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汽車尾氣凈化的主要原理為2NO(g)+2CO(g)$\stackrel{催化劑}{→}$2CO2+N2(g).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該反應時,c(CO2)隨溫度(T)、催化劑的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據(jù)此判斷:
(1)該反應為放熱(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在T2溫度下,0~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N2)=0.05mol/(L•s).
(2)當固體催化劑的質量一定時,增大其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請畫出在T1、S2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過程中c(CO2)的變化曲線.
(3)在溫度T3下,在兩個體積均為1.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該反應.
容器編號起始物質的量平衡時物質的量
2.0mol NO,2.0mol CO1.0mol CO2
4.0mol NO,4.0mol CO
①T3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5,若起始時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則反應向逆(填“正”或“逆”)反應方向進行.
②平衡時兩容器中CO的轉化率:Ⅰ<Ⅱ(填“>”、“<”或“=”);容器Ⅰ中反應達平衡后,若要進一步提高CO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為增加NO量或較低溫度或增大壓強(答一條即可).
(4)若該反應在絕熱、恒容的密閉體系中進行,下列示意圖正確且能說明反應在t1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序號).(如圖中v、K、n、m分別表示正反應速率、平衡常數(shù)、物質的量和質量)
(5)有人設想按反應:2CO(g)=2C(s)+O2(g)來除去尾氣中的CO,簡述該設想能否實現(xiàn)△H>0、△S<0,則在任何溫度下△G>0,不可能自發(fā)進行.

分析 (1)根據(jù)到達平衡的時間判斷溫度高低,根據(jù)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判斷溫度對平衡的影響,進而判斷反應的熱效應;由圖可知,T2溫度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量為0.1mol/L,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2),再根據(jù)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N2);
(2)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S2條件下達到平衡所用時間更長,但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溫度T1到達平衡時相同;
(3)①根據(jù)K=$\frac{c(C{O}_{2})^{2}c({N}_{2})}{{c}^{2}(NO){c}^{2}(CO)}$計算;計算此時濃度商Qc=$\frac{c(C{O}_{2})^{2}c({N}_{2})}{{c}^{2}(NO){c}^{2}(CO)}$,若Qc=K,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Qc<K,反應向正反應進行,若Qc>K,反應向逆反應進行;
②根據(jù)等效平衡可知,Ⅱ相當于在Ⅰ的基礎上加壓,壓強增大,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移動;為提高CO轉化率,則平衡正向進行,可以增加NO量,降低溫度,壓強增大;
(4)A、到達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變化;
B、到達平衡后,溫度為定值,平衡常數(shù)不變,結合反應熱判斷隨反應進行容器內溫度變化,判斷溫度對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
C、到達平衡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發(fā)生變化;
D、到達平衡后,各組分的含量不發(fā)生變化,質量不變;
(5)根據(jù)G=△H-T•△S判斷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

解答 解:(1)由圖1可知,溫度T1先到達平衡,故溫度T1>T2,溫度越高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低,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由圖可知,T2溫度時2s到達平衡,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量為0.2mol/L,故v(CO2)=$\frac{0.2mol/L}{2s}$=0.1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v(N2)=$\frac{1}{2}$v(CO2)=$\frac{1}{2}$×0.1mol/(L•s)=0.05mol/(L•s),
故答案為:放熱;0.05mol/(L•s);
(2)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S2條件下達到平衡所用時間更長,但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溫度T1到達平衡時相同,故c(CO2)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為
故答案為:;
(3)①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容器中NO 1.0 mol/L,CO 1.0 mol/L,CO2 1.0 mol/L,N2 0.5mol/L,K=$\frac{c(C{O}_{2})^{2}c({N}_{2})}{{c}^{2}(NO){c}^{2}(CO)}$=$\frac{1.0{\;}^{2}•0.5}{1.{0}^{2}•1.{0}^{2}}$=0.5;
起始時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濃度分別為:1.0 mol/L,1.5 mol/L,2.0 mol/L,0.5mol/L,濃度商Qc=$\frac{c(C{O}_{2})^{2}c({N}_{2})}{{c}^{2}(NO){c}^{2}(CO)}$=$\frac{2.{0}^{2}•0.5}{1.{0}^{2}•1.{5}^{2}}$=0.89>0.5,反應向逆反應進行;
故答案為:0.5;逆;
②根據(jù)等效平衡可知,Ⅱ相當于在Ⅰ的基礎上加壓,壓強增大,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移動,轉化率增大;
為提高CO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可以增加NO量,平衡正向進行;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進行;壓強增大,平衡正向進行;
故答案為:增加NO量或較低溫度或增大壓強;
故答案為:<;增加NO量或較低溫度或增大壓強;
(4)A、到達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變化,t1時刻V最大,之后速率不變,故A錯誤;
B、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到達平衡后,溫度為定值,達最高,平衡常數(shù)不變,為最小,圖象與實際符合,故B正確;
C、t1時刻后CO2(g),NO(g)的物質的量發(fā)生變化,t1時刻未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D、t1時刻,NO(g)的質量為定值,處于平衡狀態(tài),圖象與實際符合,故D正確;
故選:BD;
(5)2CO(g)=2C(s)+O2(g),該反應是焓增、熵減的反應,根據(jù)G=△H-T•△S,G>0,不能實現(xiàn);
故答案為:△H>0、△S<0,則在任何溫度下△G>0,不可能自發(fā)進行.

點評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平衡常數(shù),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分析判斷,化學平衡計算,化學平衡的建立過程分析應用,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一定正確的是(  )
A.pH=4的鹽酸與pH=10的氨水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7
B.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
C.pH=11的NaOH和pH=11的氨水分別稀釋100倍后的pH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D.0.10 mol•L-1 Na2CO3溶液:c(Na+)+c(H+)=c(OH-)+c(HCO3-)+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物質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堿性的是( 。
A.NaOHB.(NH42SO4C.Na2OD.CH3COO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pH=11的x、y兩種堿溶液各5ml,分別稀釋至500ml,其pH與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是強堿,y是弱堿
B.若x、y是一元堿,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x的硝酸鹽溶液的pH比y的硝酸鹽溶液大
C.若x、y是一元堿,室溫下pH=11的x、y兩種堿溶液的濃度相同
D.完全中和x、y兩溶液時,消耗同濃度稀硫酸的體積V(x)>V(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56g氦氣中有14mol氦氣分子,有14mol氦原子,有14NA個氦原子,有28NA個電子,有28NA個質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處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常作催化劑錯(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下列反應中屬吸熱反應的是( 。
A.鎂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B.高錳酸鉀分解
C.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D.Ba(OH)2•8H2O與NH4Cl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化的是( 。
abc
ACl2 HClOHCl
BSi SiO2H2SiO3
CCuCuSO4 Cu(OH)2
DNaNaOHNaHC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1999年11月7日在蘭州召開的一次能源地質國際研討會傳出訊息:“可燃冰”將幫助人類擺脫日益臨近的能源危機.“可燃冰”是水與天然氣相互作用形成的晶體物質,主要存在于冰土層和海底大陸坡中:據(jù)測定每0.1m3固體“可燃冰”可釋放出20m3的甲烷氣體.
(1)甲烷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的電池,電池的構造如圖1所示:兩個電極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氣體由孔隙中流出,并從電極表面放出.

①請寫出甲烷燃料電池中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4+10OH--8e-═CO32-+7H2O.
②此時電池內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2)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如圖2所示裝置探究甲烷與氯氣的反應.根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中可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有:量筒內壁出現(xiàn)油狀液滴,飽和食鹽水中有少量固體析出,量筒內黃綠色氣體顏色變淺,量筒內液面上升.
②寫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只寫一個)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