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一定條件下,有關金屬腐蝕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酸性較強的溶液中,金屬主要發(fā)生析氫腐蝕
B.鋼鐵制品吸氧腐蝕時正極反應:O2+2H2O+4e-═4OH-
C.為減緩金屬腐蝕,可將要保護的金屬物件與外電源的正極相連接
D.在海輪外殼上附著一些鋅塊,則可以減緩海輪外殼的腐蝕

分析 A.酸性條件下,形成的原電池正極上氫離子得電子;
B.吸氧腐蝕是在形成的原電池正極上氧氣得電子;
C.與原電池的正極相連作陽極,被腐蝕;
D.形成原電池時,活潑性強的被腐蝕.

解答 解:A.酸性條件下,正極上氫離子得電子,則在酸性較強的溶液中,金屬主要發(fā)生析氫腐蝕,故A正確;
B.吸氧腐蝕時正極上氧氣得電子,則鋼鐵制品腐蝕時正極反應:O2+2H2O+4e-=4OH-,故B正確;
C.與原電池的正極相連作電解池陽極被腐蝕,為減緩金屬腐蝕,可將要保護的金屬物件與外電源的負極相連接,與正極相連不能被保護,故C錯誤;
D.形成原電池時,活潑性強的被腐蝕,則在海輪外殼上附著一些鋅塊,形成原電池時Zn被腐蝕,鐵被保護,所以可以減緩海輪外殼的腐蝕,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題目難度不大,本題注意電化學腐蝕形成的條件與金屬的防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表示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序數(shù)小于10的原子,短線表示化學鍵,每個原子都到達穩(wěn)定結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M分子的所有原子共面
B.0.1mol/L的N溶液中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
C.L 存在同分異構體
D.M、L都是烴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230Th和 232Th是釷的兩種同位素,232Th可以轉化成 233U.下列有關Th的說法正確的是( 。
A.Th元素的質量數(shù)是232B.Th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31
C.232Th 轉化成 233U是化學變化D.230Th和 232Th的化學性質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兩種氣態(tài)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質的量隨混合烴總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對混合烴的判斷正確的是( 。
①一定有乙烯    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沒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  ⑥可能有乙炔.
A.②⑤⑥B.②⑥C.②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大煤燃燒時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能量
B.鋼鐵易生銹被腐蝕,而鋁、銀等金屬不容易被腐蝕,是因為鐵的活潑性強
C.氫氧燃料電池把氫氣和氧氣燃燒放出的熱能轉化為電能
D.在實驗室使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是為了控制CO2生成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通常用燃燒的方法測定有機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燒室內將有機物樣品與純氧在電爐加熱下充分燃燒,根據(jù)產品的質量確定有機物的組成.如圖所示的是用燃燒法確定有機物分子式的常用裝置.現(xiàn)準確稱取一定量某烴樣品,經燃燒后A管增重2.2g,B管增重1.08g.請回答:

(1)按上述所給的測量信息,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DC、F、B、A
(2)C管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O2中的水
(3)該有機物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5H12+8O2$\stackrel{點燃}{→}$5CO2+6H2O(有機物用分子式表示)
(4)若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4個甲基,則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該有機物的一氯代物有1種,該有機物的二氯代物有2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實驗室里利用以下反應制取少量氮氣:NaNO2+NH4Cl═NaCl+N2↑+2H2O.關于該反應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NaNO2是氧化劑
B.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1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氧化
D.每生成1 mol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6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B.氧氣和臭氧C.正丁烷和正戊烷D.金剛石和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有機物的結構可用“鍵線式”簡化表示,如:CH3一CH=CH-CH3可表示為,有一種有機物X的鍵線式如圖所示.
(1)X的分子式為C8H8;
(2)有機物Y是X的同分異構體,且屬于芳香族化合物.則Y的結構簡式是
(3)Y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該反應類型屬于加聚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