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 LH2O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NA
B.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鈉離子數(shù)為2NA
C.28gN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NA
D.1molMg與足量稀鹽酸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

分析 A、標況下,水為液體;
B、溶液體積不明確;
C、氮氣由氮原子構(gòu)成;
D、鎂與鹽酸反應后變?yōu)?2價.

解答 解:A、標況下,水為液體,不能根據(jù)氣體摩爾體積來計算,故A錯誤;
B、溶液體積不明確,故溶液中鈉離子的個數(shù)無法計算,故B錯誤;
C、氮氣由氮原子構(gòu)成,故28g氮氣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n=$\frac{m}{M}$=$\frac{28g}{14g/mol}$=2mol,即2NA個,故C錯誤;
D、鎂與鹽酸反應后變?yōu)?2價,故1mol鎂失去2mol電子,即2NA個,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有關(guān)計算,根據(jù)公式的運用和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來分析是解題關(guān)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用NaOH溶液滴定10mL鹽酸,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NaOH溶液和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單位:mol•L-1)分別為(  )
A.0.12,0.04B.0.04,0.12C.0.12,0.06D.0.03,0.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2A+B?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mol/(L•s)B.v(B)=0.3mol/(L•s)C.v(C)=0.3mol/(L•s)D.v(D)=1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氣體所含分子數(shù)最少的是( 。
A.9.0g C2H6B.標準狀況下5.6L 空氣
C.0.75mol N2D.3.01×1023 個臭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lmolH2O所放出的熱量.某學生想通過測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熱.他將50mL0.5mol/L的鹽酸與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燒杯間滿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2)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則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ㄌ睢捌蟆薄ⅰ捌 、“無影響”).
(3)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的鹽酸跟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溶液溫度升高度數(shù)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lmolH2O所放出的熱量,它與酸、堿的用量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定條件下,在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3H2$?_{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測得1min內(nèi),H2的物質(zhì)的量由3mol減少到1.2mol,則1min內(nèi)NH3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
A.0.6 mol•L-1•min-1B.0.9 mol•L-1•min-1
C.1.2 mol•L-1•min-1D.1.8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做法符合《食品衛(wèi)生法》的是( 。
A.用蘇丹紅做食品添加劑B.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C.用SO2熏制銀耳D.用小蘇打發(fā)酵面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0.8g某氣體含有3.01×1022個分子,該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為( 。
A.16 g•mol-1B.16 0g•mol-1C.64 g•mol-1D.8 g•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取pH均等于2的鹽酸和醋酸各100L,分別稀釋2倍后,再分別加入足量的鋅粉,在相同條件下充分反應,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A.醋酸與鋅粉反應放出的氫氣少
B.鹽酸和醋酸與鋅反應放出氫氣一樣多
C.醋酸與鋅反應速率大
D.鹽酸、醋酸與鋅反應的速率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