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斜面”的實驗中
(1)設計實驗:按如圖所示的方式,將小車拉上斜面頂端,分別測出拉力F,小車沿斜面通過的距離s,小車和鉤碼總重力G,小車上升的高度h,比較Fs與______的大小關(guān)系.
(2)實驗注意點是:應該沿______拉動小車,使小車做______運動.
(3)實驗器材:斜面、小車、鉤碼、彈簧測力計和______等.
(4)實驗過程:I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和鉤碼的總重力G,將小車從斜面底部按要求拉到斜面頂部,讀出拉力F的示數(shù).II用刻度尺測出小車沿斜面運動的距離s,小車上升的高度h.III改變放置的鉤碼數(shù)量,從而改變車重,重復上述步驟兩次.進行實驗步驟III的目的是:______.
(5)實驗記錄:將相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中,請你設計這個表格:
(6)交流論證: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F?s與G?h近似相等.這說明使用斜面雖然省力,但卻______距離.小芳所在的實驗小組用木塊代替小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F?s明顯大于G?h,你認為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分析:(1)拉力做的功W=Fs,克服重力做的功W=Gh,比較二者的大小關(guān)系即可;
(2)實驗中注意拉力的方向應該和斜面平行,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便于讀出拉力大;
(3)實驗中需要測量出斜面的長度和高度,要用到刻度尺;
(4)實驗中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結(jié)論的偶然性;
(5)表格中應該包含三次實驗,測量的數(shù)據(jù)有拉力、重力、斜面長度、高度等;
(6)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使用木塊做實驗時,需要克服更大的摩擦力做額外功.
解答:解:(1)按如圖所示的方式,將小車拉上斜面頂端,拉力做的功為W=Fs,克服重力做的功為W有用=Gh,比較二者的大小關(guān)系;
(2)實驗中注意拉力的方向應該和斜面平行,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便于讀出拉力大;
(3)實驗中需要測量出斜面的長度s和高度h,要用到刻度尺;
(4)進行實驗步驟III的目的是: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實驗結(jié)論的偶然性;
(5)表格中應該包含三次實驗,測量的數(shù)據(jù)有拉力、重力、斜面長度、高度等,設計表格如下:
次數(shù)拉力F/N拉力移動距離s/mFs重力G/N斜面高度h/mGh
1
2
3
(6)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拉力做的總功F?s與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G?h近似相等,雖然使用斜面能夠省力,但是拉力移動距離s卻比上升高度h要大.這說明使用斜面雖然省力,但卻費距離;
小芳所在的實驗小組用木塊代替小車,在拉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力做更多的額外功,使得總功F?s明顯大于有用功G?h.
故答案為:(1)Gh;(2)斜面向上;勻速;(3)刻度尺;(4)進行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結(jié)論;(5)表格見上表;(6)費;克服摩擦力做了額外功.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探究實驗中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注意事項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對實驗中出現(xiàn)問題的分析處理能力,基礎性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潮陽區(qū)模擬)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中,小明同學提出:“機械效率越高的斜面是否越省力”?針對這個問題,他選用了彈簧測力計、長木板、墊木、小車和刻度尺,做了如下的實驗:
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的重力G.
步驟2:用木板和墊木做成斜面,把小車勻速拉上斜面(如圖),測出拉力F.
步驟3:分別測出斜面的長S和斜面的高h.
步驟4:改變斜面的傾斜程度,重復步驟2、3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斜面
傾斜
程度
小車
重量
G/N
斜面
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J
總功

W/J
機械
效率
η
較緩 10 0.1 3 1 1 3 33%
較陡 10 0.2 4 1
最陡 10 0.3 5 1 3 5 60%
(1)上表是實驗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請你將上表空白部分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分析表格中所有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越省力的斜面其機械效率越

(3)完成上述實驗后,小麗同學提出“斜面的傾斜程度相同時,表面越光滑的斜面,機械效率是否越高”.針對這個問題,本實驗要探究的是
斜面的機械效率
斜面的機械效率
斜面光滑程度
斜面光滑程度
的關(guān)系,實驗中要保持小車重量以及
斜面傾斜程度
斜面傾斜程度
等不變,改變
斜面的光滑程度
斜面的光滑程度

(4)你認為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的辦法有(寫出二種):
使斜面光滑些
使斜面光滑些

增大斜面傾斜程度
增大斜面傾斜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小強所在的組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斜面的
傾斜程度
小車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長s/m 有用功W有/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η/%
較緩 5.0 0.1 1.5 0.5 0.5 0.75 66.7
較陡 5.0 0.2 2.5 0.5 1 1.25
80
80
最陡 5.0 0.3 3.4 0.5
1.5
1.5
1.7 88.2
(1)請將表格中空格處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2)由以上表格小強得出“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要得到此結(jié)論需要控制不變的量是:
斜面長度
斜面長度
、
斜面粗糙程度
斜面粗糙程度
、
小車的重力
小車的重力

(3)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推知:高度相同,斜面越長越
省力
省力
(選填“省力”或“費力”);斜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有
盤山公路
盤山公路
(只寫出一條即可).
(4)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小車沿斜面向上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中,小明同學提出:“機械效率越高的斜面是否越省力”?針對這個問題,他選用了彈簧測力計、長木板、墊木、小車和刻度尺,做了如下的實驗:

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的重力G.
步驟2:用木板和墊木做成斜面,把小車勻速拉上斜面(如圖),測出拉力F.
步驟3:分別測出斜面的長S和斜面的高h.
步驟4:改變斜面的傾斜程度,重復步驟2、3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斜面
傾斜
程度
小車
重量
G/N
斜面
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J
總功

W/J
機械
效率
η
較緩100.1311333%
較陡100.241
最陡100.3513560%
(1)上表是實驗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請你將上表空白部分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分析表格中所有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越省力的斜面其機械效率越______.
(3)完成上述實驗后,小麗同學提出“斜面的傾斜程度相同時,表面越光滑的斜面,機械效率是否越高”.針對這個問題,本實驗要探究的是______與______的關(guān)系,實驗中要保持小車重量以及______等不變,改變______.
(4)你認為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的辦法有(寫出二種):
①______
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九年級(上)期末物理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下表是小強所在的組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斜面的
傾斜程度
小車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長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
較緩5.00.11.50.50.50.7566.7
較陡5.00.22.50.511.25______
最陡5.00.33.40.5______1.788.2
(1)請將表格中空格處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2)由以上表格小強得出“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要得到此結(jié)論需要控制不變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推知:高度相同,斜面越長越______(選填“省力”或“費力”);斜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有______(只寫出一條即可).
(4)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小車沿斜面向上做______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甘肅省平?jīng)鍪姓又袑W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下表是小強所在的組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斜面的
傾斜程度
小車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長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
較緩5.00.11.50.50.50.7566.7
較陡5.00.22.50.511.25______
最陡5.00.33.40.5______1.788.2
(1)請將表格中空格處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2)由以上表格小強得出“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要得到此結(jié)論需要控制不變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推知:高度相同,斜面越長越______(選填“省力”或“費力”);斜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有______(只寫出一條即可).
(4)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小車沿斜面向上做______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