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做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甲同學認為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學認為除二氧化硫氣體外,還可能產生氫氣。為了驗證哪位同學的判斷正確,丙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鋅與濃硫酸共熱時產生的氣體為X,氣體發(fā)生裝置略去)。試回答:
(1)上述反應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認為還可能產生氫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學在安裝好裝置后,必須首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A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E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證明氣體X中含有氫氣的實驗現(xiàn)象是:C中:________,D中:________。如果去掉裝置B,還能否根據(jù)D中的現(xiàn)象判斷氣體X中有氫氣?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Zn+2H2SO4(濃)ZnSO4+SO2↑+2H2O 當Zn與濃硫酸反應時,濃硫酸濃度逐漸變小,Zn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H2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品紅溶液 檢驗SO2 濃硫酸 吸收水蒸氣 堿石灰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D中 黑色(CuO)粉末變成紅色(Cu) 白色粉末變成藍色 不能 因為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水蒸氣,會干擾H2的檢驗
【解析】(1)鋅和濃硫酸反應是二氧化硫、硫酸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H2SO4(濃)ZnSO4+SO2↑+2H2O (濃),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 Zn+2H2SO4(濃)ZnSO4+SO2↑+2H2O ;
(2)反應時濃H2SO4(濃)濃度逐漸變稀,Zn與稀H2SO4反應可產生H2,和硫酸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 當Zn與濃硫酸反應時,濃硫酸濃度逐漸變小,Zn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H2。
(3)裝置是氣體驗證食鹽,所以需要裝置氣密性完好,實驗開始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4)分析裝置圖可以知道,生成的氣體中有二氧化硫和氫氣,所以裝置A是驗證二氧化硫存在的裝置,選品紅溶液進行驗證;通過高錳酸鉀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通過裝置B中的濃硫酸除去水蒸氣,利用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蒸氣,所以利用裝置D中 的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的生成,為避免空氣中的水蒸氣影響D裝置中水的檢驗,裝置E中需要用堿石灰,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品紅溶液; 檢驗SO2;濃硫酸;吸收水蒸氣;堿石灰;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D中。
(5)證明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氫氣的現(xiàn)象,C裝置中黑色氧化銅變?yōu)榧t色銅,D裝置中白色硫酸銅變?yōu)樗{色,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黑色的CuO變成紅色的Cu,白色粉末變成藍色。去掉裝置B,高錳酸鉀溶液中的水蒸氣可能會使D中出現(xiàn)藍色,但不能根據(jù)此現(xiàn)象判斷氣體X中有氫氣。答案:不能 . 因為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水蒸氣,會干擾H2的檢驗。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I:已知:反應aA(g)+bB(g) cC(g),某溫度下,在 2 L 的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經(jīng)測定前4 s內v(C)=0.05 mol·L-1·s-1,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應分別在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密閉容器中進行,經(jīng)同一段時間后,測得三個容器中的反應速率分別為甲:v(A)=0.3 mol·L-1·s-1; 乙:v(B)=0.12 mol·L-1·s-1; 丙:v(C)=9.6 mol·L-1·min-1,則甲、乙、丙三個容器中反應速率由快到慢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Ⅱ: 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他在100 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氣體體積已折合成標準狀況),實驗記錄如表(累計值):
時間/min | 1 | 2 | 3 | 4 | 5 | 6 |
氫氣體積/mL | 50 | 120 | 224 | 392 | 472 | 502 |
(3)哪一時間段反應速率最大__(填0~1、1~2、2~3、3~4、4~5、5~6 min,下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應太激烈,為了減緩反應速率而又不減少產生氫氣的量,他在鹽酸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下列溶液,你認為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H3COONa B.NaNO3溶液 C.KCl溶液 D.Na2CO3溶液
Ⅲ:(5)下列說法可以證明H2(g)+I2(g)2HI(g)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H2的同時,生成n mol HI
B.一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兩個H—I鍵斷裂
C.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顏色不再變化
D.反應速率v(H2)=v(I2)=v(HI)
E.溫度和體積一定時,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
F.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解釋事實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 已知酸性:H2CO3>HClO>,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lO-+H2O+CO2=2HClO+
B. 碳酸氫鈣溶液與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出現(xiàn)白色沉淀: +Ca2++OH-=CaCO3↓+H2O
C. 向硫酸氫鈉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至沉淀完全:Ba2++2OH-+2H++=BaSO4↓+2H2O
D. 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H2O+CO2H2C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等物質的量的SO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SO2+OH﹣=HSO3﹣
B.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C.已知電離平衡常數(shù):H2CO3>HClO>HCO3﹣ ,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lO﹣+CO2+H2O=2HClO+CO32﹣
D.用銅做電極電解CuSO4溶液:2Cu2++2H2O 2Cu+O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探究過氧化氫酶量對酶促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對自變量的控制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實現(xiàn)。除了自變量和因變量外,本實驗中無關變量是(答出主要兩點)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驗證酶的專一性,在此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應如何改進(請寫出具體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本實驗裝置來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過氧化氫溶液相同濃度、相同體積的不同實驗組中加入大小相同不同數(shù)目的浸過肝臟研磨液的濾紙片,則幾個實驗組最終生成的氣體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條件下,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將2molM氣體和3molN氣體混合,發(fā)生下列反應:2M(g) + 3N(g)xQ(g) + 3R(g),該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2.4molR,并測得Q濃度為0.4 mol·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X值為2 B. 容器內壓強不變
C. 平衡時N的濃度為0.6mol/L D. M的轉化率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常溫下氯酸鉀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現(xiàn)按下圖進行氯氣的性質實驗.玻璃管內裝有分別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應一段時間后,對圖中指定部位顏色描述正確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
A | 黃綠色 | 橙色 | 藍色 | 白色 |
B | 無色 | 橙色 | 紫色 | 白色 |
C | 黃綠色 | 橙色 | 藍色 | 無色 |
D | 黃綠色 | 無色 | 紫色 | 白色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2O>NH3>SiH4;②氫元素與其他元素可形成共價化合物或離子化合物;③圖1所示實驗可證明元素的非金屬性:Cl>C>Si;④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A. 1項 B. 2項 C. 3項 D. 4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