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兩個輕小物體,結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們可以判定(  )
A.甲帶正電,乙?guī)ж撾?/td>B.甲帶正電,乙不帶電或帶負電
C.甲帶負電,乙不帶電或帶正電D.甲帶負電,乙?guī)д?/td>

分析 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是正電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可利用電荷間作用規(guī)律可以確定物體的帶電情況.

解答 解: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是正電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據(jù)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特點說明甲與玻璃棒帶的是同種電荷;
乙被吸引,根據(jù)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和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zhì)可知:乙可能帶負電荷、也可能不帶電.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是一道好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小明同學打乒乓球時不小心將球踩癟了,但沒有破裂,對于球內(nèi)的氣體,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所示電路中,把兩根碳棒放人純水中,閉合開關S,逐漸向水中加些細食鹽后,燈泡L2的亮度變化是變暗(L1、L2為相同燈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電熱水壺有兩根電熱絲,若把一根電熱絲接入電路,燒開一壺水需30分鐘;若單獨把另一根電熱絲接入電路,燒開同一壺水需要15分鐘,問:
(1)若把兩根電熱絲并聯(lián)起來接入原電路,燒開這壺水需多長時間?
(2)若把兩根電熱絲串聯(lián)起來接入原電路,燒開這壺水需多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舞臺上噴灑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可以產(chǎn)生白霧,形成所需要的效果.這種霧氣是(  )
A.干冰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發(fā)形成的氣體
C.干冰迅速升華變成的氣體
D.二氧化碳氣體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按要求連接實物圖,并畫出電路圖.要求:L1、L2并聯(lián),開關S控制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12V,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10Ω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8V,此時電動機正常工作,若電動機內(nèi)部線圈的電阻為2Ω,則通電5min
電動機的工作效率約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S′是燭焰上S點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實像,SA是從S點上射向凸透鏡的一條任意光線,請畫出光線SA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樂和小霞分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裝置圖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

(1)如圖甲所示,小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①為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對選取的兩只蠟燭的要求是完全相同;
②實驗中,小樂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到了“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的結論,這樣得出的結論的做法不合理之處是實驗次數(shù)少,具有偶然性.
(2)如圖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隨著蠟燭的燃燒,可觀察到光屏上的像會向上(上/下/不)移動;如果將蠟燭向右移動,則像會向左 (左/右/不)移動;如果將透鏡向上提升,則像會向上(上/下/不)移動.
②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投影儀(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③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為觀察凸透鏡成像特點,小霞應從圖乙中凸透鏡的右(選填“左”或“右”)側進行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