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8.小宇在“研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物重
G/N
物體上升的高度h/cm測力計的示數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
1639
2652.515
3682.524
(1)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以下問題:
①第1次實驗測力計示數如圖是2.5N
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
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
(2)小紅在小宇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
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施力的方向;
②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相同(相同/不相同),理由是: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公式η=$\frac{{W}_{有}}{{W}_{總}}$=$\frac{Gh}{Gh+{G}_{動}h}$=$\frac{G}{G+{G}_{動}}$可知,兩位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的重物及動滑輪重都相同,所以機械效率相同..(要有公式推理過程)

分析 (1)①讀取彈簧測力計示數時,應先明確其分度值,再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進行讀數;
②利用公式η=$\frac{{W}_{有}}{{W}_{總}}$可求出第3次實驗中的機械效率;
③計算比較三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發(fā)現三次的機械效率是相同的,再根據物重均相同,只有物體上升的高度不同,可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是否有關;
(2)①讀圖可知,小紅多使用的是一個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卻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②在忽略繩重及摩擦的情況下,如果物重相同、動滑輪也相同,則說明有用功、額外功都是相同的,當然最終的機械效率也會相同.

解答 解:
(1)①讀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故其示數為2N+0.5N=2.5N;
②將表中相關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得:η=$\frac{{W}_{有}}{{W}_{總}}$=$\frac{Gh}{Fs}$$\frac{6N×0.08m}{2.5N×0.24m}$×100%=80%;
③分析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均相同的情況下,只改變了物體上升的高度,但最終的機械效率是不變的,故可得出結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
(2)①圖乙中增加的是一個定滑輪,定滑輪只能直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因此,其目的是為了改變施力的方向;
②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公式η=$\frac{{W}_{有}}{{W}_{總}}$=$\frac{Gh}{Gh+{G}_{動}h}$=$\frac{G}{G+{G}_{動}}$可知,兩位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的重物及動滑輪重都相同,所以機械效率相同.
故答案為:
(1)①2.5;  ②80%;  ③物體上升的高度;
(2)①施力的方向;  ②相同;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公式η=$\frac{{W}_{有}}{{W}_{總}}$=$\frac{Gh}{Gh+{G}_{動}h}$=$\frac{G}{G+{G}_{動}}$可知,兩位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的重物及動滑輪重都相同,所以機械效率相同.

點評 (1)主要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機械效率公式的簡單計算、對表中數據的初分析,難度不大,但內容卻很重要;
(2)分析實驗條件改變時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從本質上理解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尤其是要求的推理過程有一定難度,需要從公式的角度進行推理,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明學習了變阻器一節(jié)后,到實驗室做用滑動變阻器調節(jié)小燈泡亮度,同時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與兩端電壓和通過電流的關系的實驗.如圖是小明還沒有完成的電路設計.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未完成的電路完成,且使變阻器滑動片向右移動時燈變暗.(導線不允許交叉)
(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處于斷開狀態(tài).
(3)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前,滑動片應該置于B端(選填A或B).
(4)閉合開關后,發(fā)現燈不亮,電壓表示數為零,電流表指針正常偏轉.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D.
A.電燈斷路      B.變阻器斷路
C.變阻器短路    D.電燈短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所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會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這一光帶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顏色組成的;用溫度計分別在不同色光區(qū)域測溫,發(fā)現溫度計放在A(選填“A”或“B”)的外側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得較快,說明在這一區(qū)域有一種看不見的光,這種光叫紅外線,其主要特性是熱效應.另一外側也存在一種看不見的光,這種光叫紫外線,其主要特性是化學效應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為了“探究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給你提供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1)實驗依據的原理是v=$\frac{s}{t}$.
(2)根據圖分析,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情況是越來越快 (選填“保持不變”、“越來越慢”或“越來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對于功、功率、機械效率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功率大的機器做功一定多B.做有用功多的機器機械效率一定高
C.做功快的機器機械效率一定高D.功率大的機器做功一定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固態(tài)必須先變成液態(tài)才能再變成氣態(tài)
B.在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中,必須要用火加熱
C.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會放熱
D.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有經驗的蜂農能根據蜜蜂飛行的聲音來判斷蜜蜂是否采到蜜.如果蜜蜂帶蜜負重歸來,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變低.原因是負重增加的情況下,蜜蜂翅膀扇動的頻率變低(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小軍猜想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阻、電流、通電時間有關.為了探究,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將兩根阻值不同的電阻絲(R1<R2)分別密封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瓶中,并通過短玻璃管與相同的氣球相連,兩次實驗電源電壓不變.

(1)實驗中通過氣球膨脹程度來反映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的多少,這種實驗方法叫做轉換法;
(2)甲裝置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
(3)在裝置甲、乙的兩次實驗中,通過比較相同時間里AC(或BD)(填氣球字母標號)兩個氣球的變化情況,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關系;
(4)兩裝置同時實驗,相同的通電時間里,與A (填氣球字母標號)氣球相通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國慶節(jié)前夕,公共自行車出現在東臺城道路旁,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小常租借了一輛自行車,在10s內行使了40m,騎車時受到的平均阻力是20N,這段時間內,他克服阻力做的功為800J,平均功率為80W.在行駛過程中,通過做功(選填“做功”或“熱傳遞”)方式使自行車的輪胎的內能增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