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亞硝酸酰(Cl一N=O)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可由NO和Cl2反應得到,化學方程式為2NO(g)+Cl2(g)=2ClNO(g).
(l)氮氧化物與懸浮在大氣中的海鹽粒子相互作用時會生成亞硝既板,涉及如下反應:
①2NO2(g)+NaCl(s)?NaNO3(s)+ClNO(g)△H1  K1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H2      K2
③2NO(g)+Cl2(g)?2ClNO(g)△H2      K3
△H3與△H3、△H2之間的關系式為△H3=2△H1-△H3;平衡常數(shù)K3=$\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2)已知幾種化學鍵的鍵能數(shù)據(jù)如表:
化學鍵NO中氮氧鍵Cl-Cl鍵Cl-N鍵N=O鍵
鍵能/KJ/mol630243a607
則:△H3+2a=289KJ/mol.
(3)在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Cl2(g),在不同溫度下測得c(ClNO)與t的關系如圖A所示.

①反應開始到10min時,平均反應速率v(Cl2)=0.05mol/(L•min);
②T2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
③NO的平衡轉化率為50%.
(4)在密閉容器中充入NO(g)和Cl2(g),改變外界條件[壓強、n(Cl2)/n(NO)、催化劑接觸面],NO的平衡轉化率變化如圖B所示.X代表壓強、$\frac{n(C{l}_{2})}{n(NO)}$.

分析 (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將①×2-②可得:2NO(g)+Cl2(g)?2ClNO(g),焓變?yōu)楸稊?shù)關系,而K為指數(shù)關系,以此計算K;
(2)2NO(g)+C12(g)?2C1NO(g)反應的△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
(3)①10min時c(ClNO)=1mol/L,根據(jù)v(ClNO)=$\frac{△c}{△t}$計算,再根據(jù)計量數(shù)的關系計算v(Cl2);
②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之比計算;
③NO的平衡轉化率=$\frac{轉化的物質的量}{起始的物質的量}$×100%;
(4)由圖可知,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NO的轉化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動,據(jù)此分析.

解答 解:(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將①×2-②可得:2NO(g)+Cl2(g)?2ClNO(g),該反應△H3=2△H1-△H2,則平衡常數(shù)K3=$\frac{{{K}_{1}}^{2}}{{K}_{2}}$,
故答案為:2△H1-△H2;$\frac{{{K}_{1}}^{2}}{{K}_{2}}$;
(2)2NO(g)+C12(g)?2C1NO(g)反應的△H3=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2×630+243)-(2a+2×607)=(289-2a)kJ/mol,
則:△H3+2a=289kJ/mol
故答案為:289;
(3)①10min時c(ClNO)=1mol/L,則v(ClNO)=$\frac{△c}{△t}$=$\frac{1mol/L}{10min}$=0.1mol/(L•min),由方程式可知,v(Cl2)=$\frac{1}{2}$v(ClNO)=0.05mol/(L•min);
故答案為:0.05;
②平衡時c(ClNO)=1mol/L,c(NO)=1mol/L,c(Cl2)=0.5mol/L,則反應2NO(g)+Cl2(g)?2ClNO(g)的K=$\frac{{1}^{2}}{{1}^{2}×0.5}$=2;
故答案為:2;
③NO的平衡轉化率=$\frac{轉化的物質的量}{起始的物質的量}$×100%=$\frac{1mol}{2mol}$×100%=50%;
故答案為:50%;
(4)由圖可知,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NO的轉化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已知:2NO(g)+Cl2(g)?2ClNO(g),增大壓強平衡向正方向移動,NO的轉化率增大;增大$\frac{n(C{l}_{2})}{n(NO)}$的值,NO的轉化率增大;增大催化劑接觸面,化學平衡不移動,NO的轉化率不變;
故答案為:壓強;$\frac{n(C{l}_{2})}{n(NO)}$.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影響因素、蓋斯定律的應用等知識點,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判斷及計算能力,注意注意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方法、以及圖象、數(shù)據(jù)的分析應用,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將Cu投入足量的FeCl3的水溶液中,兩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
(1)請用雙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2)當有0.3mol電子發(fā)生轉移時,發(fā)生反應的Cu的質量為9.6g.
(3)請將以上反應改寫為離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4)配平下列方程式:2FeCl2+1H2O2+2HCl-2FeCl3+2H2O
(5)高錳酸鉀和氫溴酸溶液可以發(fā)生下列反應: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若消耗15.8g氧化劑KMnO4,則被氧化的還原劑的質量是40.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氨氣的實驗中,正確的是( 。
A.
制NH3
B.
干燥NH3
C.
收集NH3
D.
吸收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A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變藍色 淀粉沒有水解
 B 用黃銅片在銅片上刻畫 銅片上有劃痕 銅的硬度比黃銅小
 C 用潔凈的鐵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實驗 火焰呈黃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D 向硅酸鈉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變渾濁 相同條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硅酸強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相關圖示及對應說法正確的是( 。
A.
裝置可用于除去NO氣體中的NO2雜質
B.
向圖裝置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變紅色,可以說明鐵還沒有發(fā)生吸氧腐蝕
C.
裝置用于灼燒碎海帶以證明海帶中存在I-
D.
圖中的E1可表示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對應反應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能正確表示基態(tài)氮原子的電子排布圖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藥廠在合成一種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時使用到中間體有機物M,圖為有機物M()的合成路線:

已知:①B是石油裂解的主要產物,其產量用于衡量化工發(fā)展的水平.
②R?-CHO+Rˊ-CH2COOR$\stackrel{CH_{3}CH_{2}ONa}{→}$
回答下列問題:
(1)E的化學名稱是乙酸苯甲酯;C的官能團名稱為羥基.
(2)反應條件①為Cl2、光照.
(3)C7H7C1→A的化學方程式為.A+D→E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酯化反應).
(4)F分子的結構簡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以及“尋找新的催化劑”研究性實驗,引起了化學探究小組的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鐵能否作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
 I.分別量取5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A、B 兩支試管中,向A試管中加入ag氧化鐵粉末,并分別在A、B兩支試管中插入帶火星木條,觀察現(xiàn)象.A試管中產生氣泡,帶火星木條復燃,B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
II.待A試管中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如此反復多次試驗,觀察現(xiàn)象.試管中均產生氣泡,帶火星木條均復燃
 III.將實驗 II中的剩余物小心過濾,并將所得濾渣進行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仍為ag./
 IV分別量取5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C、D 兩支試管中,向C試管中加入ag氧化鐵粉末,向D試管中加入ag二氧化錳粉末,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結論】(1)A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
(2)實驗 III證明:氧化鐵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后均沒有發(fā)生變化,可以作
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評價】實驗設計的目的是進行對比.
【實驗拓展】
查閱資料得知,CuO、CuSO4、豬肝、馬鈴薯等也可以做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
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C.
A.二氧化錳只能作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 
B.同一個化學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
C.催化劑的質量和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改變.
D.用作催化劑的物質不可能是其他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定鎂與硫酸反應的速率,在錐形瓶中加入0.7g鎂帶,按圖連接好裝置,從A中加入20.0mL0.5mol/LH2SO4.記錄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和相應的時間.實驗記錄如下:
 時間/s t 2t …
 活塞的位置/mL 25.6 36.0 …
(1)鎂與硫酸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g+2H+=Mg2++H2↑.
(2)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
(3)0~t時間段與t~2t時間段,化學反應速率快的是t~2t;原因是鎂與硫酸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4)用上述裝置探究Fe3+、Cu2+對雙氧水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所用試劑:5%H2O2、0.1mol/LFeCl3/0.2mol/L CuCl2,完成下表的實驗設計:
 實驗序號 雙氧水體積/mL 蒸餾水體積/mL 添加的物質
 1 10 0 
4mLFeCl3
 2 10 2 2mLCuCl2
①Fe3+、Cu2+在雙氧水分解過程中起催化作用;
②本實驗需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收集相同體積的氧氣所需時間;
③A中裝有10mL雙氧水,未減少誤差,加入其它物質的方法是連接分液漏斗前,直接加到錐形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