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碳化學是指以含一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2、CO、CH4、CH3OH等)為初始反應物,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學。以CO2NH3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應可表示如下:

反應I:2NH3(g)+CO2(g)NH2COONH4(s) △H1=-159.47kJ/mol K1

反應II:NH2COONH4(s)CO(NH2)2(s)+H2O(g) △H2=+72.49kJ/mol K2

總反應:2NH3(g)+CO2(g)CO(NH2)2(s)+H2O(g) △H3 K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總反應的△H3=_______kJ/mol。該熱化學方程式的平衡常數(shù)K3=____________(K1、K2表示)

反應I一般在_________(填高溫低溫)情況下有利于該反應的進行。

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固定的密閉容器中按計量比進行反應I,下列不能說明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A.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B.容器內(nèi)氣體總壓強不再變化

C.2V(NH3)=V(CO2)

D.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環(huán)境為真空時,在一敞開容器(非密閉容器)中加入NH2COONH4固體,足夠長時間后,反應是否建立平衡狀態(tài)? ___________(填”)。

2在體積可變的恒壓(p)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CO2 與足量的碳,讓其發(fā)生反應:C(s)+ CO2(g)2CO(g) △H>0。平衡時,體系中氣體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①T℃時,在容器中若充入稀有氣體,v()___v()(“>”“<”“=”);若充入等體積的CO2 CO,平衡________移動(正向”“逆向”)

②650℃,CO2 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

已知:氣體分壓(P)=氣體總壓×體積分數(shù)。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平衡常數(shù),925℃時,Kp=_____________ (用含P的代數(shù)式表示)。

【答案】 -86.98 K1·K2 低溫 AC 25% 23.04P

【解析】(1)①反應Ⅰ2NH3(g)+CO2(g)NH2CO2NH4(s)H1=-159.47kJ/mol,反應ⅡNH2CO2NH4(s)CO(NH2)2(s)+H2O(g)H2=+72.49 kJ/mol,總反應:2NH3(g)+CO2(g)CO(NH2)2(s)+H2O(g)H3,由蓋斯定律總反應=反應I+反應Ⅱ,得到2NH3(g)+CO2(g)CO(NH2)2(s)+H2O(g) H3 =-86.98 kJ/mol,該熱化學方程式的平衡常數(shù)K3= K1·K2,故答案為:-86.98;K1·K2

②根據(jù)G=H-TS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反應IH0,S0,則在低溫下有利于該反應的進行,故答案為:低溫;

③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固定的密閉容器中按計量比進行反應I2NH3(g)+CO2(g)NH2COONH4(s)。A.只有反應物中含有氣體,氨氣和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始終變化,不能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錯誤;B.容器內(nèi)氣體總壓強不再變化,說明容器中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正確;C.根據(jù)方程式,V(NH3)=2V(CO2)表示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因此2V(NH3)=V(CO2),表示的正逆反應速率不等,不能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錯誤;D.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說明混合氣體的質量不變,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正確;故選AC

④環(huán)境為真空時,在一敞開容器(非密閉容器)中加入NH2COONH4固體,足夠長時間后,反應不能建立平衡狀態(tài),氨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始終為0分解反應會一直進行下去,直至反應完全,故答案為:否;

(2)T℃時,在容器中若充入稀有氣體,容器的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v()v();由圖可知,T℃時,反應達平衡后COCO2的體積分數(shù)都為50%即為平衡狀態(tài),T℃時,若充入等體積的CO2CO平衡不移動,故答案為:>;不;

②由圖可知,650℃時,反應達平衡后CO的體積分數(shù)為40%,設開始加入的二氧化碳為1mol,轉化了xmol,

則有 C(s)+CO2(g)2CO(g)

開始mol 1 0

轉化(mol x 2x

平衡(mol 1-x 2x

所以×100%=40%,解得x=0.25mol,則CO2的轉化率為×100%=25%,故答案為:25%

925℃時,CO的體積分數(shù)為96%,則CO2的體積分數(shù)都為4%,所以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p===23.04P,故答案為:23.04P。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指定反應的離于方程式正確的是

A. 向氯化鋁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 濃鹽酸與MnO2反應制取Cl2:MnO2+4HCl() Mn2++2Cl-+Cl2↑+2H2O

C. 酸性條件下,碘化鉀溶液露置于空氣中變質:4H++4I-+O2=2I2+2H2O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HCO3-+OH-=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黑灰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鋇(BaS),常用于制取氧化鋇等鋇鹽。

I.工業(yè)上常用如下方案測定黑灰中BaS含量:

步驟:準確稱取一定質量黑灰試樣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使黑灰充分溶解。

步驟2:過濾并洗滌殘留固體2~3次,將濾液、洗滌液合并后完全轉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步驟3:20.00mL步驟2中溶液于錐形瓶中再迅速加入10mL2%醋酸稀溶液及25.00mL 0.5mo1/L碘標準溶液(過量),充分振蕩,使BaS完全轉化為S

步驟4向錐形瓶中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0.1mol/L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標準溶液體積VmL(I2+2S2O32-=2I-+S4O62-)。

步驟5....

步驟6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黑灰中BaS含量。

1步驟2實驗中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500mL容量瓶、_______

2步驟4到達滴定終點時,滴定管中液面如圖所示,此時滴定管讀數(shù)為____mL。若盛裝Na2S2O3標準溶液的滴定管未潤洗,則所測得的BaS含量將會_______(偏高偏低"不變)。

3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步驟5應為_______________

II.氯化鋇可用于測定煤礦酸性礦井水中硫酸鹽的含量。

1酸性礦井水(主要含有H+Fe2+、SO42-)是煤層中夾雜的硫鐵礦(FeS2)被空氣中氧氣氧化所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2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鐵元素的存在對SO2含量(mg/L)的測定結果影響較大。請補充完整測定酸性礦井水中SO42-含量的實驗步驟:量取一定體積的酸性礦井水,________,根據(jù)采集的數(shù)據(jù)計算廢水中SO42-含量。

(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有:稀氨水30%雙氧水、1mol/LB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它可以發(fā)生反應的類型有(  )

①加成 ②消去 ③水解 ④酯化 ⑤氧化 ⑥加聚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工廠以丙烯、乙烯為原料進行化工生產(chǎn)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其中

A.反應與反應均是取代反應

B.反應與反應均是加成反應

C.反應中產(chǎn)物的結構簡式為CH2BrCH2CHClBr

D.反應、表明硫酸是乙烯與水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酯化反應也屬于加成反應

B.酯化反應中羧酸脫去羧基中的羥基,醇脫去羥基中的氫原子生成水

C.濃硫酸在酯化反應中只起催化劑的作用

D.欲使酯化反應生成的酯分離并提純,可以將酯蒸氣通過導管伸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上利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生產(chǎn)氯氣、燒堿和氫氣。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

(2)電解食鹽水的過程中,其中氧化劑為______,還原劑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共價化合物的是(

A.H2SNa2O2B.H2O2NH4Cl

C.NH3O2D.HNO3HCl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石墨烯鋰硫電池放電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電池反應為:2Li + nS=Li2Sn,有關該電池說法正確的是( )

A. 放電時,Li+ 向負極遷移

B. 電池工作時,正極可發(fā)生反應:2Li2S6+2Li++2e-=3Li2S4

C. 當外電路有2mol電子通過時,有1mol Li+通過陽離子交換膜

D. 該電池可以選用鹽酸作為電解質增強溶液導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