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利用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的是(  )
選項實驗結論
A濃硫酸CuKMnO4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B濃鹽酸MnO2FeBr2溶液變?yōu)辄S色氧化性:Cl2>Br2
C稀硫酸碳酸鈉C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CO2不與CaCl2溶液反應
D濃硫酸蔗糖溴水褪色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
A.AB.BC.CD.D

分析 A.二氧化硫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B.濃鹽酸與二氧化錳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氣;
C.碳酸酸性比鹽酸弱,二氧化碳與氯化鈣溶液不反應;
D.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濃硫酸表現出氧化性.

解答 解:A.二氧化硫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二氧化硫表現還原性,故A錯誤;
B.濃鹽酸與二氧化錳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氣,在不加熱條件下沒有氯氣生成,FeBr2溶液不變色,故B錯誤;
C.碳酸酸性比鹽酸弱,二氧化碳與氯化鈣溶液不反應,C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故C正確;
D.蔗糖被碳化,濃硫酸表現脫水性,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濃硫酸表現出氧化性,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酸性比較、氧化還原反應等,把握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中的反應為解答的關鍵,注意實驗操作的可行性、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從1897年英國首次使用氯氣對給水管網消毒以來,氯氣用于自來水消毒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仍然采用氯氣消毒法對自來水進行凈化、消毒.氯氣之所以長期用于自來水消毒,原因是( 。
A.氯氣有毒,可以毒死細菌、病毒
B.氯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可以熏死細菌、病毒
C.氯氣與水反應生成具有強氯化性的HClO,可以殺死細菌、病毒
D.氯氣用于自來水消毒沒有任何有毒物質殘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有機物的蒸氣完全燃燒時需要3倍于其體積的氧氣,產生2倍于其體積的CO2,該有機物可能是( 。
A.CH3CH3B.CH3CH2OHC.CH3CHO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已知A為淡黃色固體,T、R為兩種常見的用途很廣的金屬單質,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C是無色無味的氣體,H是白色沉淀,W溶液中加入KSCN出現血紅色.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DFe3O4  NNaAlO2
(2)B與E混和得到H并在潮濕空氣中變成M的過程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在空氣中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
H在潮濕空氣中變成M的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4Fe(OH)2+O2+2H2O═4Fe(OH)3
(3)按要求寫方程式:
B和R反應生成N的離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M→W的離子方程式:Fe(OH)3+3H+=Fe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硝酸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濃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濃硝酸與金屬反應不產生氫氣,而稀硝酸與金屬反應可置換出氫氣
C.因常溫下鋁和鐵不與濃硝酸反應,所以濃硝酸可盛放在鋁制或鐵制容器中
D.硝酸與金屬反應時,只表現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SO2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燃煤是產生SO2的主要原因.工業(yè)上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過程中產生的SO2轉化成硫酸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aCO3+2SO2+O2$\frac{\underline{\;高溫\;}}{\;}$2CaSO4+2CO2
(2)可用多種溶液做燃煤煙氣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別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當生成等物質的量NaHS03時,兩種吸收液體積比V(Na2SO3):V(NaOH)=1:2.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會失效,可將這種失效的溶液與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過程的離子方程式是Ca2++OH-+HSO3-=CaSO3↓+H2O.
(3)甲同學認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為此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如圖1,氣密性已檢驗):
已知:Na2SO3(固體)+H2SO4(濃)$\frac{\underline{\;\;△\;\;}}{\;}$Na2SO4+SO2↑+H2O,反應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認為B中白色沉淀是SO2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乙同學認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產生BaSO4的原因是:2A中產生的白霧是濃硫酸的酸霧,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②A中產生的SO2與裝置內空氣中的O2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為證明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學對甲同學的實驗裝置做了如下改動并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如圖2,氣密性已檢驗):反應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C試管中除了有氣泡外,未見其它現象;D中紅色褪去.
③試管B中試劑是飽和NaHSO3溶液;滴加濃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通入N2,一段時間后關閉彈簧夾.
④通過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液體,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 。
A.乙醇B.一氯甲烷C.溴苯D.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實驗結果與預測的現象不一致的是( 。
選項①中的物質②中的物質預測裝置中現象
ANO2蒸餾水試管充滿無色溶液
BSO2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逐漸變?yōu)榧t色
CNH3AlCl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DCl2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利用催化技術可將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轉變成CO2和N2,化學方程式如下:2NO+2CO$\stackrel{催化劑}{?}$2CO2+N2.某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NO和CO,測得不同時間的NO和CO的濃度如下表:
時間/s012345
c(NO)/×10-3 mol•L-11.000.450.250.150.100.10
c(CO)/×10-3 mol•L-13.603.052.852.752.702.70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υ(N2)=1.875×10-4mol•L-1•s-1
B.在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5
C.若將容積縮小為原來的一半,NO轉化率大于90%
D.使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單位時間CO和NO的處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