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常溫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某物質的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mol/L,若a>7時,則該溶液的pH一定為14-a
B.某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S2-、HS-、OH-、Na+、H+,則離子濃度一定是c(Na+)>c(S2-)>c(OH-)>c(HS-)>c(H+
C.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與 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則反應后的混合液:c(R2-)+c(HR-)=c(Na+
D.將0.2 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則反應后的混合液:c(OH-)+c(A-)=c(H+)+c(Na+

分析 A.由水電離出的c(H+)=1×10-amol/L,若a>7,說明該溶質抑制了水的電離,可能是酸溶液或堿溶液;
B.若溶質為硫氫化鈉,HS-部分水解,溶液顯示堿性,c(OH-)>c(H+),溶液中可能存在該離子濃度關系;
C.反應后溶液的pH=7,則c(OH-)=c(H+),結合電荷守恒2c(R2-)+c(HR-)+c(OH-)=c(Na+)+c(H+)進行判斷;
D.混合液中含有離子為:OH-、A-、H+、Na+,根據(jù)混合液中的電荷守恒判斷.

解答 解:A.某物質的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mol/L,若a>7,說明該溶液能抑制水的電離,可能是酸溶液或堿溶液,所以該溶液的PH值為a或14-a,故A錯誤;
B.若溶質為硫氫化鈉,則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S2-、HS-、OH-、Na+、H+,離子濃度為c(Na+)>c(HS-)>c(OH-)>c(H+)>c(S2-),故B錯誤;
C.根據(jù)電荷守恒,溶液中存在:2c(R2-)+c(HR-)+c(OH-)=c(Na+)+c(H+),應溶液pH=7,則c(OH-)=c(H+),所以有2c(R2-)+c(HR-)=c(Na+),故C錯誤;
D.將0.2 mol/L的某一元弱酸HA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根據(jù)混合液中的電荷守恒可得:c(OH-)+c(A-)=c(H+)+c(Na+),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題目難度中等,涉及鹽的水解原理及其應用、酸堿混合的定性判斷、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應用等知識,注意掌握判斷離子濃度大小中常用方法,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氣態(tài)反應 A(g)+3B(g)═2C(g)+2D(g),在四種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v(A)=0.15 mol/(L•s)B.v(B)=0.8 mol/(L•s)C.v(C)=0.4 mol/(L•s)D.v(D)=0.6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300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為1.62g,在該溶液中加入0.1mol•L-1 Ba(OH)2溶液300mL,反應后溶液中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A.0.4mol•L-1B.0.3mol•L-1C.0.2mol•L-1D.0.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各組中的反應原理相同的是(  )
A.乙醇與濃硫酸共熱140℃、170℃均能脫去水分子
B.甲苯、乙烯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溴水中加入己烯或苯充分振蕩,溴水層均褪色
D.1-溴丙烷分別與KOH水溶液、KOH乙醇溶液共熱,均生成K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碘的升華B.碘化銀用于人工降雨
C.液溴的氣化D.漂白粉久置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化學用語使用正確的是(  )
A.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是B.2-氯甲苯的結構簡式:
C.乙醛分子的結構簡式是CH3COHD.葡萄糖、淀粉的最簡式都是C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烷烴的沸點隨碳原子數(shù)增加而逐漸升高
B.任何烷烴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都是相同的
C.丙烷與Cl2發(fā)生取代反應后生成的一氯代物不只是一種
D.正丁烷的熔點、沸點比異丁烷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中國最新戰(zhàn)機殲-31使用了高強度、耐高溫的鈦合金材料.工業(yè)上冶煉鈦的反應如下:TiCl4+2Mg=Ti+2MgCl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TiCl4是還原劑
B.每消耗1mol Mg,Mg得到2mol電子
C.TiCl4發(fā)生氧化反應
D.為防止Mg、Ti被氧化該反應可在氬氣流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Cl化學”是指以碳單質或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的物質(如CO、CO2、CH4、CH3OH等)為原料合成工業(yè)產(chǎn)品的工藝,對開發(fā)新能源和控制環(huán)境污染有重要意義.

(1)一定溫度下,在兩個容積均為2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發(fā)生反應: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
 容器 甲 乙
 反應物投入量 1molCO2(g)和3molH2(g) 1molCH3OH和1molH2O(g)
 平衡時c(CH3OH) c1 c2
 平衡時能量變化放出29.4kJ  吸收akJ
請回答:①c1=c2(填“>”“<”或“=”),a=19.6
②若甲中反應10s時達到平衡,則用CO2來表示甲中反應從開始到平衡過程中的平均反應速率是0.03mol)L.s)
(2)壓強為p1時,向體積為1L密閉容器中充入bmolCO和2bmolH2,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
,平衡時CO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1所示,請回答:
①該反應屬于放(填“吸”或“放”)熱反應,p1<p2(填“>”“<”或“=”)
②1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rac{1}{^{2}}$(用含b的代數(shù)式表示)
(3)治理汽車尾氣的反應是2NO(g)+2CO(g)?2CO2+N2(g)在常溫下能夠自發(fā)進行,則它的△H<0.(填>、<).在恒溫容的密閉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氣體,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圖象說明反應在進行到t1時刻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cd(選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