們大約擁有4萬群中蜂,右圖是意蜂引入后,中蜂λ值的變化曲線,則曲線中中蜂種群數量減少的區(qū)段是BD段,曲線上D點對應的中蜂種群數量最少.
(4)若意蜂的引入造成中蜂滅絕,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群落發(fā)生了演替,該演替的類型是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正常情況下,人精子的染色體數目為23條、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也為23條,則人受精卵的染色體數目應為( 。
A.23條B.46條C.69條D.92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組成細胞化合物及細胞有關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磷脂是組成高爾基體膜等生物膜的成分,原核細胞不含磷脂
B.植物根細胞從土壤中吸收N素時,需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質參與
C.分泌蛋白質從核糖體初步合成后,由囊泡運輸到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結構
D.核膜是細胞核的界膜,真核細胞的絕大多數遺傳信息貯存于細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