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4.如圖表示800℃時A、B、C三種氣體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試回答:
(1)該反應的反應物是A.
(2)該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是,原因是反應進行到tmin后ABC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變,反應達到化學平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3B+2C.
(3)若t時刻是2min,則A物質(zhì)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4mol/(L•min).

分析 (1)隨反應進行,反應物的濃度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據(jù)此結(jié)合圖象判斷.
(2)根據(jù)濃度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確定化學計量數(shù),t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為可逆反應,據(jù)此書寫方程式.
(4)由圖可知△c(A)=2.0mol/L-1.2mol/L=0.8mol/L,根據(jù)v=ct計算A物質(zhì)的平均反應速率.

解答 解:(1)由圖可知,隨反應進行A的濃度降低,A為反應物,B、C的濃度增大,故B、C為生成物.
故答案為:A.
(2)圖象分析可知,由圖可知隨時間增長到t時刻后,ABC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再隨時間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反應為可逆反應,
△c(A)=2.0mol/L-1.2mol/L=0.8mol/L,△c(C)=0.8mol/L,△c(B)=1.2mol/L,A、B、C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濃度變化量之比為0.8mol/L:1.2mol/L:0.8mol/L=2:3:2,反應為可逆反應,故反應方程式為2A?3B+2C.
故答案為:是;反應進行到tmin后ABC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變,反應達到化學平衡;2A?3B+2C.
(3)由圖可知△c(A)=2.0mol/L-1.2mol/L=0.8mol/L,所v(A)=0.8mol/L2min=0.4mol/(L•min).
故答案為:0.4mol/(L•min).

點評 考查化學反應速率、濃度-時間圖象等,注重基礎,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已知:O3Zn/H2O2+據(jù)以上線索和下列反應事實,確定C7H14的結(jié)構(gòu)和名稱:C7H14O3Zn/H2O2CH3CHO+
該烴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32CHC(CH3)=CHCH3,其系統(tǒng)命名是3,4-二甲基-2-戊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裝置Ⅰ在反應過程中自始至終只生成紅棕色氣體
B.裝置Ⅱ開始階段鐵絲只發(fā)生析氫腐蝕
C.裝置Ⅱ在反應過程中能產(chǎn)生氫氣
D.裝置Ⅰ在反應結(jié)束時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只有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烯烴、炔烴、芳香烴和乙醛都能發(fā)生加成反應.這是因為它們都含有( �。�
A.單鍵B.不飽和碳原子C.非極性鍵D.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利用如圖裝置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25mol/L硫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硫酸溶液溫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并測出其溫度;
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出混合液最高溫度.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表示中和熱的熱反應化學方程(中和熱數(shù)值為57.3KJ/mol)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
(2)使硫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D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             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               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棒輕輕地攪動
(3)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溫度
 
實驗次數(shù) 
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29.53.4 
225.925.925.929.2
326.426.226.329.8
①溫度差平均值為3.4℃.近似認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利用上表數(shù)據(jù)計算該中和反應的反應熱△H=-56.8kJ/mol( 保留一位小數(shù));
②利用上表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中和熱與57.3kJ/mol有偏差,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bcd.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 
c.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后漢書•郡國志》中記載:“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酉陽雜俎》一書:“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
A.油脂B.油漆C.石油D.煤焦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屬于苯和甲苯都具有的性質(zhì)是(  )
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
B.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
C.能與濃HNO3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
D.能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使其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溫度為500℃時,反應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半分鐘后NO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了0.3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x)為(  )
A.¯v(O2)=0.01mol/(L•s)B.¯v(NO)=0.08mol/(L•s)
C.¯v(H2O)=0.0013mol/(L•s)D.¯v(NH3)=0.002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銅絲燃燒法可確定有機物中是否存在氮、氯和硫等元素
B.減壓分餾、常壓分餾都是物理變化
C.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反應是一個自由基型鏈反應
D.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