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化學反應是一個由斷裂舊化學鍵吸熱和形成新化學鍵放熱兩個相反的過程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在舊鍵斷裂和新鍵形成的過程中一般認為存在著一個臨界的過渡狀態(tài).化學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叫做反應熱.在恒壓條件下,它等于反應前后體系的焓變,用符號△H表示.試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如圖Ⅰ所示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由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熱△H=-234 kJ•mol-1.若加入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達到過渡態(tài)所需的能量(如使圖Ⅰ中E1和E2的值減小)但對反應物和生成物本身的能量和狀態(tài)無影響,則△H的值將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如圖Ⅱ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生成氫化物時的焓變數(shù)據(jù),根據(jù)焓變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b代表Se元素.上述氫化物中穩(wěn)定性最強的是H2O(填“化學式”,下同),氫化物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H2O>H2Te>H2Se>H2S;
(3)已知: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放出的熱量是5.0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HCl溶液時,放出的熱量為2.2kJ.則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SO42-(aq)+Ba2+(aq)=BaSO4(s)△H=-15 kJ•mol-1;
(4)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由此可知,在等溫下蒸發(fā)54g液態(tài)水需吸收132kJ的熱量.

分析 (1)由圖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應生成CO2和NO放出熱量234kJ;加入催化劑能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但是不改變反應物的總能量和生成物的總能量;
(2)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與生成1mol氫化物時的△H的關系為: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屬性越強,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越容易,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而根據(jù)熱力學,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a、b、c、d依次為H2Te、H2Se、H2S、H2O,據(jù)此解答即可;
(3)向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反應涉及的離子方程式有Ba2+(aq)+SO42-(aq)=BaSO4(s),H+(aq)+OH-(aq)=H20(l),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HCl溶液時,反應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H+(aq)+OH-(aq)=H20(l),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aq)+SO42-(aq)=BaSO4(s),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解答;
(4)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即可.

解答 解:(1)由圖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應生成CO2和NO放出熱量=368-134=234kJ,加入催化劑能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則E1和E2都減小,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物的總能量和生成物的總能量之差,即反應熱不改變,所以催化劑對反應熱無影響,故答案為:-234 kJ•mol-1;不變;
(2)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與生成1mol氫化物時的△H的關系為: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屬性越強,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越容易,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而根據(jù)熱力學,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a、b、c、d依次為H2Te、H2Se、H2S、H2O,由于水中存在氫鍵,故水的沸點最高,故答案為:Se;H2O;H2O>H2Te>H2Se>H2S;
(3)100mL 0.4mol•L-1 Ba(OH)2的物質的量為0.04mol,向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反應涉及的離子方程式有Ba2+(aq)+SO42-(aq)=BaSO4(s),H+(aq)+OH-(aq)=H20(l),100mL 0.4mol•L-1 HCl的物質的量為0.04mol,反應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H+(aq)+OH-(aq)=H20(l),根據(jù)放出的熱量為2.2kJ,
可知H+(aq)+OH-(aq)=H20(l)△H=-$\frac{2.2kJ}{0.04mol}$=-55kJ•mol-1,
設Ba2+(aq)+SO42-(aq)=BaSO4(s)△H=-QkJ•mol-1,
則0.04Q+0.08mol×55kJ•mol-1=5.0kJ,解之得Q=15,
所以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Ba2+(aq)+SO42-(aq)=BaSO4(s)△H=-15kJ•mol-1,
故答案為:BSO42-(aq)+Ba2+(aq)=BaSO4(s)△H=-15 kJ•mol-1;
(或寫成:Na2SO4(aq)+BaCl2(aq)=BaSO4(s)+2NaCl(aq)△H=-15 kJ•mol-1 )
(4)①2H2(g)+O2(g)═2H2O(g)△H=-483.6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l)的△H=-285.8kJ•mol-1,
依據(jù)蓋斯定律計算①-②×2得到:2H2O(l)═2H2O(g)△H=88KJ/mol;
H2O(l)═H2O(g)△H=44KJ/mol;
蒸發(fā)54g液態(tài)水物質的量=$\frac{54g}{18g/mol}$=3mol,需吸收的熱量3mol×44KJ/mol=132kJ,故答案為:132.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圖象分析、蓋斯定律的應用、元素周期律的應用等,綜合性較強,有一定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且反應前后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的是( 。
A.氫氧化鉀與硫酸的反應
B.高溫條件下鋁與氧化鐵的反應
C.高溫條件下碳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D.Ba(0H)2•8H20晶體與NH4C1固體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  )
A.過氧化氫的電子式為   B.1,3-二甲基丁烷
C.Na+的結構示意圖為     D.乙烯的結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工業(yè)合成氨中常采用下列措施,其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A.使用鐵觸媒B.提高壓強C.將氨液化分離D.增大N2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幾種微粒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則可說明( 。
A.核外電子數(shù)一定相等B.一定是同一元素
C.彼此之間一定是同位素D.可能是同一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1L0.5mol•L-1NH4Cl溶液與1L0.25mol•L-1NH4Cl溶液中NH4+物質的量之比為2:1
B.100g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8.4mol/L,用水稀釋到物質的量濃度為9.8mol/L,需要水100g.
C.標準狀況下,22.4LCH3Cl和CHCl3的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碳原子個數(shù)一定為NA
D.在2Na2O2+2CO2=2Na2CO3+O2反應中,每生成16g氧氣,則轉移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可用來鑒別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組試劑是( 。
A.氯化鐵溶液,溴水B.碳酸鈉溶液,溴水
C.高錳酸鉀酸性溶液,溴水D.高錳酸鉀酸性溶液,氯化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碘在不同狀態(tài)下(固態(tài)或氣態(tài))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H2(g)+I2(?)═2HI(g);△H=-9.48kJ•mol-1
②H2(g)+I2(?)═2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②的反應物總能量比①的反應物總能量低
B.①中的I2為固態(tài),②中的I2為氣態(tài)
C.①的產物比②的產物熱穩(wěn)定性更好
D.1mol固態(tài)碘升華時將吸熱17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近期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各國肆虐,嚴重威脅了非洲人民的生命.在此期間,環(huán)境消毒是極其關鍵的,常常噴灑一種名為“84”的消毒液,其有效成分為NaClO.下列有關“84”消毒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aClO屬于共價化合物
B.“84”消毒液在空氣中久置會變質
C.1L 0.1mol?L-1NaClO溶液中ClO-的數(shù)目為0.1NA
D.ClO-與Ca2+、Fe2+、Al3+ 能大量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