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所示,用甲、乙兩種方式提起同一個物體,不計摩擦和繩重,則 ( 。
A.F1>F2B.F1=F2
C.F1<F2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分析 根據(jù)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判斷;知道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條件下,使用動滑輪時,拉力是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的二分之一.

解答 解:(1)從圖中可知,甲種方式是滑輪和物體一起上升,所以是動滑輪,拉力F1=$\frac{1}{2}$(G+G);乙種方式是滑輪的軸固定不動,所以是定滑輪,不能省力,拉力F2=G;
(2)若G>G,則F1>$\frac{1}{2}$(G+G)=G,所以F1>F2;
若G<G,則F1<$\frac{1}{2}$(G+G)=G,所以F1<F2;
若G=G,則F1=$\frac{1}{2}$(G+G)=G,所以F1=F2
因為動滑輪重不確定,F(xiàn)1和F2的大小關系不確定,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的判斷,注意不計繩重和摩擦時,使用定滑輪時,拉力是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的二分之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登山時喝空的礦泉水瓶,擰緊瓶蓋.下山后瓶子變癟,瓶內(nèi)的氣體分子( 。
A.個數(shù)減少B.質量減小C.間隔減小D.體積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剛從冰箱中拿出來的汽水瓶外會“出汗”,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數(shù)據(jù)中,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一個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5m/s
B.對人體安全的電壓為36V
C.一個初中生的重力大約是5000N
D.家用照明燈正常工作時,功率大約是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茗茗和墨墨坐在同一竹筷上在小溪中漂流,茗茗相對于下列哪個物體是靜止的( 。
A.河岸B.墨墨C.河岸邊的樹D.迎面駛來的竹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通常把1.013×105Pa大小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測理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火山爆發(fā)時會發(fā)出次聲波,你知道嗎,火山爆發(fā)流出的巖漿是多種物質成分組成的液體,在流淌過程中不斷降溫,就會按下列順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礦物:橄攬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斷出這些礦物的熔點依次降低(升高/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小華同學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應向左調節(jié)平衡螺母,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

(2)某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該同學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能否得出探究結論?不能,理由是: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應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得到普遍結論.
(3)如果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個鉤碼重0.5N,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為2.25N.如果保持彈簧測力計拉力作用點的位置不變,把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為了保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shù)變大(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某次實驗中,用如圖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以下哪種原因D(選填字母)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
(5)在探究實驗中部分同學們還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滿足“動力×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就平衡.
a、你認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b、如何用圖丁的裝置來驗證你的觀點?答:保證懸掛點位置不變,將彈簧測力計斜向右下或左下拉.
(6)某同學想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測量刻度尺的質量.
①將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動刻度尺,找出能夠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點位置,記下這個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如圖戊所示,將質量為M1的物體掛在刻度尺左邊某一位置,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夠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記錄物體懸掛點到支座的距離L1和刻度尺的重心到支座的距離L2;
③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計算出刻度尺的質量m=$\frac{{M}_{1}{L}_{1}}{{L}_{2}}$.(用題目中所給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甲是某同學設計的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乙是某教師的改進實驗:將一小塊含鐵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滿水的長直玻璃管內(nèi).當長直玻璃管豎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頂端的小磁鐵,小重物開始下落,分別測得小重物到達15cm、30cm、45cm處所用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距離/cm
時間/s
次數(shù)
153045
11.001.922.82
20.991.942.80
30.961.902.78
(1)要完成該實驗,需要用到的主要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刻度尺;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不考慮實驗誤差),從最高處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過程中小重物不是(選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3)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實驗時整個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采用了下列兩種計算方法:
方法1:v=$\frac{s}{t}$=$\frac{0.45m}{2.82s}$=…
方法2:v=$\frac{s}{t}$=[$\frac{0.15m}{1.00s}$+$\frac{(0.30-0.15)m}{(1.92-1.00)s}$+$\frac{(0.45-0.30)m}{(2.82-1.92)s}$]÷3=…
以上兩次計算方法正確的是方法1(選填“方法1”或“方法2”);
(4)在甲實驗中,為了測量鉛筆沿硬紙板下滑的平均速度,應使紙板較長且保持較。ㄟx填“大”或“小”)的角度;
(5)與甲實驗相比,乙實驗具有能保證物體做直線運動、便于觀察實驗過程等優(yōu)點,但還有繼續(xù)改進之處,你的改進建議是加長玻璃管的長度(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