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組實驗來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學根據元素非金屬性與對應最高價含氧酸之間的關系,選用硫酸、鹽酸、CaCO3、Na2SO4溶液、Na2SiO3溶液中某些試劑,設計了如圖1裝置來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碳與硅的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的實驗研究;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裝置來驗證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A、B、C三處分別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濕潤的淀粉KI試紙、濕潤的紅色試紙.已知常溫下濃鹽酸與高錳酸鉀能反應生成氯氣.

根據圖1回答:
(1)寫出選用物質為:A鹽酸,C硅酸鈉溶液 
(2)燒瓶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CO2↑+H2O
(3)有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設計有明顯的不足,你認為不足之處為鹽酸易揮發(fā),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會混有氯化氫蒸氣,裝置中無除雜裝置.
根據圖2回答:
(4)根據乙同學的實驗原理可推測氯、溴、碘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順序為:Cl>Br>I
(5)B處的實驗現象是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6)B處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I-+Cl2?I2+2Cl-
(7)有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設計也有明顯的不足,你認為不足之處為通過B的氣體主要是Cl2,即不能說明氧化性Br2>I2

分析 根據圖1,可知,應該運用弱酸制強酸或較強酸制較弱酸的實驗原理,即用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與硅酸鈉反應制硅酸,觀察圖1,B為顆粒狀固體,則可判斷B為CaCO3,應用鹽酸(不用硫酸,因為硫酸無法與碳酸鈣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制取CO2.則A是鹽酸,B是碳酸鈣,C是硅酸鈉溶液,
(1)依據分析可知A為鹽酸,C為硅酸鈉溶液;
(2)燒瓶中是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
(3)鹽酸易揮發(fā)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會混有氯化氫蒸氣,裝置C中生成的硅酸沉淀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反應生成;
根據圖2,可知,應該運用非金屬單質之間的置換反應來判斷非金屬元素的強弱,
(4)氧化劑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
(5)氯氣在B處與KI反應生成單質碘,碘單質與淀粉作用會變成藍色;
(6)B處氯氣與KI反應生成碘單質;
(7)通過B處的氣體主要是氯氣,氯氣能氧化碘離子,不能證明氧化性Br2>I2

解答 解:(1)要比較碳和硅兩種元素的非金屬強弱,可以通過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合物的酸性強弱來判斷,即可用較強酸制備較弱酸,因此可考慮把CO2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硅酸沉淀生成.觀察圖1,B為顆粒狀固體,則可判斷B為CaCO3,應用鹽酸(不用硫酸,因為硫酸無法與碳酸鈣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制取CO2.則A是鹽酸,B是碳酸鈣,C是硅酸鈉溶液.
故答案為:鹽酸;硅酸鈉溶液;
(2)燒瓶中應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因為碳酸鈣難溶于水,要寫分子式,鹽酸是強酸,要寫成離子,因此燒瓶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
故答案為:CaCO3+2H+=Ca2++CO2↑+H2O;
(3)B中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由于反應中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可能是揮發(fā)出的鹽酸溶于水與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沉淀,所以會對二氧化碳與硅酸鈉的反應產生干擾,裝置中缺少除雜裝置,
故答案為:鹽酸易揮發(fā),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會混有氯化氫蒸氣,裝置中無除雜裝置;
根據圖2回答:
(4)由圖2,A、B、C三處分別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濕潤的淀粉KI試紙、濕潤的紅色試紙,根據題意,濃鹽酸與高錳酸鉀反應會生成氯氣,氯氣通過A處的溴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溴單質,然后氯氣經過B處會與KI反應生成I2,由此可知,驗證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的實驗原理是:強氧化劑生成弱氧化劑 或活潑的非金屬單質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溴、碘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順序為Cl>Br>I,
故答案為:Cl>Br>I;
(5)氯氣在B處與KI反應生成單質碘,碘單質與淀粉作用會變成藍色,即B處的實驗現象是: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故答案為: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6)B處氯氣與K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l2+2KI═2Cl-+I2,其離子方程式是:2I-+Cl2?I2+2Cl-
故答案為:2I-+Cl2?I2+2Cl-;
(7)通過B處的氣體主要是氯氣,氯氣能氧化碘離子,所以淀粉KI試紙變藍色,是因為B處氯氣通過濕潤的淀粉KI試紙,氯氣與KI反應Cl2+2KI═2Cl-+I2,生成碘單質,所以不能證明Br2>I2,
故答案為:通過B的氣體主要是Cl2,即不能說明氧化性Br2>I2

點評 本題將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與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的實驗設計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有一定的難度,注意實驗設計的原理和方法,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物質中,既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能與稀硫酸反應,還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是(  )
①Al2O3     ②(NH42CO3      ③甘氨酸 ()  ④     ⑤葡萄糖     ⑥乙酰水楊酸鈉.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1.A、B、C、D四種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焰色反應呈黃色;B元素的離子結構和Ne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排布;7.8gB的氫氧化物恰好能與100mL3mol/L鹽酸完全反應;B原子核中質子數比中子數少1個;H2在C單質中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
D元素原子的電子層結構里,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根據上述條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它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為Cl2O7
(2)A是鈉元素,B是鋁元素,D是氧元素.(寫元素名稱)
(3)B與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寫出該化合物與A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4)C元素的單質有毒,可用A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人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中含量最多且又不是屬于有機物的是( 。
A.無機鹽B.油脂C.D.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表面會變黃,最終變成褐色,這種現象在食品科學上通常稱為“褐變”.關于蘋果褐變的原因有以下兩種說法:
A.蘋果中的Fe2+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了Fe3+
B.蘋果中的酚類物質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
究竟哪種說法正確,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進行了探究.
實驗用品:蘋果、濃度均為0.1mol•L-1的鹽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餾水.
(1)探究1: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論
在“褐變”后的蘋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說法A不正確
(2)探究2:
【查閱文獻】
Ⅰ.蘋果中含有多種酚和酚氧化酶,蘋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溫度為35℃左右、活性pH約為5.5-7.5.
Ⅱ.酚類物質遇FeCl3溶液常發(fā)生顯色反應而呈現一定顏色,如苯酚顯紫色,對苯二酚顯綠色,甲基苯酚顯藍色.
該小組將剛削皮的蘋果切成七塊,分別進行如下實驗.請?zhí)顚懴卤碇邢鄳慕Y論:
序號實驗步驟現象結論
在一塊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表面變?yōu)榫G色
再取兩塊,一塊放置于空氣中,另一塊迅速浸入經過去氧的蒸餾水中.前者表面逐漸褐變,后者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明顯變化.
蘋果褐變與有關
另兩塊分別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鹽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氣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兩塊均無明顯變化.蘋果褐變與酚氧化酶的活性有關
最后兩塊分別立刻放入濃度均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氣中.前者經過一段時間表面逐漸褐變,后者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明顯變化.亞硫酸鈉溶液能阻止蘋果褐變
(3)問題分析:
Ⅰ、常溫下,濃度均為0.1mol•L -1 NaHCO3溶液略顯堿性,而NaHSO3溶液卻略顯酸性. NaHSO3溶液略顯酸性是因為亞硫酸氫離子電離大于水解.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卻能阻止蘋果褐變,結合離子方程式分析原因:亞硫酸鈉的還原性比酚強,消耗了氧氣,保護了酚;2SO32-+O2═2SO42-,
Ⅲ、對探究2中的試驗③所得結論作進一步解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般情況下,σ鍵比π鍵重疊程度大,形成的共價鍵更強
B.兩個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時,最多有一個σ鍵
C.氣體單質分子中,一定有σ鍵,可能有π鍵
D.雜化軌道只用于形成σ鍵或者用來容納未參與成鍵的孤電子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巴豆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CH-COOH.現有下列物質,試根據巴豆酸的結構特點,判斷在一定條件下,能與巴豆酸反應的物質是(  )
①氯化氫、阡逅、奂儔A溶液 ④2-丁醇      ⑤酸性KMnO4溶液.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科研、生產和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用乙醚從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B.由青蒿素()合成雙氫青蒿素()的反應
C.空氣凈化器過濾凈化空氣D.消毒柜通電產生臭氧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太陽能的開發(fā)利用在新能源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片在加工時,一般摻雜微量的銅、锎、硼、鎵、硒等.回答下列問題:
(1)二價銅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9.已知高溫下Cu2O比CuO更穩(wěn)定,試從銅原子核外電子結構變化角度解釋:亞銅離子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亞銅離子核外電子處于穩(wěn)定的全充滿狀態(tài).
(2)如圖是銅的某種氧化物的晶胞結構示意圖,可確定該晶胞中陰離子的個數為4.
(3)往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離子.已知NF3與NH3的空間構型都是三角錐形,但NF3不易與Cu2+形成配離子,其原因是F的電負性比N大,N-F成鍵電子對偏向F,導致NF3中氮原子核對其孤電子對的吸引能力增強,難以形成配位鍵.
(4)銅與類鹵素(SCN)2反應生成Cu(SCN)2,1mol(SCN)2中含有π鍵的數目為4NA.類鹵素(SCN)2對應的酸有兩種,理論上硫氰酸(H-S-C≡N)的沸點低于異硫氰酸(H-N=C=S)的沸點,其原因是異硫氰酸分子間可形成氫鍵,而硫氰酸不能
(5)硼元素具有缺電子性,其化合物可與具有孤電子對的分子或離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與NH3反應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B與N之間形成配位鍵,氮原子提供孤電子對.
(6)六方氮化硼晶體結構與石墨晶體相似,層間相互作用為分子間作用力.六方氮化硼在高溫高壓下,可以轉化為立方氮化硼,其結構和硬度都與金剛石相似,晶胞邊長為361.5pm,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frac{25×4}{(365.1×1{0}^{-10})^{3}{N}_{A}}$g/cm3.(只要求列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