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所示,在一端開口的玻璃管內(nèi)裝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帶顏色的水,這時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顛倒幾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1)實驗現(xiàn)象:水和酒精混合液體積變。
(2)實驗結(jié)論:分子間有間隙.
(3)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不能(選填:“能”、“不能”)作為分子運動的證據(jù).

分析 解答本題需掌握: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間都存在間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解答 解: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
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并不能作為分子運動的證據(jù);
故答案為:(1)水和酒精混合液體積變小;(2)分子間有間隙;(3)不能.

點評 本題解題的關(guān)鍵是掌握分子間存在間隙,并且分子是在不停的運動的,注意解釋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測量未知電阻R的阻值”實驗中: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1中的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要求:電流表用量程為0~0.6A,電壓表用量程為0-3V,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
(2)在接通電路前,開關(guān)應斷開,滑動變阻器的金屬滑片P放在右(選填“左”或“右”)端.
(3)請把第二次測量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2所示,請將正確的讀數(shù)的填入下表中相應的空格.
    次數(shù)    1    2    3
  電壓/V    1.11.6    2.3
  電流/A    0.220.32    0.46
(4)處理上表中所記錄的各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待測電阻R的阻值為5Ω.
(5)實驗中使用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保護電路、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一個彈簧測力計兩端都有10N的拉力,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
A.0NB.20NC.5ND.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有生命或有動力的物體才會施力,無生命無動力的物體只會受力,不會施力
B.只有當兩個物體直接接觸時,相互間才會發(fā)生力的作用
C.靜止的物體不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用手捏一個易拉罐,易拉罐變癟了,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火力發(fā)電廠“吃”的是煤,“發(fā)”的是電,在整個發(fā)點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是:
化學能$\stackrel{鍋爐}{→}$內(nèi)能$\stackrel{蒸汽機}{→}$機械能$\stackrel{發(fā)電機}{→}$電能
而目前國家扶植的太陽能發(fā)電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美國飛行器制造商特拉弗吉亞公司近日宣布了其研發(fā)的世界首款飛行汽車-Transition,它既能像轎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又能像直升飛機一樣實現(xiàn)起降、懸停、飛行,下列關(guān)于該飛行汽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飛行汽車在陸地上行駛時,是將動能轉(zhuǎn)化為燃料的化學能
B.當飛行汽車懸停在空中時其螺旋槳產(chǎn)生的升力等于汽車和乘員的總重力
C.飛行汽車在陸地上行駛時,剎車后仍能向前移動一段距離,是由于其有慣性
D.飛行汽車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相對地面是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2013年2月8日,由中國自主研發(fā)的風能機器人“極地漫游者”在南極中山站附近冰蓋上“走”走出了第一步,這是我國研發(fā)的首臺基于再生風能驅(qū)動的機器人.
如圖所示,“極地漫游者”本體長1.8m,高1.2m,寬1.6m,重300kg,可在風能發(fā)電驅(qū)動下不間斷地晝夜行走,能跨越高度近半米以上的障礙物,并在冰蓋復雜地形下進行多傳感器融合的自主導航控制以及國內(nèi)通過衛(wèi)星鏈路進行遙控,未來可搭載大氣傳感器、冰雪取樣器、地理地質(zhì)分析器等50kg的任務載荷.問(P海水=1.04×103kg/m3,g=10N/kg)
(1)風能發(fā)電驅(qū)動的原理是風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2)若它每個輪子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cm2,則“極地漫游者”空載時對冰蓋的壓強是多少?
(3)當滿載荷儀器的“極地漫游者”走上一塊露出海面部分體積為100m3的浮冰上時,請計算說明這塊浮冰能否繼續(xù)保持漂浮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用滑輪和斜面構(gòu)成一個組合機械,把重1710牛的物體G由A點拉到斜面的頂端C點,拉力F=1000牛,斜面高h=1米,斜面長L=2米,由于摩擦的原因,滑輪對物體的作用力F1=950牛.求:
(1)斜面的機械效率η1;
(2)滑輪的機械效率η2; 
(3)整個裝置的機械效率η;
(4)你發(fā)現(xiàn)整個裝置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和滑輪的機械效率的關(guān)系式是η=η1η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試驗中,某實驗小組采用圖1中A、B兩種繞線方式不同的滑輪組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些實際問題.

(1)下表是實驗中的幾組數(shù)據(jù),請在空白處填上相應的計算結(jié)果.
實驗
次數(shù)


物塊重
G/N
物塊上升
的高度
h/m
有用功
W/J
拉力
F/N
彈簧測力
計移動的
距離s/m
總功
W/J
機械
效率
1A0.500.20.100.200.40.08125%
2A1.900.20.380.950.40.38100%
3B0.500.20.100.250.6
4B1.900.20.380.750.60.4584.4%
(2)實際中機械效率<(選填“>”“<”或“=”)而表格中1、2兩次實驗的機械效率分別為100%和125%.這是什么原因?通過觀察圖2和圖3,手持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時,發(fā)現(xiàn)指針的位置不同,圖2中指針在零刻線的下方.
(3)經(jīng)過分析,找到了機械效率為100%和125%的原因是:用滑輪組A進行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比細繩實際的拉力要小,要測量值計算出總功比細繩實際拉力做的功要小,因此測得的機械效率比實際效率要高.
(4)實驗總結(jié):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試驗中,考慮彈簧測力計對讀數(shù)的影響,測拉力時,彈簧測力計一般要豎直向上勻速移動;若彈簧測力計倒置時測拉力,要先將指針調(diào)至零刻線處.
(5)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更重的物體,機械效率將變大(填“變大”、“變小”、“不變”或“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