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白下區(qū)一模)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
(1)要求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請在圖中畫出繩子的正確繞法.
(2)實驗時要豎直向上
勻速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
(3)實驗時拉力大小為2.4N,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15cm,則鉤碼上升的高度為
5
5
cm,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3.3%
83.3%

(4)減輕鉤碼重,再做實驗,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
減小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分析:(1)滑輪組繩子的繞法,在實驗中,有兩種:一是繩子先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然后再繞過下面的動滑輪--上面的定滑輪這樣反復(fù);二是繩子先系在動滑輪的固定掛鉤上,然后再繞過上面的動滑輪--下面的定滑輪這樣反復(fù).但在具體題目中,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來決定繞法.本題中是要求施力方向豎直向上,也就是說最后繩子必須從動滑輪繞出來,從而再往回畫.
(2)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目的是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便于讀數(shù);
(3)根據(jù)s=3h求出鉤碼上升的高度;根據(jù)η=
W有用
W
=
Gh
Fs
=
Gh
F3h
=
G
3F
求出機械效率;
(4)根據(jù)η=
W有用
W
=
W有用
W有用+W
分析減輕鉤碼重時,機械效率的變化情況.
解答:解:(1)畫圖時由彈簧測力計開始下筆,由于要求施力方向豎直向上,所以是從彈簧測力計下筆,倒著往回繞,然后先到動滑輪,再逐一繞過,答案如下圖:

(2)為了便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實驗時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3)∵s=3h,
∴鉤碼上升的高度:h=
1
3
s=
1
3
×15cm=5cm;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W有用
W
×100%=
Gh
Fs
×100%=
Gh
F3h
×100%=
G
3F
×100%=
6N
3×2.4N
×100%≈83.3%;
(4)使用同一滑輪組,減小鉤碼重后摩擦力變化很小,可忽略不計,所以克服動滑輪重做的額外功不變,減輕鉤碼重時,做的有用功會減小,根據(jù)η=
W有用
W
×100%=
W有用
W有用+W
×100%可知,額外功不變,有用功減小,機械效率會減。
故答案為:(1)答案見上圖;(2)勻速;(3)5;83.3%;(4)減。
點評:本題包含了三個考點:
(1)滑輪組的設(shè)計組裝,這類考點又有兩類題目,一類就是本題,還有一類是要求有n段繩子在拉重物,此時,如n為奇數(shù),則繩子是系在動滑輪的固定掛鉤上開始繞;如n為偶數(shù),則繩子是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開始繞.
(2)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要抓住拉力做的是總功,重物被提升做的是有用功,繩子有幾段,拉力移動距離就是重物移動距離的幾倍.
(3)機械效率的改變要抓住是有用功變了,還是額外功變了,然后再根據(jù)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來判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白下區(qū)一模)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通過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和實踐,總結(jié)出許多富有物理含義的諺語和俗語.下列四句諺語、俗語中對應(yīng)的物理知識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白下區(qū)一模)醫(yī)生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臟的工作狀況,這是利用了聲能夠傳遞
信息
信息
的道理;手機不宜掛在胸前,是因為手機發(fā)射出的
電磁波
電磁波
會對人的心臟造成不良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白下區(qū)一模)閱讀短文后完成思考題
蕩 秋 千
蕩秋千是一項古老的休閑體育運動,蕩秋千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蕩秋千的人坐在踏板上,由另外的人推或拉,即《荊楚歲時記》上說的“推引之”,也就是秋千在來回擺動到一定的位置,有人順著秋千的運動方向推或拉一把,這樣秋千就蕩得越來越高.但是這種方法大多對于比較小的孩子適用.另一種蕩秋千的方法就像王建詩中說的那樣,覺得“旁人送上那足貴”.她們不滿足于當(dāng)由別人“推引”的“士女”,而要自己蕩起來.“爭勝難為休”,而且要蕩得越來越高,直到“回回若與高樹齊”才心滿意足.人把秋千越蕩越高,似乎說明了機械能是不守恒的而且是不斷增加的.那么這個機械能的增量到底是來自何處的呢?
讓我們來模擬、探究一下第二種蕩秋千方法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如圖,在支架上拴兩根繩子,下面系一塊木板,再在木板上鑿一個小孔,然后再用一根細(xì)繩穿過木板,一端系一個大砝碼,代替蕩秋千的人,另一端通過裝在支架上方的小孔,用手拉。偃缋∠翟陧来a的繩子上的手不動,讓秋千擺動起來,那么擺動幾次以后秋千就漸漸地擺不動了.假如秋千擺動以后,我們這樣來控制砝碼的運動:當(dāng)秋千經(jīng)過最低點并且開始升高時,用力拉細(xì)繩的一端,使砝碼上升一小段距離;當(dāng)秋千到達最高點并開始向下擺動的時候,把細(xì)繩放松,讓砝碼下降一小段距離.這樣反復(fù)進行,秋千的擺動幅度就不再減小,而是逐漸增大,越擺越大了.
閱讀短文后請思考:
(1)如果拉住系在砝碼的繩子上的手不動,讓秋千擺動起來,當(dāng)秋千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的過程中,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是
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在最高點時,如果秋千和砝碼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砝碼會
靜止
靜止

(2)如果人站在秋千上,不靠外力做功,要讓秋千越蕩越高,那么蕩秋千的人應(yīng)在秋千運動到最低點時
站起來,使重心升高
站起來,使重心升高
,到了最高點后
蹲下來,使重心降低
蹲下來,使重心降低
,以后重復(fù)上面的動作,即秋千越蕩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白下區(qū)一模)小明在學(xué)習(xí)了一定的物理知識之后,對俗語:“胳膊拗不過大腿”,產(chǎn)生了某種興趣,他感覺可能兩者在某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他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得到了如下數(shù)據(jù):(a)小明測量了自己體重為500N;(b)他在20s內(nèi)做了10次“引體向上”,每次將身體勻速提高30cm;(c)他在10s內(nèi),勻速登上了40級臺階,每級臺階高20cm.則:
(1)小明做一次“引體向上”,胳膊向上的拉力做功
1500
1500
J;小明勻速登上臺階時的功率是
400
400
 W.
(2)請你通過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及學(xué)到的物理知識為小明“胳膊拗不過大腿”,收集證據(jù),支持小明的觀點,你的解釋是:
小明用胳膊勻速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為75W,而大腿勻速登臺階的功率為400W,兩者差距很大,大腿比胳膊要“強”很多
小明用胳膊勻速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為75W,而大腿勻速登臺階的功率為400W,兩者差距很大,大腿比胳膊要“強”很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白下區(qū)一模)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0=4Ω.在A、B間先后串聯(lián)不同個數(shù)的相同電阻R,并分別測量出電路中電流I和A、B段的電功率P,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電阻個數(shù) 1 2
I/A 2 1
PAB/W 6
求:(1)電源電壓
   (2)電阻R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