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1156  171164  171170  171174  171180  171182  171186  171192  171194  171200  171206  171210  171212  171216  171222  171224  171230  171234  171236  171240  171242  171246  171248  171250  171251  171252  171254  171255  171256  171258  171260  171264  171266  171270  171272  171276  171282  171284  171290  171294  171296  171300  171306  171312  171314  171320  171324  171326  171332  171336  171342  171350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小明家里剛買回一臺電視機,為保證電視機正常工作,接入電視機電源電壓應為220V;我們知道對人安全的電壓是不高于36V,所以家庭電路的電壓對人有一定危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豎直插入水或鹽水的不同深度處,觀察到橡皮膜分別向上凸起,實驗現象如圖1(a)、(b)、(c)所示.

(1)根據實驗現象實驗小組的同學提出以下猜想.
①根據圖1中(b)和(c),小組同學一致認為:液體內部壓強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②根據圖1中(a)和(b),小組同學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小紅認為液體內部某點壓強可能與離開液面的距離h有關;小李則認為液體內部某點的壓強可能與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有關.
(2)為了驗證猜想,小組同學接著將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別豎直插入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并設法改變h和d,通過在玻璃管中加入適量的水,使橡皮膜在液體的不同位置處都能保持平整,如圖2所示.然后通過測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質量,再設法求得橡皮膜所受的液體壓強p,并將實驗有關數據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6(或2與7,或3與8,或4與9,或5與10)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離開液面的距離h相同,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表一  液體甲(ρ=0.8×103千克/米3表二  液體乙(ρ=1.2×103千克/米3
實驗序號h/厘米d/厘米p/103實驗序號h/厘米d/厘米p/103
15150.465150.6
210100.8710101.2
31551.281551.8
42051.692052.4
53052.4103053.6
②小紅分析實驗序號3與4與5(或8與9與10)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得到的初步結論是:同種液體內部,當離開容器底部的距離d相同時,液體內部壓強p與離開液面的距離h成正比;小李同學分析實驗序號1與2與3(或6與7與8)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得到的初步結論是:同種液體內部壓強p與離開容器底部的壓強d成反比.
對于小紅和小李的結論,你認為結論錯誤的是小李的(選填“小紅”或“小李”),理由是小李所選的數據沒有控制h相同.
③進一步分析實驗序號3與7(或5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得到的結論是當液體密度與離開液面的距離的乘積相同,液體內部壓強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如圖所示是小李同學做“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情景.實驗步驟如下:
(1)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塊金屬塊,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的大小,即金屬塊所受的重力;
(2)在量筒中盛適量的水,記下水面的示數V1
(3)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內水面的示數V2及測力計示數F2;在此實驗中,浮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由F1-F2表示出來,量筒內液面的兩次示數差(V2-V1)表示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若用ρ表示水的密度,通過實驗可以發(fā)現F1-F2和ρ(V2-V1)g的值是相等的,從而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最后兩空用題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是一款常見手機的電池.電池板上有許多的參數,其中有一項參數為額定容量,大小為850mAh,它表示該電池充滿電后所儲存的電荷量.
(1)該電池充滿電后所儲存的電荷量為多少庫侖?
(2)假如安裝該電池板的手機待機時的電流為10mA,則,該手機可以持續(xù)待機多少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將一木塊放入盛滿水的圓柱形容器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從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為5.88 牛,則木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5.88牛,方向為豎直向上.放入木塊前后,整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將不變.(最后一空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彈簧測力計下掛一正方體,在空氣中的示數為9.8牛,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為4.9牛,則該物體所受浮力為4.9牛,該物體上、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力差為4.9牛.若將這個正方體的浸沒在酒精中時,排開酒精的重力為3.92牛.(ρ酒精=0.8×103千克/米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甲、乙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均勻圓柱體(ρ>ρ)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的底面積和高度分別如圖所示.若在兩圓柱體的上方,分別疊放相同體積的原來種類的物體后,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兩個圓柱體原來的情況可能是圖中( 。
A.
S>S,h>h
B.
S=S,h<h
C.
S>S,h<h
D.
S<S,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一艘輪船從東海駛入長江,在此過程中輪船所受浮力大。ā 。
A.變大B.變小C.不變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小常同學從課外資料中了解到,莊子曾提出:如果水積得不夠多,那么承載大船就沒有力量.也就是說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多少有關.莊子的說法有道理嗎?

(1)小常從實驗室找來了燒杯、木塊(不吸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關.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如圖1甲).再將木塊放入燒杯內的水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圖1乙).然后他向燒杯內再加入一些水或從燒杯內倒出一些水(填操作),發(fā)現木塊仍然漂。浄治隹芍,木塊兩次受到的浮力都為2.5牛.從而得出木塊漂浮時浮力大小與水的多少無關.
(2)小常進一步開展了如圖1丙實驗.往兩個形狀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將B盆放入A盆,B盆漂。@時B盆所受浮力:F=GB盆+10N>10N.繼續(xù)往B盆內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較少的水能否產生較大的浮力.
(3)結合小常的探究活動,你認為面對前人的觀點,應采取的做法是AC.
A.普通人的觀點可以質疑,科學家的觀點也可以質疑
B.只要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我們就要全盤接受
C.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實驗等方法去驗證觀點是否正確
D.到目前為止沒人反對的觀點我們就可以放心接受
為了了解浮力的大小,“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繼續(xù)進行了實驗.他們用彈簧測力計、量筒、水、金屬塊等器材,按圖2所示的實驗方法測量了實驗數據,排開液體的重力表示為:ρ(V2-V1)g,(F1-F2)表示的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作圖題

8.同一密度計分別放入酒精、水和鹽水中,請畫出密度計在水中的大致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