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編號 | 起始物質的量 | 平衡時物質的量 |
Ⅰ | 2.0mol NO,2.0mol CO | 1.0mol CO2 |
Ⅱ | 4.0mol NO,4.0mol CO |
分析 (1)根據(jù)到達平衡的時間判斷溫度高低,根據(jù)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判斷溫度對平衡的影響,進而判斷反應的熱效應;由圖可知,T2溫度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量為0.1mol/L,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2),再根據(jù)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N2);
(2)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S2條件下達到平衡所用時間更長,但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溫度T1到達平衡時相同;
(3)①根據(jù)K=$\frac{c(C{O}_{2})^{2}c({N}_{2})}{{c}^{2}(NO){c}^{2}(CO)}$計算;計算此時濃度商Qc=$\frac{c(C{O}_{2})^{2}c({N}_{2})}{{c}^{2}(NO){c}^{2}(CO)}$,若Qc=K,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Qc<K,反應向正反應進行,若Qc>K,反應向逆反應進行;
②根據(jù)等效平衡可知,Ⅱ相當于在Ⅰ的基礎上加壓,壓強增大,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移動;為提高CO轉化率,則平衡正向進行,可以增加NO量,降低溫度,壓強增大;
(4)A、到達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變化;
B、到達平衡后,溫度為定值,平衡常數(shù)不變,結合反應熱判斷隨反應進行容器內溫度變化,判斷溫度對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
C、到達平衡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發(fā)生變化;
D、到達平衡后,各組分的含量不發(fā)生變化,質量不變;
(5)根據(jù)G=△H-T•△S判斷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
解答 解:(1)由圖1可知,溫度T1先到達平衡,故溫度T1>T2,溫度越高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低,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由圖可知,T2溫度時2s到達平衡,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量為0.2mol/L,故v(CO2)=$\frac{0.2mol/L}{2s}$=0.1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v(N2)=$\frac{1}{2}$v(CO2)=$\frac{1}{2}$×0.1mol/(L•s)=0.05mol/(L•s),
故答案為:放熱;0.05mol/(L•s);
(2)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S2條件下達到平衡所用時間更長,但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溫度T1到達平衡時相同,故c(CO2)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為;
故答案為:;
(3)①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容器中NO 1.0 mol/L,CO 1.0 mol/L,CO2 1.0 mol/L,N2 0.5mol/L,K=$\frac{c(C{O}_{2})^{2}c({N}_{2})}{{c}^{2}(NO){c}^{2}(CO)}$=$\frac{1.0{\;}^{2}•0.5}{1.{0}^{2}•1.{0}^{2}}$=0.5;
起始時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濃度分別為:1.0 mol/L,1.5 mol/L,2.0 mol/L,0.5mol/L,濃度商Qc=$\frac{c(C{O}_{2})^{2}c({N}_{2})}{{c}^{2}(NO){c}^{2}(CO)}$=$\frac{2.{0}^{2}•0.5}{1.{0}^{2}•1.{5}^{2}}$=0.89>0.5,反應向逆反應進行;
故答案為:0.5;逆;
②根據(jù)等效平衡可知,Ⅱ相當于在Ⅰ的基礎上加壓,壓強增大,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移動,轉化率增大;
為提高CO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可以增加NO量,平衡正向進行;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進行;壓強增大,平衡正向進行;
故答案為:增加NO量或較低溫度或增大壓強;
故答案為:<;增加NO量或較低溫度或增大壓強;
(4)A、到達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變化,t1時刻V正最大,之后速率不變,故A錯誤;
B、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到達平衡后,溫度為定值,達最高,平衡常數(shù)不變,為最小,圖象與實際符合,故B正確;
C、t1時刻后CO2(g),NO(g)的物質的量發(fā)生變化,t1時刻未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D、t1時刻,NO(g)的質量為定值,處于平衡狀態(tài),圖象與實際符合,故D正確;
故選:BD;
(5)2CO(g)=2C(s)+O2(g),該反應是焓增、熵減的反應,根據(jù)G=△H-T•△S,G>0,不能實現(xiàn);
故答案為:△H>0、△S<0,則在任何溫度下△G>0,不可能自發(fā)進行.
點評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平衡常數(shù),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分析判斷,化學平衡計算,化學平衡的建立過程分析應用,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H=4的鹽酸與pH=10的氨水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7 | |
B. | 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 | |
C. | pH=11的NaOH和pH=11的氨水分別稀釋100倍后的pH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 |
D. | 0.10 mol•L-1 Na2CO3溶液:c(Na+)+c(H+)=c(OH-)+c(HCO3-)+c(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x是強堿,y是弱堿 | |
B. | 若x、y是一元堿,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x的硝酸鹽溶液的pH比y的硝酸鹽溶液大 | |
C. | 若x、y是一元堿,室溫下pH=11的x、y兩種堿溶液的濃度相同 | |
D. | 完全中和x、y兩溶液時,消耗同濃度稀硫酸的體積V(x)>V(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鎂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 | B. | 高錳酸鉀分解 | ||
C. | 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 | D. | Ba(OH)2•8H2O與NH4Cl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c | |
A | Cl2 | HClO | HCl |
B | Si | SiO2 | H2SiO3 |
C | Cu | CuSO4 | Cu(OH)2 |
D | Na | NaOH | NaHC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