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其反應原理為:N2(g)+3H2(g)?2NH3(g),一種工業(yè)合成氨,進而合成尿素的簡易流程圖如下:

(1)步驟II中制氫氣原理如下:
CH4(g)+H2O(g)?CO(g)+3H2(g)   CO(g)+H2O(g)?CO2(g)+H2(g)
恒容容器中,對于以上反應,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ac.
a.升高溫度  b.充入He   c.加入催化劑   d.降低壓強
(2)天然氣中的H2S雜質常用氨水吸收,產物為NH4HS,一定條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氣,得到單質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寫出再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4HS+O2 $\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2NH3•H2O+2S↓.
(3)CO2和H2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可合成CH3CH2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CH3CH2OH+3H2O.以CH3CH2OH、空氣、氫氧化鉀溶液為原料,石墨為電極可構成然料電池,該電池中負極上的電極反應式是:CH3CH2OH-12e-+16OH-═2CO32-+11H2O.
(4)已知CO2+2NH3$\stackrel{一定條件}{→}$ CO(NH22+H2O,若合成尿素的流程中轉化率為80%時,100噸甲烷為原料能夠合成400噸尿素.

分析 (1)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判斷,一般增大濃度、增大壓強、升高溫度,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
(2)根據(jù)元素守恒和電子得失守恒寫出化學方程式;
(3)根據(jù)元素守恒及題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在CH3CH2OH、空氣、氫氧化鉀溶液為原料,石墨為電極可構成然料電池中,負極上CH3CH2OH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可寫出電極反應式;
(4)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利用元素守恒,可計算出尿素的質量.

解答 解:(1)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可知,升高溫度和加入催化劑都可以增加反應速率,充入氦氣各物質的濃度沒變,所以反應速率不變,減小壓強反應速率減小,
故答案為:ac;
(2)根據(jù)元素守恒及題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可知化學方程式為:2NH4HS+O2 $\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2NH3•H2O+2S↓,
故答案為:2NH4HS+O2 $\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2NH3•H2O+2S↓;
(3)根據(jù)元素守恒及題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CH3CH2OH+3H2O,在CH3CH2OH、空氣、氫氧化鉀溶液為原料,石墨為電極可構成燃料電池中,負極上CH3CH2OH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可寫出電極反應式為CH3CH2OH-12e-+16OH-═2CO32-+11 H2O,
故答案為: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CH3CH2OH+3H2O;CH3CH2OH-12e-+16OH-═2CO32-+11 H2O;
(4)根據(jù)元素守恒及題中的反(5)根據(jù)化學方程式CH4(g)+H2O(g)?CO(g)+3H2(g) 和 CO(g)+H2O(g)?CO2(g)+H2(g),CO2+2NH3 $\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CO(NH22+H2O,及元素守恒可知CH4~4H2 ~$\frac{8}{3}$NH3~$\frac{4}{3}$CO(NH22,
根據(jù)CH4~4H2 ~$\frac{8}{3}$NH3~$\frac{4}{3}$CO(NH22
  16                   80
  100t×80%                               xt
x=$\frac{80×100×80%}{16}$t=400t
故答案為:400.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知識,有一定的綜合性,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實驗:①0.1mol/L AgNO3溶液和0.1mol/L NaCl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濁液a,過濾得到濾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濾液b中滴加0.1mol/L KI溶液,出現(xiàn)渾濁;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 KI溶液,沉淀變?yōu)辄S色.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濁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濾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顏色變化說明AgCl轉化為AgI
D.實驗可以證明AgI比AgCl更難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正丁醛是一種化工原料.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合成正丁醛.
Na2Cr2O7H2SO4加熱
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CH3CH2CH2CH2OH$\frac{\underline{\;\;\;Na_{2}Cr_{2}O_{7}\;\;\;}}{H_{2}SO_{4}加熱}$ CH3CH2CH2CHO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表:
沸點/℃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實驗步驟如下:
將6.0gNa2Cr2O7放入100mL燒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緩慢加入5mL濃硫酸,將所得溶液小心轉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幾粒沸石,加熱.當有蒸汽出現(xiàn)時,開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過程中保持反應溫度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餾分.將餾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有機層干燥后蒸餾,收集75-77℃餾分,產量2.4g.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能否將Na2Cr2O7溶液加到濃硫酸中,說明理由不能,濃硫酸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熱,容易濺出傷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若加熱后發(fā)現(xiàn)未加沸石,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是冷卻后補加.
(3)裝置圖中,D儀器的名稱是滴液漏斗,B儀器的名稱是直形冷凝管,冷水從下進.(填上或下)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b(填正確答案標號).
a.潤濕   b.檢漏      c.干燥        d.標定
(5)將正丁醛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層時,水在下 層(填“上”或“下”)
(6)本實驗中,正丁醛的產率為62.5%.
(7)反應溫度應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證正丁醛及時蒸出,又可盡量避免其被進一步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25℃時,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NH42SO4,其中水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順序(用序號填空):④>①>②>③.
(2)LiH可作飛船的燃料,已知下列反應:
①2Li(s)+H2(g)=2LiH(s)△H=-182kJ•mol-1
②2H2(g)+O2(g)═2H2O(1)△H=-572kJ•mol-1;
③4Li(s)+O2(g)═2Li2O(s)△H=-1196kJ•mol-1
試寫出LiH在O2中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2LiH(s)+O2(g)═Li2O(S)+H2O(l)△H=-702 kJ•mol.
(3)2Al+Fe2O3$\underline{\underline{高溫}}$2Fe+Al2O3反應的△S=0(選填“>”“<”或“=”),在高溫下,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填“能”或“不能”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龍海實驗學校初三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部分固定裝置已略去)制備氮化鈣,并探究其化學式(實驗式).

(1)按圖連接好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活塞k,將末端導管插入試管A的水中,用酒精燈微熱硬玻璃管,若導管末端有氣泡冒出,撤去酒精燈冷卻后,在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則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反應過程中末端導管必須插入試管A 的水中,目的是防止空氣中的氧氣通過末端導管進入實驗裝置,生成氧化鈣,引入雜質
(3)制備氮化鈣的操作步驟是:
①打開活塞k并通入N2;
②點燃酒精燈,進行反應;
③反應結束后
④拆除裝置,取出產物.
(4)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空硬玻璃管質量m0/g硬玻璃管與鈣的質量m1/g硬玻璃管與產物的質量m2/g
114.8120.8122.2
①計算得到化學式(實驗式)CaxN2,其中x=3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如上計算得到的x3<3(填寫“>”、“=”、“<”),判斷依據(jù)
是:因為鈣的總量不變,含有氧化鈣的氮化鈣總質量增大,鈣與氮(不純)元素的質量比減小,其個數(shù)比也變小,所以x值會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y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減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氣中的排放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

(1)圖1是1mol NO2氣體和1mol CO氣體反應生成CO2氣體和NO氣體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O2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已知:N2 (g)+2NO2 (g)?4NO(g)△H=+292.3kJ•mol-1,
則反應:2NO(g)+2CO(g)?N2(g)+2CO2(g) 的△H=-760.3kJ•mol-1
(2)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5mol O2發(fā)生反應:4NO2(g)+O2(g)?2N2O5(g);已知體系中n(NO2)隨時間變化如表:
t(s)050010001500
n(NO2)(mol)2013.9610.0810.08
①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2}({N}_{2}{O}_{5})}{{c}^{4}(N{O}_{2})•c({O}_{2})}$,已知:K3000C>K3500C,則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②反應達到平衡后,NO2的轉化率為49.6%,若要增大NO2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D
A.降低溫度      B.充入氦氣,使體系壓強增大
C.再充入NO2    D.再充入4mol NO2和1mol O2
③圖2中表示N2O5的濃度的變化曲線是c,用O2表示從0~500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1.51×10-3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用銅和硫酸為原料多種方法制取硫酸銅.制備方法如下.
方法一:
(1)濃硫酸試劑瓶上適合貼上的標簽是D (填“序號”).

(2)甲同學取6.4g銅片和10mL l8mol•L-1濃硫酸,放在試管中共熱時發(fā)現(xiàn),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后得到藍色溶液和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同時發(fā)現(xiàn)在試管底部有一些灰白色固體.
①銅跟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直到最后反應完畢,發(fā)現(xiàn)試管中還有銅片剩余.甲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反應后溶液中還有硫酸剩余.他這樣認為的理由是加熱條件下,Cu和濃硫酸反應但和稀硫酸不反應.
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反應后溶液中硫酸的存在:取反應后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如果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離子,則含有稀硫酸
③甲同學為了驗證其中灰白色固體的主要成分.設計下列實驗:
實驗步驟:傾倒掉上層液體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體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振蕩.
實驗現(xiàn)象:溶液變藍色;
實驗結論:所得白色固體的化學式為CuSO4
方法二:
(3)乙同學認為甲設計的實驗方案不好,他自己設計的思路是:先將銅粉在空氣中灼燒轉化成氧化銅,再將氧化銅溶解于稀硫酸.對比甲的方案,你認為乙同學方案的優(yōu)點是
①不產生污染環(huán)境的氣體,②硫酸用量少.
(4)丙同學在一個燒杯中加入銅粉,倒入稀硫酸,在加入雙氧水,發(fā)現(xiàn)溶液變藍色,請寫出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H2O2+H+=Cu2++2H2O.
(5)從硫酸銅稀溶液得到藍礬的實驗操作步驟是: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物質中,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是(  )
A.纖維素B.淀粉C.葡萄糖D.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變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學能與熱能相互轉化的是( 。
A.鋁熱反應B.干冰氣化C.燃放爆竹D.Zn粉與鹽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