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往有機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劑,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擴大其使用范圍.例如,在某聚乙烯樹脂中加入等質量由特殊工藝制備的阻燃型Mg(OH)2,樹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該Mg(OH)2的生產工藝如下:

(1)精制鹵水中的MgCl2與適量石灰乳反應合成堿式氯化鎂[MgOH)2-nCln•m 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l2+(2-x)Ca(OH)2+2mH2O=2[Mg(OH)2-xClx•mH2O]+(2-x)CaCl2
(2)合成反應后,繼續(xù)在393K~523K下水熱處理8h,發(fā)生發(fā)應:
Mg(OH)2-nCln•mH2O=$\frac{1-x}{2}$Mg(OH)2+$\frac{x}{2}$MgCl2+mH2O
水熱處理后,過濾、水洗.水洗的目的是除去附著在Mg(OH)2表面的可溶性物質MgCl2、CaCl2、Ca(OH)2等.
(3)阻燃型Mg(OH)2具有晶粒大、易分散、與高分子材料柏容性好等特點.上述工藝流程中與此有關的步驟是水熱處理、表面處理.
(4)已知:
Mg(OH)2(s)=MgO(s)+H2O(g)△H1=+81.5kJ•mol-1
Al(OH)3(s)=$\frac{1}{2}$Al2O3(s)+$\frac{3}{2}$H2O(g)△H2=+87.7kJ•mol-1
①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Mg(OH)2和Al(OH)3受熱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環(huán)境溫度下降;同時生成的耐高溫、穩(wěn)定性好的MgO、Al2O3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
②等質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更好的是Mg(OH)2,原因是Mg(OH)2的吸熱效率為:81.5kJ•mol-1/58g•mol-1=1.41 kJ•g-1,Al(OH)3的吸熱效率為:87.7kJ•mol-1/78g•mol-1=1.12 kJ•g-1,等質量的Mg(OH)2比Al(OH)3吸熱多.
(5)常用阻燃劑主要有三類:A.鹵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無機類,主要是Mg(OH)2和Al(OH)3.從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應,用時較理想的阻燃劑是C(填編號),不選另兩類的理由是A會破壞臭氧層,B中的磷元素會造成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

分析 (1)石灰乳是氫氧化鈣,依據(jù)題干信息以及元素守恒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即可;
(2)由化學反應原理以及方程式判斷物質殘留,然后回到即可;
(3)根據(jù)氫氧化鎂的流程步驟分析即可;
(4)①根據(jù)Mg(OH)2和Al(OH)3受熱分解的反應熱及其氧化物的熔點分析;②根據(jù)等質量的氫氧化物分解時吸收的熱量相對大小分析;
(5)鹵代烴會破壞臭氧層,磷元素會造成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

解答 解:(1)石灰乳是氫氧化鈣,MgCl2與適量石灰乳反應合成堿式氯化鎂[Mg(OH)2-xClx•mH2O],依據(jù)元素守恒,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MgCl2+(2-x)Ca(OH)2+2mH2O=2[Mg(OH)2-xClx•mH2O]+(2-x)CaCl2,故答案為:2MgCl2+(2-x)Ca(OH)2+2mH2O=2[Mg(OH)2-xClx•mH2O]+(2-x)CaCl2;
(2)此反應除生產氫氧化鎂外,還生成MgCl2、CaCl2,另外還可能剩4余氫氧化鈣,故水洗的目的是:除去附著在Mg(OH)2表面的可溶性物質MgCl2、CaCl2、Ca(OH)2等,故答案為:除去附著在Mg(OH)2表面的可溶性物質MgCl2、CaCl2、Ca(OH)2等;
(3)阻燃型Mg(OH)2具有晶粒大,易分散、與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點,上述工藝流程中通過水熱處理和表面處理可以使氫氧化鎂晶體具有此特點,故答案為:水熱處理、表面處理;
(4)①Mg(OH)2和Al(OH)3受熱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環(huán)境溫度下降,使環(huán)境穩(wěn)定達到著火點以下,阻止了燃料的燃燒;且同時生成的耐高溫、穩(wěn)定性好的MgO、Al2O3覆蓋在可燃物表面,使阻燃效果更佳,故答案為:Mg(OH)2和Al(OH)3受熱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環(huán)境溫度下降;同時生成的耐高溫、穩(wěn)定性好的MgO、Al2O3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②Mg(OH)2的吸熱效率為:$\frac{81.5kJ/mol}{58g/mol}$=1.41 kJ•g-1;Al(OH)3的吸熱效率為:$\frac{87.7kJ/mol}{78g/mol}$=1.12 kJ•g-1;
等質量的Mg(OH)2比Al(OH)3吸熱多,所以阻燃效果較好的是Mg(OH)2,
故答案為:Mg(OH)2;Mg(OH)2的吸熱效率為:81.5kJ•mol-1/58g•mol-1=1.41 kJ•g-1,Al(OH)3的吸熱效率為:87.7kJ•mol-1/78g•mol-1=1.12 kJ•g-1等質量的Mg(OH)2比Al(OH)3吸熱多;
(5)A會破壞臭氧層,B中的磷元素會造成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無機類的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具有消煙、無毒、腐蝕性小等優(yōu)點,所以選C.
故答案為:C;A會破壞臭氧層,B中的磷元素會造成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工業(yè)生產流程圖,涉及知識點較多,為高頻考點,難度較大,認真分析各步反應原理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擬探究在含Mg2+、A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時,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過程.
【實驗】在0.1mol•L-l MgSO4,0.05mol•L-l-Al2( SO4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5mol.L-1NaOH溶液,借助氫離子傳感器和相應分析軟件,測得溶液的pH隨NaOH溶液的加入變化情況如圖所示.
(1)為精確控制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可將NaOH溶液置于堿式滴定管(填儀器名稱)中滴加.
(2)圖中有三個pH增加緩慢的階段,第一階段(a點前)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漸增多.
(3)對第二階段(b、c之間)溶液pH變化緩慢的本質,小組同學做出如下推測,請補充推測2和3:
推測l:生成Mg( OH)2沉淀,消耗OH -;
推測2:生成Al(OH)3沉淀消耗OH-;
推測3.Al(OH)3沉淀溶解,消耗OH-
若推測l符合實際情況,則a點之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OH-═Al(OH)3↓,請據(jù)此描述Mg( OH) 2,A1( OH)3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溶解性的差異.
(4)請分析e點后溶液中較大量存在的含金屬元素的離子并設計實驗檢驗(可不填滿):
較大量存在的含金屬元素的離子檢驗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已知:A(g)+3B(g)?M(g)+N(g);△H=-49.0kJ•mol-1.一定條件下,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A和6molB,測得A和M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充分反應后該反應放出98 kJ的熱量
B.10min后,升高溫度能使$\frac{n(M)}{n(A)}$增大
C.3min時B的生成速率是M生成速率的3倍
D.反應到達平衡時刻B的轉化率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價鍵總數(shù)為10NA
B.50mL 18.4 mol/L濃硫酸與足量銅微熱反應,生成SO2分子數(shù)目為0.46NA
C.鈉在空氣中燃燒可生成多種氧化物.23 g鈉充分燃燒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1 NA
D.235 g核素${\;}_{92}^{239}$U發(fā)生裂變反應:${\;}_{92}^{239}$U+${\;}_{0}^{1}$n$\stackrel{裂變}{→}$${\;}_{38}^{90}$Sr+${\;}_{54}^{136}$U+10${\;}_{0}^{1}$n凈產生的中子(${\;}_{0}^{1}$n)數(shù)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燃煤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下列反應可降低污染并回收硫:SO2(g)+2CO(g)?2CO2(g)+S(l)△H<0,下列有關該反應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選擇不同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H
B.及時分離液態(tài)硫,能提高SO2的轉化率
C.在恒容恒溫容器中反應,氣體壓強不變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
D.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n(C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有下列兩種轉化途徑,某些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途徑①S$\stackrel{農硝酸}{→}$H2SO4
途徑②S$\stackrel{O_{2}}{→}$SO2$\stackrel{O_{2}}{→}$SO3$\stackrel{H_{2}O}{→}$H2SO4
A.途徑①反應中體現(xiàn)了濃HNO3的強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徑②的第二步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通過增大O2濃度來降低成本
C.由途徑①和②分別制取1 mol H2SO4,理論上各消耗1 mol S,各轉移6 mol e-
D.途徑②與途徑①相比更能體現(xiàn)“綠色化學”的理念是因為途徑②比途徑①污染相對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實驗室利用銅屑、硝酸和硫酸的混酸為原料制備硫酸銅晶體.結合具體操作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混酸:將3mol/L的硫酸(密度1.180g/cm3)與15mol/L的濃硝酸(密度1.400g/cm3)按體積比5:1混合后冷卻.
①計算混酸中硫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20%;
②取1g混酸,用水稀釋至20.00mL,用0.5mol/L燒堿進行滴定,消耗標準燒堿溶液的體積為12.33mL.
(2)灼燒廢銅屑:稱量一定質量表面含油污的純銅屑(銅含量為99.84%),置于坩堝中灼燒,將油污充分氧化后除去,直至銅屑表面均呈黑色.冷卻后稱量,固體質量比灼燒前增加了3.2%.
①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0.033(保留3位小數(shù));
②固體中銅與氧化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5:7.
(3)溶解:稱取2.064g固體,慢慢分批加入一定質量的混酸,恰好完全反應.列式計算產生NO氣體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設硝酸的還原產物只有NO).
(4)結晶:將反應后的溶液水浴加熱濃縮后冷卻結晶,析出膽礬晶體.
①計算反應后溶液中CuSO4的物質的量是0.0268 mol;
②若最終得到膽礬晶體質量為6.400g,膽礬的產率為82%.(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erhard Ertl對金屬Pt表面催化氧化CO反應的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下列關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說法正確的是(  )
A.${\;}_{78}^{202}$Pt和${\;}_{78}^{198}$Pt的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是同一種核素
B.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中子數(shù)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C.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質子數(shù)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D.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質量數(shù)相同,不能互稱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與所加水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現(xiàn)有硫酸與氨水各一份,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mol•L-1溶液的密度/g•cm-3
硫酸c1ρ1
氨水c2ρ2
(1)配制480mL 1mol•L-1的硫酸溶液用到的基本實驗儀器除玻璃棒、燒杯外,還有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量筒.
(2)質量分數(shù)為w1的硫酸與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 $\frac{{w}_{1}}{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3)物質的量濃度為c2 mol•L-1的氨水與$\frac{1}{5}$c2 mol•L-1的氨水等質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大于ρ2 g•cm-3,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frac{3}{5}$c2 mol•L-1(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4)將不純的NaOH樣品1g(樣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mL 1mol/L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mL 1mol/L的NaOH溶液.蒸發(fā)中和后的溶液,最終得到多少g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