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氯化物在工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中應用都非常廣泛.某學習小組為探究一些實用性很強的氯化物,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料查詢與具體實驗.
(1)用于制造電池的原材料二氯亞砜(SOCl2),是一種液態(tài)化合物,沸點為77℃.在盛10mL水的錐形瓶中小心滴加8~10滴SOCl2可觀察到劇烈反應,液面上形成白霧,并逸出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可使沾有品紅試液的濾紙褪色.輕輕振蕩錐形瓶,待白霧消失后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析出.室溫下,小組某同學取2.38g SOCl2與水發(fā)生上述反應,測得放出熱量為17.88kJ.根據(jù)以上實驗,寫出SOCl2與水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2)低溫蒸干AlCl3溶液得到固體的主要成分是;小組某同學想制取無水AlCl3固體,他提出可以用AlCl36H2O與SOCl2混合后共熱來制取無水AlCl3固體,你認為可行嗎?請說明原因 .
(3)TiO2是一種非常好的催化劑.某同學通過查閱資料顯示:TiCl4水解程度很大,可以用于TiO2的制備,制備時加入大量的水,同時加熱,促進水解趨于完全,所得TiO2xH2O經(jīng)焙燒得TiO2 . 請寫出TiCl4水解的化學方程式
(4)某同學利用NaCl溶液設計實驗驗證Fe在原電池反應中的生成物,使用Cu電極、Fe電極、經(jīng)過酸化的3%NaCl溶液,組成原電池裝置,實驗結束后,該同學往Fe電極區(qū)滴入2滴黃色鐵氰化鉀溶液,現(xiàn)象是: .
【答案】
(1)SOCl2(l)+H2O(l)═SO2(g)+2HCl(g)△H=﹣894kJ/mol
(2)Al(OH)3;AlCl3溶液易發(fā)生水解,AlCl3?6H2O與SOCl2混合后共熱,SOCl2與AlCl3?6H2O中的結晶水作用,生成無水AlCl3及SO2和HCl氣體
(3)TiCl4+(2+x)H2O?TiO2?xH2O↓+4HCl
(4)生成帶有特征藍色的鐵氰化亞鐵沉淀
【解析】解:(1)SOCl2是一種液態(tài)化合物,與水發(fā)生劇烈的非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兩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兩種氣體應該為氯化氫和二氧化硫,反應的方程式為SOCl2+H2O=2HCl↑+SO2↑,2.38g SOCl2與水發(fā)生上述反應,物質的量= =0.02mol,測得放出熱量為17.88kJ,1molSOCl2與水發(fā)生上述反應放熱894KJ,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SOCl2(l)+H2O(l)═SO2(g)+2HCl(g)△H=﹣894 kJ/mol.
所以答案是:+H2O(l)═SO2(g)+2HCl(g)△H=﹣894 kJ/mol;
(2.)低溫蒸干AlCl3溶液,氯化鋁水解生成氫氧化鋁和鹽酸,AlCl3+3H2OAl(OH)3+3HCl,蒸發(fā)過程中HCl揮發(fā),促進水解正向進行得到固體的主要成分是水解產(chǎn)物氫氧化鋁,低溫蒸干AlCl3溶液得到固體的主要成分,SOCl2與水反應生成的氯化氫會對氯化鋁水解起到抑制作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Cl2+H2O=2HCl↑+SO2↑,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無水AlCl3 , 使SOCl2與AlCl36H20混合并加熱,可得到無水AlCl3 , SOCl2與水反應生成的氯化氫會對氯化鋁水解起到抑制作用,
所以答案是:Al(OH)3 , AlCl3溶液易發(fā)生水解,AlCl36H2O與SOCl2混合后共熱,SOCl2與AlCl36H2O中的結晶水作用,生成無水AlCl3及SO2和HCl氣體;
(3.)在加熱的條件下,TiCl4水解得TiO2xH2O和HCl,反應方程式為:TiCl4+(x+2)H2O TiO2xH2O↓+4HCl↑,所以答案是:TiCl4+(x+2)H2O TiO2xH2O↓+4HCl↑;
(4.)使用Cu電極、Fe電極、經(jīng)過酸化的3%NaCl溶液,組成原電池裝置,金屬鐵是負極,發(fā)生電極反應:Fe﹣2e﹣=Fe2+;滴入2滴黃色K3[Fe(CN)6](鐵氰化鉀)溶液時,發(fā)生反應:3Fe2++2[Fe(CN)6]3﹣=Fe3[Fe(CN)6]2↓,產(chǎn)生藍色沉淀,所以答案是:生成帶有特征藍色的鐵氰化亞鐵沉淀;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軌道焊接常用到鋁熱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鋁熱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儀器 A 的名稱為_______。
(2)寫出工業(yè)上制取金屬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點燃鎂條引發(fā)反應,在反應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類型是_______。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4)寫出該鋁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用單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_______。
(5)鋁熱反應中放出大量的熱,有黑色熔融物落入沙中。學習小組推測黑色熔融物中除了含有鐵和氧化鋁,還含有鋁和氧化鐵,實驗驗證如下:
Ⅰ. 向冷卻后的黑色固體中加入 NaOH 溶液,觀察到有氣體產(chǎn)生。實驗結論:黑色固體中含有鋁。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
Ⅱ.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固體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向所得溶液中滴入幾滴 0.01 mol·L- 1 KSCN 溶液,溶液不變色。實驗結論:黑色固體中不含氧化鐵。
你認為實驗結論是否合理?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框圖中的物質均為中學化學常見物質。已知A、B、C均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A、B分別通入品紅溶液中,紅色均褪去;B、C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B使溶液先變紅后褪色,C使溶液顯藍色;H為無色氣體,I為紅棕色氣體。反應①需要有水參加,反應②有大量白煙生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2CO3溶液吸收I生成CO2,若9.2gI和Na2CO3溶液完全反應時轉移0.1mol電子,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醇(CH3OH)燃料電池工作的示意圖,其中A、B、D均為石墨電極,C為銅電極.工作一段時間后,斷開K,此時A、B兩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相同.
(1)甲中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2)乙中A極電極反應式為 , A極析出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
(3)丙裝置溶液中C極的質量變化為 . 若在丙裝置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進行上述實驗,D極附近能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下,將0.10 mol·L-1鹽酸逐滴滴入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溶液中pH和pOH隨加入鹽酸體積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pOH= -lg c(OH-)。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M點所示溶液c(NH4+)+c(NH3·H2O)= c(Cl-)
B. N點所示溶液中:c(NH4+)>c(Cl-)
C. Q點所示消耗鹽酸的體積等于氨水的體積
D. M點和N點所示溶液中水的離子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T℃下,分別在三個容積為10L的恒容絕熱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CO(g)+SO2(g)S(g)+2CO2(g) ΔH>0,測得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容器 | 起始時物質的量/mol | 平衡時CO2(g)的物質的量/mol | |||
CO(g) | SO2(g) | S(g) | CO2(g) | ||
甲 | 1 | 0.5 | 0.5 | 0 | a |
乙 | 1 | 0.5 | 0 | 0 | 0.8 |
丙 | 2 | 1 | 0 | 0 | b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其他條件不變,容器乙達到平衡后,再充入體系中四種氣體各1mol,平衡逆向移動
B. b=1.6
C. 平衡常數(shù):K甲>K乙
D. 其他條件不變,向容器甲再充入1mol CO,平衡常數(shù)(K)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裝置就用于實驗室制取NH3 , 并用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氣制氫氧化鋁,最后回收氯化銨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吸收NH3制取Al(OH)3
B.
在不斷攪拌下分離Al(OH)3和NH4Cl溶液
C.
制取NH3
D.
蒸干NH4Cl溶液并灼燒制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陰極上都是發(fā)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
B.用惰性電極電解Na2SO4溶液,陰陽兩極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C.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NaCl溶液,若有1 mol電子轉移,則生成1mol NaOH
D.鍍層破損后,鍍錫鐵板比鍍鋅鐵板更耐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